安妮玛莉·史瓦哲巴赫:荒野旅行家

时间:2022-05-30 03:22:10

安妮玛莉·史瓦哲巴赫:荒野旅行家

我只想要一场彻底的旅行――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在得到神的宽恕和找到纯净之源以前绝不停下歇息。

――安妮玛莉・史瓦哲巴赫

她曾是卡森・麦克勒斯一生爱恋的情人

她出生豪门,拥有惊人的美貌和财富

她是一位作家,考古学者,记者,摄影师,旅行家。

她还是一战时瑞士总指挥Ulrich Wille将军的外孙女,

作为一个大家族的叛逆者,

在她短短三十五年的生命里却充满了支离破碎却精彩绝伦的人生剪影。

史瓦哲巴赫夫人的诞生

二十世纪初,欧洲最著名的一次婚礼应该属于纺织业巨子史瓦哲巴赫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千金。这次欧洲经济与政治的强强联手让众多人都羡煞了眼,而且也符合才子佳人的传统套路,他们的结合一时便成为了欧洲上流社会最大的新闻。

婚后的史瓦哲巴赫夫人就像女版的孟尝君,对当时欧洲许多重要的艺术家都曾一掷千金给予过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她过着标准的贵妇人的生活,几年时间下来夫唱妇随也哺育了三女一男,安妮玛莉?史瓦哲巴赫正是他们的次女。

随着婚姻生活的平淡,史瓦哲巴赫夫人不仅是经济上资助那些穷艺术家,有时她还会邀请一部分她特别关注的艺术家住进她的豪宅里,其中一位女高音歌唱家艾米?古格尔就曾常驻史瓦哲巴赫家,跟史瓦哲巴赫太太保持了四十年的亲密关系,这样的亲密关系有时甚至超过她与丈夫的婚姻生活。

虽然史瓦哲巴赫先生因为生意缘故常年在外,但对妻子的过格行为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个时代男人有着自己的自信和骄傲,即使他那名门的妻子和那些女艺术家们保持着暧昧的关系,甚至让她们住进家里来,但他坚信一点,她始终不会离开他,离开这个家的。

家族的声誉和联盟也不会因此而受到破坏,在那个大众媒体还没有成型的年代,她的那些小癖好就成了坊间流传的八卦新闻,只供人娱乐却不会被人指摘。以致后来她的某位曾孙还以她的香艳情事写了一本传记。

安妮玛莉・史瓦哲巴赫也就在这样一个名声显赫却略显怪异的大家族里出生了,性向上她继承了母亲对女性的特殊偏爱,但性格上却和母亲迥然相异,安妮玛莉从小个性便激烈纯净,和母亲大家闺秀的做派完全不同,即使是小事她也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主,因为性格不合她和母亲从小便关系紧张,因为长年生活在母亲挑剔和指责的眼光里,安妮玛莉从小便养成了叛逆和独立的个性,总试图叛逃她的母亲和她的家庭。

安妮玛莉从小身子便很弱,先天不足加之来自母亲控制的压力,打小便精神敏感忧郁。不过她天资聪颖,自小就表现出了对文史的天赋,先后在苏黎世和巴黎学习,24岁时便拿下了历史博士的学位,并且还出了第一本小说《波哈德的朋友们》。

这一年正好是1931年,德国纳粹的势力日益增长,而安妮玛莉・史瓦哲巴赫的家族正是靠着和纳粹的合作日益壮大的,但就是这样一个瘦弱的女孩儿,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独立的意识,她认识了艾瑞卡?曼和克劳兹曼?两兄妹,并且受他们的感召成了一个人道主义的知识分子,至此她背离了她的家族,成了一个反纳粹反法西斯的文化先锋。

悲剧女神的同性之爱

跟家人的格格不入成了安妮玛莉・史瓦哲巴赫自我放逐的重要原因,也造成了她平生第一次精神崩溃自杀未遂。当她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便旅居柏林开始了写作生涯,精神上的痛苦与家庭生活的缺失让她开始尝试吸毒,自此她的大半生都在吗啡的毒瘾中度过,虽然也间歇性地接受心理治疗和戒毒治疗,但也许是孤独占据她生命的时间太久了,戒毒的行动始终都没有结果。

而将她引导进反法西斯领域的那两兄妹也成了她的病中好友,他们不仅仅是同志的情谊,她还义无反顾地爱上那个妹妹艾瑞卡,但艾瑞卡早已爱上了另一位女艺术家,安妮玛莉第一次的感情付出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似乎这第一次的受挫阴影也成了她一生感情生活的孽障,自此她所邂逅的无数女人总是与她缘分太浅,她所爱的总是不爱她,而爱她的她却没有任何感觉。眼看着感情剪不断理还乱,而法西斯的势力又在全球的范围内进一步扩张着,她仿佛能看到自己的家人从中谋利的罪恶面孔,以她个人的力量来反抗的确是不够的,于是她选择了那个时代大多数艺术家会选择的态度――逃避。

而她逃避的方式却独树一帜,背上背包便独自去环游世界去了。从中东到北美再到遥远的刚果,这一时期她同艾拉・梅拉忒的罗曼史被搬上了荧幕,在电影《阿富汗之旅》中被真实地描述了下来,成为了一段被后世传说的文坛八卦。安妮玛莉总是独自行动,旅行的过程中她写了很多书,基本都是旅行日记。一路上她也遇上了很多人,但她对世界的看法仍然是一个孤独的半圆。

