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心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30 01:30:47

冠心病病人心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方法是选取100例危重病人,分2组做对照,对观察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进行心理干预的消除病人紧张、焦虑等不良心态,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生活。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生存率,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 冠心病病人;心理特点;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84-02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世界性现代社会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冠心病的心理特点:(1)焦虑,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几乎人人都有,但冠心病病人一般呈持久过度的焦虑,对疾病了解少,对可能发生胸痛不适担忧、紧张不安、失眠。(2)恐惧,对疼痛的恐惧,胸痛发作时惊恐,出现频死感,伴有大汗、情绪激动。(3)烦躁,一般在疼痛发作时出现烦躁不安,平时比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会心烦意乱。(4)忧郁,和焦虑一样,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状态,如果抑郁症状持续时间长,可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常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100位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9.5岁。把100位病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为典型冠心病病人,年龄、体重、性别、病因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一般护理常规加上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是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及住院治疗后都要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观察期间的变化情况。

1.2.1 心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1 首先,责任护士对新入院的病人做好自我介绍、环境介绍,让病人充分熟悉住院环境、熟悉自己的责任护士,便于以后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病人会更愿意接受心理护理,促进心理健康。

1.2.1.2 多与病人交流,注意倾听,鼓励病人发泄不良情绪,针对病人情绪变化、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家庭情况,进行分次、分深度的心理疏导。

1.2.1.3 对焦虑的病人要详细讲解冠心病的病因、症状、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急救药品的重要性,进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治疗的重要性,保持心情平稳的重要性,以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2.1.4 教会病人放松方法,坚持适量运动有益健康,可根据个人自己年龄、体质、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散步、慢跑、钓鱼、游泳、打太极拳等。

1.2.1.5 让病人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向病人讲解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生活,陶冶性情,摆脱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有意识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下棋、烹饪、旅游、钓鱼、绘画等。

1.2.1.6 非语言沟通技巧的重要性:(1)表情,护士在沟通过程中,应保持脸部表情平和,根据患者的语言时而微笑、时而担心、时而关怀,做好眼神间的交流,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耐心、细心,真心;(2)身体姿势,病人可根据护士的姿势判断护士对自己的态度,尽量不要产生不必要的误会;(3)触摸,临床研究发现,触摸是非常重要的鼓励病人增强抵抗疾病信心的有效方法,对照组可以客观反映触摸比语言更有效果,确定触摸的位置一般是易被接受的,最易被接受的是手,再有手臂、背部、肩膀。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进行抑郁分析结果

表1 护理前、后比较

3 讨论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尤为重要,那么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作次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2]张瑞玲,李福民,许志亮,冯艳梅.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03(06):139-14

[3]洪炜.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上一篇:Miix 2 8平板:赢在速度快 下一篇:浅谈企业往来账款的内部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