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进展

时间:2022-05-29 05:02:43

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进展

【摘 要】 通过归纳近10年来运用针刺疗法、灸法及针灸特色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操作方法及疗效观察,发现中医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值得推广及深入研究。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针刺;灸法;综述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特殊部位压痛,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头痛、胃肠道刺激、关节肿胀和麻木感等症状的慢性疼痛性、非关节性风湿病。该病多见于女性,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实验室检查大致无异常,并可与其他风湿病并存。目前该病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及药

物[1-2],临床上多用抗抑郁药、肌松药及镇痛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副作用较大,理疗、柔性训练、强化肌肉、认知疗法等非药物治疗亦可改善症状,近几年有不少研究者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症状改善明显。

通过中国知网(CNKI)总库,以“纤维肌痛综合征”为检索词,在“全文”检索2004年到2013年10年间的593篇文章中,选取关键词中含“纤维肌痛综合征”,部分论述以“经络学”理论为主,且均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ACR)诊断标准选取研究对象,符合“针刺”及“艾灸”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研究,其中30篇论文基本符合要求,现从中医针灸治疗方面综述如下。

1 中医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

根据FS的临床表现,应属中医学“周痹”范畴。《灵枢・周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体现了该病全身疼痛,且痛点固定的特点。又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指出其病因病机。徐妍等[3]将其归为“肌痹”。《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这种表现亦与FS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相似性。

徐妍等[3]将美国风湿病学会确定的压痛点与中医的经络、腧穴进行对比,总结出压痛点多在经脉循行部位,即阳经4条(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认为:阴经2条(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人体正气受损,太阳、少阳经较易受邪,“气伤痛,形伤肿”,故疼痛多反映在这两条经脉上。唐倩等[4]在总结压痛点与经络的关系后,得出针刺应从太阳经及少阳经入手,同时配合背部走罐可达到疏通经脉、通络止痛的目的。

2 针灸治疗方法

2.1 以针刺为主的治疗

2.1.1 循经取穴 李颖等[5]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通过对患者不同痛点及其附近穴位上循经络走行方向针刺,以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为主要标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压痛点数及各项检查指标,结果在46例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9例,证实循经取穴不仅可以改善局部经络闭阻不通状态,同时可以通过梳理经络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2.1.2 针刺意守下丹田穴 公维志等[6]将60例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18个压痛点周围穴位平补平泻法,同时针刺并意守下丹田穴(关元及气海),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通过评价治疗后压痛点、HAMD、VAS疼痛指数评分及睡眠延长时间,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86.70%,证实针刺并意守下丹田穴可以通过“腹脑”调动神经调节,同时此法可有效调动患者积极性,从而缓解疼痛。李波等[7]通过针刺意守下丹田穴治疗FS,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针刺18个压痛点周围穴位平补平泻法,治疗组加用针刺并意守下丹田治疗,通过量表观察疗效,治疗组在疼痛和睡眠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

2.1.3 腧募配穴法 李方杰等[8]将 50例FS患者分为腧募配穴组(26例)与普通针刺组(24例),治疗组运用肝俞、脾俞、肾俞、关元、中极、百会组穴,普通针刺组运用百会、神门、内关、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组穴,起针后在背部双侧大杼与肾俞上走罐,根据压痛点数目及临床症状及体征判断效果,腧募配穴组有效率较高,提示腧募配穴可以通调脏腑气机,补益人体正气,结合走罐疗法,缓解肌肉僵硬痉挛,改善肌肉疼痛。

2.1.4 脏腑经络辨证法 孙云莺[9]认为,FS与心肝脾肾相关,故运用脏腑及经络辨证治疗28例患者,以百会、膻中、中脘、下脘、关元、气海、气穴、滑肉门、天枢、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太溪、太冲、中府、血海、阿是穴为针刺基本处方,加用艾灸。治疗后,疼痛及疲劳症状缓解或减轻,头痛、失眠及精神症状基本消失或缓解的患者达25例。提示采用中医辨证方法,运用针刺治疗FS可以调节气机,疏通经络止痛。

2.1.5 调督通脉法 姚庆萍等[10]根据督脉可疏利腰脊、通经止痛,将60例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督脉腧穴配合相应夹脊穴针刺治疗,评价患者压痛点数、HAMD及VAS疼痛指数,观察组有效率(90.00%)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66.70%)(P < 0.05)。证实调督通脉法针刺治疗FS可以补虚泻实,标本兼治,通经络,除痹痛,减少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2.1.6 透刺法 史灵芝等[11]依据元代王国瑞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提到的透刺法,选用昆仑透太溪(直透法)、合谷透鱼际(斜透法)、太阳透丝竹空(斜透法)、阳陵泉透阴陵泉(直刺法)、条口透承山(斜刺法)、内关透外关(直刺法)、鱼腰透阳白(横刺法)、风池透风府(斜刺法)治疗,有效率占95.00%,说明透穴法可增强刺激量,使针感更易扩散,镇痛效果更为良好,并且安全,较传统针刺效果更佳。郭莹等[12]将38例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本病病机为肝、脾、肾亏虚,取足太阳膀胱经第1,2侧线和督脉进行透刺,对比患者压痛点数和VAS疼痛指数减少量,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

