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方言区基础教育中的普通话推广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5-29 03:49:27

赣南客家方言区基础教育中的普通话推广现状及对策

摘要:客家方言是赣南地区人民普遍使用的方言。客家方言与普通话相距较远,因此该地区整体普通话水平不高,这与赣南地区振兴发展的大局不适应。本文对赣南客家方言区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中的推普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赣南地区 小学教育 普通话 客家方言 教学方法

一、赣南客家方言区小学生普通话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出台,加速了推普工作法制化进程。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也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以及高等院校大学生新闻媒体和广播电视有关从业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公务员中全面展开,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普通话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

赣南地区地处江西省南部,与广东、福建交界,是指今江西南部现属赣州市管辖的18个县市区,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10多万,而客家人就有680余万,占总人口的95%以上。赣南是与闽西、粤东相提并论的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客家话为赣南地区主要方言。客家方言是海外华人使用较多的方言,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与普通话的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赣南地区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对外交流,为打破方言隔阂,推广普通话,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显得格外重要和刻不容缓。

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是各级各类学校,标准的普通话也是国家规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规范教学用语。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普通话教学更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教学的重中之重。

我国现阶段,小学等级按照城乡地域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市立小学,镇中心小学,村小。三者中,城区小学在日常语文课普通话教育中受方言的影响无疑是最小的,村小普通话教育则相对来说比较令人堪忧。镇中心小学就地域分布而言,地接城区小学和村小,学生在常规教学中接受的是普通话教育,但在日常生活中又难免受到自身家庭、社会其他成员带来的方言影响,他们长期夹在普通话教育和日常方言交流之间。研究镇中心小学普通话教育受方言以及学习心理的影响相对于其他两类小学而言更有价值。本文以赣州蟠龙中心小学2012年入校的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家校普通话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现列表如下:

如表格所示,在蟠龙中心小学低年级段的185名学生中,家校均使用普通话的学生共有168人,占九成。没有家校均不使用普通话的情况。统计数据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实际接触学生的日常用语就会发现,他们虽然都说普通话,但和标准的普通话相比,“客家味”十足,当地人把它称为“赣普话”。

二、赣南地区小学生普通话的常见问题

(一)声母中平舌音和翘舌音混用

客家方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只有平舌音而没有翘舌音。在日常语言表达中,学生易将“知识”(zhī shī)读作(zī sī),将“少年”(shào nián)读作(sào nián)。还有些学生干脆两类声母混用。

(二)声母中没有r音,一般用l代替。

普通话里的r和l两个声母,在赣南方言中只能读出l音,r音则被l音取代。例如:将“柔软”(róu ruǎn)读作(lóu luǎn)”。

(三)鼻韵母中只有前鼻韵母

赣南地区方言中,习惯将ang、eng、ing都读成前鼻韵母an、en、in。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常将长征(zhēng)读成长针(zhēn),将影(yǐng)子,错读为引(yǐn)子。

(四)韵母eng、ong不分

eng、ong不分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唇齿音f和韵母eng的搭配上。学生常将“风(fēng)”念成(fōng)。由于低年级学生还不能理解唇齿音f无法和韵母ong相拼的规律,因此此类问题时常出现。

三、赣南地区小学普通话教学的对策

赣南地处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在普通话教育方面长期与沿海发达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教师专业素质仍有待提高,教育教学资源仍旧十分欠缺,家庭干扰过大。这些都成为赣南地区普通话教学工作的阻碍。

针对推普和普通话正音工作,笔者认为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大力推广《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但现今由于英语学习的低龄化趋势越发明显,很多孩子都按26个字母在英语字母表中的读音去读汉语拼音,这显然是不对的,《方案》是一套汉语普通话的拼写注音工具。当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使用26个拉丁字母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但是,这些字母在不同文字字母表中的名称并不相同。因此小学生正确掌握《方案》尤为重要。

(二)发挥两大主体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和学生

1.教师方面

教会学生说普通话,教师首先自己要会说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情况进行培训。”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首先,要克服说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的小学教师。有的教师认为与其说不标准的普通话,还不如干脆说家乡话痛快。其实这都是心理障碍。教师要树立语言规范意识,要想到讲普通话是人民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

其次,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教学的要求,要创造学习环境,听广播,看电视的时候,跟着主持人学习;和名家朗读的名篇学,在对比中寻找差距。

第三,坚持对所有教师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各教育管理部门要严格坚守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教师,或代课教师,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相应等级。

2.学生方面

小学生刚开始系统地学习自己的母语,各种形式的外语学习又铺天盖地而来,导致小学生出现母语与外语混乱的局面。要从小增强小学生的母语意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意愿。还要多组织主题演讲赛、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赛,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当这两大主体充分发挥出其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积极性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在小学阶段的语言基础教育的任务,使其形成初步的语言能力,从而为其在更高阶段更深一步地学习普通话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在客家方言地区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中,学生掌握普通话的程度还有待提高,推普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有信心、有决心、讲方法、重练习、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三重努力下,赣南客家方言区的普通话水平定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

[2]黎昌友.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与训练[H].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李晓琳.刍议普通话教学中的教与学[H].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4).

上一篇:儿歌与幼儿语言教育 下一篇:文化帝国主义背景下的高校语言教育辩证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