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话嫦娥

时间:2022-05-29 11:49:08

仰望广袤星空,月朗星稀之时,总让人浮想联翩,历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歌颂之情不绝于耳,流传下来的诗篇数不胜数。而对广大天好者和科普教育工作者来说,由于月球的视面积大,表面清晰可辨,变化众多,是最适宜于光学观测的天体。

嫦娥是古人对月亮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人们称呼月球的一种亲昵名词,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支持下,卫星经历8次变轨,于11月7日准确进入环月轨道;经过几天的在轨测试和调整,11月18日,卫星转入对月定向工作状态,并于11月26日向公众正式揭幕探测工程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在我们肉眼直接看来,月球除了一砦隐隐约约的暗纹和亮区外,索然无味,所谓的“广寒宫”、“月兔捣药”和“吴刚伐桂”等传说都是古人根据月面暗纹联想而来的神话故事。撩开面纱看真容,这时我们需要一台天文望远镜,并不需要太高级,就能让你得到豁然洞开的喜悦认知感。

爱好者观测月球,大致有如下一些项目

月面地形的观测:在望远镜中,月面地形变化万千,那些颜色较深的区域称之为“洋”和“海”,当然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植物,也就没有生命,这些称呼是伽利略给起的,一直沿用至今。颜色较亮的地力一般是高地,因为反射率高,所以比较明亮。环行山是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一股为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所致,著名的第谷和哥白尼环行山还带有明亮的辐射纹,绵延数千公里,非常明显。但这些月面成形过程均已年代久远,现在月球基本是死气沉沉,外貌千年不变。

从望远镜中高倍率观测,局部区域更是引人入胜,如环中套环的克拉维环行山,山底异常平滑的柏拉图环行山,著名的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尔卑斯月谷,都是月球观测摄影爱好者眼中的明星。

月相变化的观测:从弯弯月芽到皓月当空,每天的月亮在发生变化,盈亏圆缺,周而复始。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阳光而发亮,它与地球,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对月面明暗交界线区域的观测是饶有趣味的,月球观测爱好者最喜欢在不同的阳光照射角度下观测,摄影。

月食和月掩星的观测:月食一定在农历十五、六满月时发生,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阴影,如果全部被遮掩,就是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被遮掩,就产生月偏食。月全食的时候月球并不是黑暗一团,而是呈现古铜色或暗红色。这是因为地球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波长比较长的红光可以穿透过来,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星空中,非常特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只可能发生月掩星,而不会发生星星跑到月亮前面的状况。如果有报道说能看到几颗星星在弯弯月儿的暗面中闪烁,那一定是不科学严谨的。

此外,还有月球视直径变化的观测、月球“灰光”的观测、月球天平动的观测等,有兴趣的读者可登录.cn/22380。

上一篇:摩托罗拉领衔成立移动Linux组织 等 下一篇:为共享上网挑台好路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