(P < 0.05),证实透刺背部腧穴可疏肝健脾、温肾助阳,以解全身痹痛。王玉琦等[13]选用百会、风池、膀胱经及胆经等穴位通过通经接气法针刺治疗19例FS患者作为透刺组,选用双侧肩井、肩骼、曲垣、C4夹脊、C6夹脊、曲池、肘骼、阴陵泉、内膝眼、肾俞、秩边针刺治疗17例FS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通经接气法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它能推进经气的运行,对FS疗效较好。

2.1.7 辨证针刺 王维祥等[14]将118例FS患者分为辨证针灸治疗组(辨证组)42例,触发点针灸治疗组 (触发点组)37例,西药对照组(对照组)39例,辨证组通过辨证论治选穴针刺,触发点组针刺触发点,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采用疼痛量表、失眠量表等量表评价,对比压痛点数、睡眠质量及临床症状,结果显示辨证组总有效率最高,且在改善临床症状、疼痛,改善睡眠,减轻抑郁方面疗效好。

2.2 艾灸为主治疗

2.2.1 腧穴热敏化艾灸 阮永队等[15]将6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热敏灸组(观察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通过探及热敏化腧穴,选取其中两个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VAS评分及PPI评分评定,治疗组中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的对照组(P < 0.05),且随访半年无复发。说明热敏化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反应敏感点,达到行气通络、解肝郁、调脾胃、除全身痹痛之效。

2.2.2 天灸 徐勇等[16]将8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制天灸药粉制成药饼,通过中医辨证选用大椎、大杼、肝俞、肾俞、关元、血海、足三里、阿是穴等为主穴,颈百劳、厥阴俞、隔俞、肩井、肩外俞、膻中、腰阳关、腰眼、环跳等为配穴进行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痛点数和睡眠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P < 0.05),且失访率较低,依从性较好。天灸治疗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若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避免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

2.2.3 隔物灸 赵荣红等[17]运用隔药灸配合药物治疗FS,将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灸+药组和药物组,灸+药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配合隔药灸,穴取百会(直接灸法)、大椎、至阳、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药物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后对比压痛点数、疗效指数、VAS评分及HAMD评分,结果灸+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 < 0.05)。贾仰春等[18]在30例FS患者压痛点处施以隔姜灸法,并口服汤药逍遥散加减,治疗后压痛点减少或消失,症状缓解为有效甚则显效,有效率为90%,证明隔姜灸不仅温经通络止痛,同时逍遥散亦可助疏肝解郁止痛。

2.3 针灸的综合治疗

2.3.1 针刺加穴位注射 刘姝君等[19]将93例FS患者随机平分为针刺加穴位组、普通针刺组、对照组,两个针刺组均选用百会、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夹脊、内关、阿是穴,针刺加穴位组加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2足三里及肾俞0.5 mL,对照组口服盐酸阿米替林,以阳性压痛点、VAS疼痛指及失眠量表进行评定,结果针刺加穴位组疗效显著。岳延荣等[20]选取41例患者,针刺肝俞、心俞、肺俞、肾俞以及压痛点附近的背俞穴,并用枝川液(每1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0.3 mg地塞米松)于痛点注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量表及HAMD量表,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程度综合评价,结果有效率为90.20%。

2.3.2 针灸结合火罐 施鸣飞等[21]将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沿皮透穴法,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1,2侧线,华佗夹脊穴及阿是穴,针后对大椎施以闪火法,并从大椎到长强施以走罐,评定疗效指数和压痛点数,结果,针灸结合火罐治疗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P < 0.05),且对于缓解肌肉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2.3.3 浮针结合走罐 陈志斌等[22]将8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浮针刺入肩井穴(双)、环跳穴(双),24 h后出针,然后沿膀胱经第1侧线施行走罐,根据疗效指数和压痛点数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的对照组(P < 0.05),表明浮针结合走罐治疗FS疗效较好,且浮针扫散疗法治疗范围广泛,加之火罐可舒经通络,安全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值得推广。

2.3.4 针药罐结合 蒋振亚等[23]采用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6例患者分为针罐药组(62例)、针罐组(64例)和西药组(60例),针罐药组及针罐组针刺五志穴(神堂、魂门、魄户、意舍、志室),并加以电针疗法,起针后行背部河车路走罐,针罐药组及西药组口服阿米替林,采用尼莫地平法比较疗效,结果针罐药组愈显率远高于针罐组和西药组(P < 0.05),且针罐药组量表评分及压痛点减少更为显著,起效时间明显缩短。管汴生等[24]选取28例患者为治疗组,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华佗夹脊穴针刺,隔日在针刺处走罐并于肝俞或脾俞留罐;选取20例患者为对照组,取足三里、阳陵泉、鹤顶、三阴交、环跳、风池、天宗、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留针,并用灸法,根据VAS评分及压痛点数评价,结果治疗组在疼痛缓解及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P < 0.05)。

