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问题探讨

时间:2022-05-29 05:38:26

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问题探讨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加强,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同时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才能使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真正培养。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创新教育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实物资源,加强可视化教学

虽然现在计算机在生活中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真正了解计算机的每个部件甚至是看过每个部件的同学是很少的。所以在讲课时实物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习。例如我在讲硬盘时,很多学生都没有看过硬盘,我就从网上下载不同品牌的硬盘的图片,同时配上相关的知识点做成动态的课件,上课时再带一个硬盘让学生观察,这样讲课学生就会觉得既新鲜又易懂。又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网页制作时,假如就一个个知识点单调地讲,其结果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我就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网站,通过分析知识点并且重新制作出这张网页,然后再叫学生尝试制作出来。出色地讲解、灵活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一个个网页做完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学生也把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其结果是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课,如办公软件、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平面设计等课程,其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教学阶段:(1)掌握基础知识阶段(入门阶段)。(2)模仿练习阶段(技能形成阶段)。(3)独立操作阶段(技能强化、巩固阶段)。(4)作品设计,技巧形成阶段(技能升华为技巧阶段)。每一个教学阶段都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技能训练方法,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一阶段为了解软件功能和基本操作,教学方法以讲授示范操作为主,最好能够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房采用讲练结合方式进行教学,可以配合一些软件作品欣赏和制作过程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阶段的技能训练方法主要为程序训练法中的分解训练法。

第二阶段是基本操作讲解与练习阶段,以教师案例讲解,学生模仿操作为主,即教师讲一个实例的操作过程,学生根据示范学做一个实例,在每个案例中包含有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通过一个个案例的学习模仿制作,掌握所学软件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职校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通过过程性评价和个别辅导学习,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阶段的教学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所选用的技能训练是典型的示范训练法。

第三阶段是针对性强化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的操作达到一定的速度,能够灵活利用各种技巧,协调自动化地完成技能组合。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引导提示训练法为主。

第四阶段是学生独立设计作品阶段,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比如让学生设计“电脑小报”、专题内容网站、多媒体课件、平面广告作品等,使学生体会所学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教师要主动进行角色转换,作为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对学生的作品设计思想、资料收集、表现形式等进行指导,也可直接参与学生作品的设计。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在计算机技能课的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操作速度、熟练程度和操作灵活性等动作技能的训练,还要加强学生操作条理性、作品设计和适应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等智力技能的训练。计算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要对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操作应用技术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与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2.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分析

2.1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

在依据以上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调整,在相同的总课时内,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师生容易产生顾此失彼现象,定级训练和作品设计训练产生冲突。由于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拿到“双证”,学生想首先保证获得技能等级证,希望更多的时间用于定级训练,认为作品设计仅是校内要求,可以降低水平或减少作品数量。可是从学生未来的从业要求看,作品设计和制作是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强化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实施过程的随机听课抽查中发现,教师也容易受到学生的影响而调整上机内容,不断减少作品设计课的课时,最终还原到原来以定级训练为主的教学上,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会流于形式。根据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流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综合作品设计训练,相比之下,教师的工作量加大,要进行大量的教学素材收集、演示教学准备和提高综合指导能力。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一阶段的练习任务,做到任务明确、要求具体、评价措施到位,使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才能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管计算机技能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学习规范的养成是职业学校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教学改革中通过改革教师教的理念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学的改变。因此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教师。

2.2教学环境对教学改革效果的影响

教学环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涉及的因素很多。一般我们把学生上机实习条件、学习支持体系作为主要内容来考虑。但在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中,教学模式的改变带来了教学计划的变化、工作量统计的困难、教学评价形式的多样化等。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在管理体制上也要发生变革,来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在这次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正是由于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某些教学过程的实施甚至采用了硬性规定。比如在保证定级训练的前提下,学生的综合作品设计必须达一定的数量,而且在学期末要进行作品展评。在教学过程中,对综合作品设计课的课时进行了明确的安排和规定,否则教师很难坚持下来。因为这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的实施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效果。正如许多专家认为的“大家疾呼素质教育的同时,并没把目光聚集到问题的关键之处-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的创新中也包含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广离不开教育管理环境的支持。

3.结论

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课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能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是教学模式改革能否继续的又一个关键因素。通过课题组观察研讨发现,问题在任课教师设计任务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估计过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规范培养是在任何一节课都不能忽略的。课堂观察发现一个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他可能就会放弃整节课的学习,同样一个问题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讲解多次,统一讲解时并不认真听,职业学校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可能是其他学校的教师不能想象的。采用培养尖子,异质分组协作学习,让尖子学生做教师的教学助手,在综合实例作品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研究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学生在不同阶段具备的能力水平,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科]

【参考文献】

[1]程俊静.项目教学法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05).

上一篇:“机械制造技术”项目化教学浅析 下一篇:浅论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