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与变通

时间:2022-05-29 09:21:29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与变通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地语文课堂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对于各地的成功范例应怎样学习和对待呢?文章提出首先应该认识到每种成功的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精华所在。其次要学习借鉴,学会变通。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学习 运用 变通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地语文课堂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成功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从山东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到江苏溧水市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再到南通市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运用等。这些优秀的教学模式无疑都为我们提供了典型的范例,但是,我们在学习这些成功教学模式时如果采用一味的生硬的拿来主义,一切照抄照搬,从要求四面墙壁布置黑板到硬性要求学生分组排位,再到讲学稿、活动单名称的变化,这些形式上的不断变化对语文教学并无多益处,导致许多教师不知所措,以至于每到开学不少教师纷纷发出今年该怎样备课的喟叹。那么,对于各地的成功范例,我们应怎样学习和对待呢?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每种成功的教学模式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土壤,都有其精华。比如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其精华在于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特色,它的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这在语文学习中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广泛、自主阅读的空间,使学生有了充分阅读的时间保证,使学生能充分与文本对话。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能力都只能在相应的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语感和语文能力永远不可能由语文老师直接讲出来。习得活动是掌握母语的基本途径,永远是学得的前提、基础。所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内化是很有必要的。再如溧水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其精华应是充分调动教师的团队合作的精神,重视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先学后教,通过教学流程的改革,达到“低投入、高产出”、“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教学范例。南通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是继承了活动教育思想的精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和主动学习获得身心和谐发展。语文教师通过精心的活动设计,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以上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无一例外都是努力深化课堂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依学定教,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我们完全可以汲取这些优秀教学模式的精华,大胆实践和探索,不断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不断推进本地的语文教学改革。

其次,对于这些优秀的教学模式,我们该怎样运用呢?显然,一味地拿来主义不一定完全适合本校学生的语文教学。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局限性和不足,要想探索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无异于痴人说梦。所谓“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多做反思,多结合本地的教育实际,鼓励大胆实践和探索。我们要正视本地所有语文教师的特点和语文教学实际,发挥长期以来自己的优秀教学经验。例如我县一些学校的“生态教学法”、“目标分层教学法”等,在学习先进教学模式时还要学会变通,取长补短,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本地区整体语文教学水平。不宜全盘照搬,一刀切,让许多教师不知所从。

再次,学会如何变通。林治金老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与操作》一书的序言中曾指出:“我们既主张小学阅读教学要有‘模式’,又反对小学阅读教学‘模式化’。”他同时引用张志公先生的话强调,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精神,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学活用。我认为这些话放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一样适合。运用和移植优秀的课堂要根据本地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文体特点可以随时变通教学模式。

比如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校设施、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历变通模式。农村中学在设计学生课前预习活动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没有现成的网络,学校的图书室不是天天开放等条件的约束。在学生分组方面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性格差异与不同的学习水平等,在具体教学中既要多关注弱势群体,又要面向全体学生。

再如根据教材的不同模式的变通。王荣生教授就曾经把语文教材选文分成了“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对于不同的类型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引导学生,对于“定篇”类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的,没有经过任何删改的经典作品。我们首先必须想办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重视朗读和背诵,重视情感培养,要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形象,还要对文本能够赏析和评价。这类课文引导方面就要相对多一些,不能绝对地执行模式中完全放手给学生的做法。对于“例文”类课文,同一篇例文,可以作为多个知识点的例子;同样,相同的知识点,可以用不同的例子来呈现。“例文”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将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以特定的点作为例子。学习这类课文就可以充分让学生通过活动中的比较发现,不断积累语文知识。再通过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巩固。对于其他两类课文,我们要根据课文特点对教学模式作相应的调整。

总之,不断学习先进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探索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路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长处和优越性,也有它的短处和局限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绝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模式,更不能机械地照搬照套某一种教学模式。对于成功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学习其中所蕴含的那些有普遍意义的教学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指导教学,科学选用,巧妙组合,推陈出新,自成体系,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对模式本身的熟练运用,模式自然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更适合我们的更高超的课堂艺术。我们要根据教材、学生及自身的特点,在那些成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创新,使本地的教学模式精彩纷呈,努力促进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与操作.

上一篇:如何上好初中开学第一节数学课 下一篇:论数学教学理念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