2.3.5 电针结合 郭爱松等[25]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针刺压痛点,并加用辨证取穴,并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TDP灯)照射,根据患者疼痛、压痛点及睡眠时间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口服氟西汀的对照组(P < 0.05),且观察组压痛点减少个数较多,疼痛缓解程度大。电针刺激可提高患者痛阈,TDP灯照射亦可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环境,故疗效良好,患者易接受。李俊等[26]将4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针刺阿是穴为主,加用辨证取穴,并选择8个显著压痛点采用电脑中频治疗。根据VAS评分及自拟临床疗效标准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相当(P > 0.05),但不良反应较少,故得出两种方法的短期疗效相当,针刺加电脑中频治疗较为安全。

2.3.6 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照射 王承明[27]将5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阿是穴斜刺配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组(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选取阿是穴,以30°角斜刺0.5~1.0寸,行提插捻转手法,起针后以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按照VAS评分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著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P < 0.05)。

2.3.7 针药结合 赵清燕[28]针刺15例患者肝俞、脾俞、膈俞、血海、内关、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大椎,并配合口服越鞠丸。根据临床症状、压痛点及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有效率占93.33%。

3 讨 论

针灸治疗FS有一定临床疗效,尤其在镇痛方面疗效较为显著。该方法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舒经通络止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且较药物治疗副作用少。通过辨证治疗可以提高人体正气,改善脏腑功能,经络通,气机畅。结合艾灸、拔罐疗法则可温经通络止痛;结合电针、穴位注射疗法则可提高患者痛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且患者易于接受;结合天灸疗法则患者易于接受,效果持久,操作简便易行;配合药物治疗则可达到增效、减少副作用的效果。

但是,针灸治疗研究目前仍存在一定不足。多数研究病例虽然均能根据ACR诊断标准选取,但由于FS目前尚无较为明确的疗效评价标准,故总体疗效评价不统一(多数研究以临床症状和体征、VAS评分作为疗效评价的方法,客观性一般)。由于选取病例数量少,研究时间较短,对于针刺起效时间、效果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的研究较少,有少数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准则及规范,部分病例存在临床误诊的可能,有研究称尚无指标及证据证明针灸治疗FS有效[29]。

目前,针刺治疗FS的疗效与选穴、功能锻炼、辅助手段、心理治疗密切相关[30],因此针灸治疗不仅可用于FS的辅助治疗,同时结合其他多种疗法共同提高疗效十分重要,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更易接受,改善其生活质量与心理素质。

4 参考文献

[1] 刘宗权,宋敏,雷斌.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治疗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2,33(3):222-225.

[2] 李红专,马国甫.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5):66-68.

[3] 徐妍,高明利.经络与纤维肌痛综合征压痛点[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2):81-82.

[4] 唐倩,方勇飞,王博,等.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经络辨治[J]. 中国针灸,2008,28(10):761-763.

[5] 李颖,于清宏.针刺循经取穴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6例临床观察[A].全国第十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2012:2.

[6] 公维志,王玉琦.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725-727.

[7] 李波,王玉琦.下丹田针刺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神经精神症状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9,37(6):89-90.

[8] 李芳杰,孙忠人.俞募配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6例[J].中医药信息,2008,25(5):75-76.

[9] 孙云莺.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8例[J].世界中医药,2008,3(3):170-171.

[10] 姚庆萍,张秀荣,王兴.调督通脉法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24-25.

[11] 史灵芝,郝吉顺.八针透刺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2):64.

[12] 郭莹,孙远征.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J].中国针灸,2005,25(2):98-100.

[13] 王玉琦.通经接气针刺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的疗效分析[A].针灸技术规范及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黑龙江省针灸学会,2005:3.

[14] 王维祥,刘征堂,吴云川,等.针灸辨证分型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2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4,19( 1):26-27.

[15] 阮永队,魏文著,洪潇挺,等.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广东省针灸学会,2010:4.

[16] 徐勇,凌敬,林仕群,等.天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3):45.

[17] 赵荣红,朱钰宝.隔药灸加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 3):200-202.

[18] 贾仰春,罗燕,陈静.隔姜灸合逍遥散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30例[J].广西中医药,2007,30(6):22-23.

[19] 刘姝君.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0] 岳延荣,陈.针刺背俞穴加枝川注射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2):30-31.

[21] 施鸣飞.针灸结合火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4):289.

[22] 陈志斌,何泽多,谭武.浮针结合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80例[J].中医研究,2010,23(4):72-74.

[23] 蒋振亚,李常度,邱玲,等.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4):265-269.

[24] 管汴生,李杰.针罐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7):826-827.

[25] 郭爱松,李爱红.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J].交通医学,2010,24(4):410-411.

[26] 李俊,于海波,余阗.针刺加电脑中频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7(1):42-44.

[27] 王承明.针刺半导体激光照射并用治疗纤维肌痛症2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58.

[28] 赵清燕.针灸配合越鞠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16-17+58.

[29] 王栩,杜元灏,熊俊.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证据[J].针刺研究,2011,36(3):230-235.

[30] 高翔,杜元灏,黎波,等.针刺对照西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2):112-114.

收稿日期:2013-12-12;修回日期:2014-01-28

上一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综述 下一篇:简论司马迁“考信于六艺”的著述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