在她旅行至伊朗首都德黑兰时,邂逅了一位法国驻德黑兰的男外交官。虽然这个男人长相平庸、粗黑,和安妮玛莉俊美风采的外形实在不配,但此人却和安妮玛莉一样是个同性恋者。两个人很默契地达成了协议,成为了名义上的夫妇,这是那个年代同性恋者通常会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毕竟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同性恋者公然与公众意志对抗还是十分危险的。这样一来由于他丈夫的关系,她也顺理成章地加入了法国籍,正式地脱离了母亲的控制范围。

也正是在德黑兰,她邂逅了土耳其外交官的女儿雅乐,雅乐高挑的身材、英气逼人的短发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超凡脱俗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感情空白中的安妮玛莉,两人一相遇便爱得火热,完全没有顾忌到正身处信奉伊斯兰教的传统国家伊朗。在这个女人连脸都不能直接露出来的国家,怎能容忍两个女人公然挑战传统信仰。

一时朝野哗变,流言四起,雅乐迫于压力被家人带回了土耳其,两个热恋中的恋人就这样被活生生地拆散了。面对大环境的压力,安妮玛莉知道自己的挣扎也是徒然的,于是只好继续旅行写作,除此之外依靠来缓解心灵的压力,她并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地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

就在她的小说《欢乐谷》完成的时候,她的恋人雅乐因肺结核去世的消息传来,对她的打击也可想而知。幸而此时她被一位美国摄影师及时带到了纽约,离开欧洲这个伤心之地对她来说是救命之举。

她造访美国的这段时期正值美国处于工业的萧条期,出生于工业主大家庭的安妮玛莉第一次深入到工业文明背后,去探查人们实际的生活,她走访美国老工业区,拍下了无数震撼人心的照片,并且经过深入的采访记录下了资本剥削造成贫富差距的现实状况。

正是这一次对贫穷和苦难最贴近的一次接触使得她对来自底层人民的生活更深入的了解,在此期间她写了不少社论和通讯稿,配合着现实主义风格摄影作品一并发表在欧洲最重要的报纸上,一下子欧洲舆论被这个小女子卷起了一阵讨论之风,享受惯了工业文明果实的欧洲人民也第一次开始关注工业文明背后所带来的人类危机。

伤心咖啡馆之歌

在美国的这段期间,安妮玛莉进入了一个作家写作营,也正是在此地她结识了时年正在美国文坛大展宏图的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克勒斯。在写作营为数不多的女性当中,她的美貌和特立独行的个性成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一向骄傲自持的卡森・麦克勒斯也被她的独特气质所吸引,不顾丈夫还在身边便直白地向安妮玛莉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不过让她失望的是,安妮玛莉仅仅把她当做很好的朋友,失望之余卡森却没有放弃对安妮玛莉的追求,只有默默地陪伴她的左右。

卡森心中的痛苦只有用酒精去麻痹,和安妮玛莉一样是为物所控的瘾君子,只是一个被困扰,一个被酒精控制。工业革命和一战所带来的空虚和绝望为这垮掉的一代打下了时代的烙印。但安妮玛莉同麦克勒斯个性上不同的是在她身上你很难找到一种妥协,即使心中再苦闷,面对麦克勒斯的穷追猛打她还是选择了尊重自己的心而不是放任自己去游戏感情。

也就在拒绝卡森・麦克勒斯炙热求爱的同时,安妮玛莉爱上了玛格尔・欧芬。这一次她依然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段新感情里,但好景不长玛格尔很快有了新的情人便将安妮玛莉抛在了一边,一下子万念俱灰的安妮玛莉选择了自杀来了解这段旧情。

同第一次自杀一样,这一次她还是被人救了回来,卡森・麦克勒斯不顾丈夫的催促依然呆在了安妮玛莉的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心中的女神,期待某个时刻能得到命运的垂青。身体恢复后她决定回到欧洲继续写作,告别美国这个伤心地,回到家乡在写作与戒毒之间抓住那生命纤细的桅杆。

但这一次她屡受创伤的心灵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她沉浸在这种逝去与无法控制的命运逆流里,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也就在旅行的途中她的毒瘾又犯了,虽然身边也有好友苦言规劝,但被生命无力感所操控的安妮玛莉最终还是选择与好友在半途中分手,自己留在了原地继续与为伴。似乎从这一刻起,在她的潜意识里对自己产生了放弃的想法。

这一年她三十五岁,可灵魂上似乎她已经活了一个世纪。虽然有一个庞大的家庭族系作为后盾,但自小她便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她四处奔走处处寻情,但似乎命运注定了她的一生要背负所有人都无法承受的孤独。也就在她回瑞士故乡不久,一次交通意外夺去了她的生命。

她骑着自行车在苏黎世山地里玩命地狂飙,为了证明自己还可以战胜这一切,她丢掉了头盔,在速度与压力的负重下跌下了山崖。送到医院抢救时,医者称她先是失去了记忆,最后才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也许就在那段记忆的空白期里,安妮玛莉第一次找到了某种属于灵魂的平静,在那黑暗无比的生命洞穴里找到了一丝不属于人间的光明。

上一篇:西班牙 女人的友谊坚如磐石 下一篇:醉人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