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户外品牌涉毒追踪:中国“零排毒”技术难推广

时间:2022-05-29 08:05:23

14个户外品牌涉毒追踪:中国“零排毒”技术难推广

绿色和平的一份测试报告称众多户外品牌服装有毒。此报告将阿迪达斯、北脸等14家国际户外品牌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时代周报于11月8日曾对此事进行报道。一众涉事品牌面对各方质疑,敷衍态度显然不足以平息风波。

报告显示,14件抽检的服装中均发现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全氟化合物(PFCs),尤其是更具毒性的全氟辛酸(PFOA)。令人吃惊的是,14件含毒服装中有11件产自中国。而实际上,国内已有无毒替代技术面世。

“使用有机硅作为表面活性剂,并采用电子束辐射技术处理的面料,完全可以防止PFOA等有毒物质。”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王晓广便是此项技术的研发人之一。他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该技术能确保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零排放”。

然而,此项技术迟迟未得到大范围推广。目前,该技术在国内仅在际华集团的下属工厂中得到应用。

“阻碍技术推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还是希望能研发成果尽快得到市场的认可。”王晓广如是说。

涉牌回应不一

被列为“极度让人担忧物质”的PFCs,以其高稳定性,被广泛用于纺织领域,以达到防水、防油、防污的目的。

据时代周报记者调查了解,PFOA产生于服装的印染环节。采用热固技术、以全氟丙烯酸为原料的服装面料在印染过程中,经高温加工后会有微量PFOA产生。PFOA一旦排入环境中,将很难降解,可导致人体生殖能力下降和免疫系统紊乱。

与外界轰轰烈烈的探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品牌的回应出奇冷淡。北脸在11月13日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申被检服装中PFOA浓度“微乎其微”。其中国总部公关部负责人邱姓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调查已结束,正在寻找替代物质。

另外两家涉事企业巴塔(Patagonia)和卡克(Kaikkialla)对时代周报的回复也同样冷淡。巴塔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首先对旗下产品进行了一通推介,而后才正面回应说:“巴塔产品目前是使用全氟化合物完成的,PFOA含量不超过0.00001%”;卡克则“顾左右而言他”,称其官方网站中有对此次事件相应的回复。但记者并未在其官网中找到所谓的正面回应,仅发现有大量内容介绍卡克主持或参与的七个环保项目。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家户外品牌中,只有德国狼爪作出了正面和直接的解释:“PFOA等有害化学品本身对人体无害,但若排放到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在2014年底,狼爪将彻底摒弃PFOA,使用更安全的替代材料。”

PFOA一时间成为热议词条,而众多企业对此仍不以为然,久拖不决。

在绿色和平北京办公室污染控制部负责人李一方看来,这些品牌虽然都高调宣布弃用有毒化学物质,但未向公众公布更加详细的措施。这些承诺或是逃避消费者、媒体追问的缓兵之计。

事实上,无毒替代技术最早在日本问世,美国道康宁公司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近年来,国内也加快了研发此项技术的步伐。1999年,武汉纺织大学就组织团队开始研发以有机硅为原料、电子束辐射加工面料的新技术,并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武汉纺织大学将该技术转让予际华集团。

新技术推广尚需时日

这项新技术带来的革新在于—省去印染环节,生产过程中更为环保和安全。

“但技术还处在试验阶段”,际华集团下属工厂的技术负责人张翔介绍说:“现在订单都来自国外,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国内专家均评价说“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较之日本采用薄膜密封的工艺,国内研发的以有机硅为原料、电子束辐射加工面料的新技术更为简单实用,并且与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热固技术相比,在成本上也占有极大优势。

广东一家化工品销售公司洪姓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全氟丙烯酸价格约200万元/吨,而青岛一家公司则称,有机硅目前价格在1.7万元/吨左右。

除去原有的面料成本外,新旧技术平摊成本相差数十倍之多。“新技术成本1—2元/平方米,而使用全氟丙烯酸原料处理的单价反而达到60—70元/平方米。”

然而,此项技术一直未得到推广。

“新技术在生产成本上比旧技术低不少,但是装备这样一条生产线,首先设备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后期还会有更高的技术成本。鉴于此,很多企业一直在观望当中。”同时,王晓广也客观地分析说,“旧技术在生产环境产生的有毒物质无法回收,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但其投资规模仅在200万元,是电子束辐射技术的两成。”

另外,国内法规与标准的空白或是导致技术不能推广的另一主因。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证实,“全氟化合物中有害的全氟辛酸普遍存在于户外品牌运动服装中,该物质在中国户外服装的检测标准中不受制约”。

欧盟及美国先后对PFCs的使用,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中国目前对此方面的法规约束仍为空缺。“消费者们很可能不清楚厂家在生产这些户外服装时到底使用了哪些化学物质,以及衣服还残留着哪些有害物质。”

此次绿色和平报告中的14件受检衣物中,11件产自中国。“为了规避国外环保风险,才选择中国工厂代工。”某业内人士一语中的。

尽管有机硅技术具备安全性和环保性,由于上述多种元原因,成为市场主流还需时日。对此,已有多名业内专家呼吁:国内相关部门应针对户外服装重新制定相关标准。

上市半年宣告盈利

唯品会破除电商烧钱亏损魔咒

11月14日,中国电商公司唯品会(NYSE:VIPS)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亏损为150万美元,亏损率为0.9%;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唯品会已经获得净利润64万美元,净利率达0.4%。在国内各大电商仍陷入“烧钱”、“亏损”时,唯品会在成立三年多、上市半年即跨过了盈利线。

据唯品会透露,这主要得益于唯品会上市以来发展势头迅猛,销售规模持续扩大,业绩取得明显突破。在营收取得明显突破的同时,唯品会第三季度的营销支出占营收的比例降至4.7%,低于去年同期的8.7%和今年第二季度的4.9%。

唯品会董事长兼CEO沈亚先生表示,“在公司的发展历史上,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唯品会首次实现了盈利。我们的成功缘于唯品会财务和运营业绩的出色表现,证明我们不仅迅速扩大业务规模,而且不断提高盈利能力。”

首席财务官杨东皓表示,“尽管第三季度不是旺季,但不仅收入增长超过预期,毛利率也进一步提高至22.3%,支出占比进一步下降。”

据透露,唯品会业绩出色的经验之一在于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用户购物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据艾瑞网9月13日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电商网站月均重复购买率榜单数据,唯品会以高达82.41%的月均复购率领跑整个电商行业,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唯品会毛利率的提升。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的毛利同比增加了247.8%,从去年同期的1000万美元增到3480万美元;毛利率上升至22.3%,高于去年同期的19%及今年第二季度的21.8%。这除了重复购买率这一直接因素外,主要在于公司规模提升,销售额快速增长,从而使其与品牌供应商之间议价能力增强。

近年来国内电商大肆比拼规模和价格,虽然营收规模提上去了,但低利润的零售业本质、初期巨额资金持续投入,使得盈利成为难以企及的奢望。电商鼻祖亚马逊在成立7年后开始盈利,唯品会独辟蹊径,在名牌折扣+限时抢购这个细分市场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首次实现盈利,成为让人瞩目的行业黑马。(据《时代周报》)

上一篇: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体育思想的融入 下一篇:论新建本科院校兼职辅导员工作角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