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

时间:2022-05-29 09:14:30

浅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

科研领域中合同关系的确立,使科研项目的资助部门与科研单位、科研人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更为明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是国家推行其科技计划的一种具体方式,但在实践中,这一合同由于缺乏其规范性而在履行中出现种种问题,影响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效果。本文将从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有效履行的措施。

一、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概述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指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施安排,由单位或个人承担,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行依法管理、规范权限、明确职责、管理公开、精简高效的原则。作为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在科研领域大量采用合同的形式。1986年国务院的《关于科学技术拨款管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普遍实行合同制,用于这些项目的科技立项费用在全部或部分有偿使用的情况下,科研开发单位与委托单位(主持项目的部门)之间是合同关系。1991年《国家资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管理办法》亦对与科技项目合同有关的国家资助办法作出具体规定。2001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19条规定,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应根据不同计划的性质,通过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的形式,确定项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21条规定,项目的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的文本由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统一设计和印制,由项目承担者依据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填写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经签约各方共同审核后,方可履行签订手续。由此可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是指国家科技主管部门与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就国家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签订的合同。国家对科研项目提供资助,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提供给国家。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是在行政主体实施其科技行政管理职能的过样中形成的,其设立、变更和终止原则上离不开行政主体的活动,其主体必有一方为国家科技主管部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事业日益成为规模庞大的社会部门和国家事业,对于大量客观的、重要的科研项目仍必须由国家直接控制和领导,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成了政府行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正是科技管理部门推行科技计划落实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行政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执行公务,实现国家行政目标。

二、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在履行中的问题

科研领域中合同关系的确立,使科研项目的资助部门与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责、权、利关系更为明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是科技法规的一种具体形式,它作为法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法的本质属性――强制性。任何违反合同的行为,都可以诉诸法律。但是目前签订的很多合同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具体表现为:

1、科研经费拨款不到位或者到位时间延误。经费及时资助是科研课题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科技项目主管部门或者是项目主管部门委托的经费管理部门的拨款时间往往滞后半年甚至超过一年,使课题组无法及时外出调研、购买仪器和设备等,使项目处于停工待款的状态,从而影响课题的开展。在湖北省2002年科技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中显示,处于项目进展受阻状态的75件项目中,有36件是由于资金不到位或者到位时间延误的原因所致。

2、科技主管部门在合同履行中调整科技计划。科技计划是项目合同签订的指导方针,项目合同是科技计划的具体落实与实现过程。科技计划的随意改变,将直接导致原定的科研合同的履行已无意义,从而使项目承担单位已经进行的工作归于无效,损害了项目承担单位的利益,打消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3、项目承担单位没有如期按合同计划的进度完成科研任务。科研项目富于竞争力的前提条件是先进性、新颖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因此,时间是保证研究成果处于领先水平的重要因素,但现在有些课题完成时间拖延1―2年,甚至3年。据2002年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执行情况统计资料显示,将有10%左右的项目不能按期完成或中止。

4、项目承担单位没有完成或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基金类项目主要是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其研究成果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但是有些项目原定发表的论文数量,却没有如数完成,甚至一篇也没有,而以一份总结报告充数;应用类项目主要是资助与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应用前景广阔、效益显著的课题,其研究成果以能够运用到生产实践,转化为生产力为鉴定标准。但是有些项目的成果无法推广应用,仅以几篇论文进行成果总结,甚至仅以一份结题报告搪塞。

三、 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积极履行的措施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在履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进行,特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l、规范合同条款。合同条款应详细、具体的注明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合同要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要量化,对于经费的下拨时间、使用方式等都要规定明确,特别还要具体规定对合同各项规定违反所分别要承担的责任。作为一种行政合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具有共同性的条款或者是主要条款主要应由科技管理部门确定,这样有利于保证合同的统一性,保证合同不违背国家科技发展的方向。在英国,政府部门对某些行政契约规定标准格式或标准条款,某些条款在签订契约时必须遵守。法国的合同任务手册也已定型化。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应由科技主管部门设定更为科学有效的合同标准条款,同时还应赋予科研单位一定的协商选择权。

2、建立有效的合同履行的制约机制与违约的救济机制。在科研承担单位未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时,赋予科技主管部门的直接制裁权。这种制裁权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惩罚性,更主要为保证合同的实际履行。包括有:命令合同的相对方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找另外的科研机构和人员代为执行该合同。科研合同具较强的可继承性,该项措施的使用可有效防止因解除合同而造成的智力浪费;解除合同,且相对人无权求偿。但是鉴于合同的专业局限性和技术要求的特定性,该项措施应该慎用。当然,我们也应具体规定制裁权行使的具体条件、方式和程序,以防这一权利的滥用。在科技主管部门未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时,我们应赋予相对人一定的求偿权。包括:在科技主管部门基于公益需要而单方面解除合同时,相对人应该有权要求对应此而被加重的负担获得补偿;在科技主管部门无正当理由违反约定给相对人造成损失时,相对人有赔偿损失请求权。

在合同出现违约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途径予以救济。在作为行政主体的一方违约时,相对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的途径获得救济,对复议不服的还可以向法院。鉴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涉及计划管理、科研开发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领域,建议在这一救济途径中适用复议前置程序。由行政机关先行处理,有利于发挥其科研专业知识和行政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迅速查清案件事实,缩短争议解决周期,提高行政效率,及时维护公共利益和相对方的权益。在相对人一方违约时,有强制执行能力的行政主体可以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保护公共利益;没有强制执行能力的行政主体可以通过申请法院对相对人一方采取强制措施,挽回公共利益的损失。

3、明确设定保证条款,对保证单位的义务责任作出具体规定,完善保证责任履行不力时的硬性制约机制。实践中,保证单位不仅承担保证合同时间性、目标性及完整性实现的责任,而且对当事人双方有一定的中介和调解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合同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保留。

4、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科研人员及科技管理部门的遵纪守法意识。目前,不少科研人员对科技法律知识了解较少,遇到问题不会用或者是不愿用法律手段去解决。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首先使自己具备必要的法律素养,熟悉相应的法律知识,培养较强的法律意识,才能成为遵守和执行科技法律的模范。因此,应有针对性的制定系列的实施市场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计划,使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掌握依法办事的原则与技能。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上一篇:温州民间融资体系亟待定位规范 下一篇:MBO背后的产权与委托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