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审岭脚矿区找矿方向浅析

时间:2022-05-29 08:55:59

淳安县审岭脚矿区找矿方向浅析

摘要:通过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特征方面分析了审岭脚矿区的成矿条件,初步确定矿区找矿方向为:顺构造裂隙发育的热液型多金属矿、岩体中部的斑岩型钼矿、岩体北部接触交代型多金属矿。

关键词: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型;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TD85文献标识码: A

1.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钱塘台褶带,位于中洲-昌化拱褶带的金紫尖-麻车埠拗褶束,外松坑-贡坑复式背斜之南东翼,马金-乌镇大断裂带西北侧之次级构造断裂带范村-菖蒲上。

区域上主要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华严寺组,上统西阳山组;奥陶系下统印渚埠组、宁国组,中统胡乐组,上统砚瓦山组、黄泥岗组、长坞组;侏罗系中统马涧组。

区域出露岩浆岩主要为审岭脚、开岭脚、里陈家三个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体。

矿区地处“学川-唐村钨、铍、铅、锌、锑四级成矿区(Ⅳ4)”[1] 东南部,周边矿(化)点较少,主要有“淳安县朱坑坞方解石矿点、桐庐县里陈家铜矿点、临安市里潘萤石矿(小型)”[1] 。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分布

矿区主体出露古生界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杨柳岗组、华严寺组、西阳山组、印渚埠组。

杨柳岗组下部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含炭硅质、硅质泥岩夹灰岩条带;上部主要为深灰色中-薄层状饼状、条带状灰岩、泥质灰岩、含灰岩透镜体泥灰岩夹钙质泥岩,岩石中发育微纹水平层理。

华严寺组岩性较单,横向上较稳定,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薄层状微晶灰岩、隐晶灰岩夹微-

薄层状云质灰岩,局部为微晶灰岩、隐晶灰岩与微-薄层状云质灰岩呈互层状,局部夹薄层状泥灰岩,岩石中以发育微纹水平层理为特征。

西阳山组下部主要为深灰色中-薄层状含炭质泥质灰岩、钙质泥岩夹薄层状泥灰岩、微晶灰岩;上部为灰色、深灰色薄-中层饼状灰岩、小饼条状灰岩与泥灰岩组成基本层序。

印渚埠组组岩性较单一,主要为灰色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夹中-薄层状含灰岩透镜体钙质泥岩,局部夹微晶灰岩条带。岩石中发育微纹水平层理。

2.2构造

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断裂。

北东向断裂(F1):矿区内断层F1在区域上属范村-菖蒲断裂 ,破碎带宽约5m,总体走向为40°;破碎带内见有构造透镜体和构造角砾岩,构造角砾岩呈浑圆状、次棱角状,大小一般2~6cm,构造透镜体长轴长5~20cm,短轴长3~8cm,构造透镜体的长轴方向与断裂面平行,构造透镜体具压扁拉长特征;破碎带内发育少量石英细脉;地貌上为北东方向直线状分状的水沟。断裂具先压后张的特征。

北西向断裂(F2):在区域上属直坞里-敕村断裂 ,断裂走向北西320-325°。断裂切割了外松坑-贡坑复式背斜。断裂宽1-3m,发育硅化、黄铁矿化蚀变,内部发育石英细脉和方解石团块,零星见构造角砾岩,角砾棱角状,大小一般1~4cm,见宽约1m的石英岩脉充填,岩脉内见石英晶簇发育。断裂两侧岩层产状对顶。断裂具张性特征。

2.3岩浆岩

矿区中部里岭头一带出露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岩体,呈北东向葫芦状产出,出露面积约1 Km2。区域上位于马金-乌镇断裂带西侧。岩体侵入印渚埠组地层。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岩石呈浅灰白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径0.5-1.5mm;主要矿物成分:石英22%±、斜长石46%、钾钠长石28%、黑云母4%,以及少量金属矿,以及微量锆石、磷灰石。其中:斜长石呈板状,多数风化显混浊,并有少数绢云母交代现象。

2.4围岩蚀变

区内围岩蚀变主要分布于审岭脚岩体周围,围绕岩体形成一个宽约50-300米的角岩带,由岩体向外逐渐变弱。由于原岩岩性差异,角岩化程度及种类也不同,在岩体北接触带,原岩为含钙质泥岩夹灰岩透镜体,经热接触交代作用,主要形成含大理岩透镜体的透辉石角岩,局部有少量石榴子石绿帘石角岩;南接触带原岩为含炭质、泥质粉砂岩,经热作用重结晶为绢云母斑点状角岩,其中的透辉石角岩在岩浆期后热液中叠加了硅化、绢云母化作用。

3、找矿方向浅析

3.1 与构造有关的成矿类型

3.1.1 Ⅰ号多金属矿体

在矿区中部发育一条走向60度的压扭性构造,带中花岗岩呈片理化破碎状,见有褐铁矿化、钾化、高岭土化等蚀变;带内顺层发育多条石英脉,主脉宽约20厘米,次脉宽1-3厘米,石英脉具彭缩、尖灭再现、分支复合现象,石英脉表面主要可见褐铁矿、氧化银、孔雀石等矿化蚀变,脉内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多成团块状、条带状赋存于石英脉中。

地表共施工5条探槽(探槽间距40米),圈定一条200米长多金属矿体,产状153°∠82°,编号Ⅰ号多金属矿体。矿体单工程平均厚度0.2-0.9米,单工程平均品位Au1.14~27.81g/t,Ag67.58~282g/t,Cu0.04~1.46%,Pb0.31~2.07%,Zn0.02~ 0.76%;矿体平均厚度0.55米,平均品位Au13.06g/t,Ag150.2g/t,Cu0.54%,Pb0.93%,Zn0.35%。

3.1.2 其他线性构造

除了已经发现的Ⅰ号多金属矿体外,矿区主要发育两组线性构造:一组为北东向的花岗岩脉、方解石脉、石英脉、石英-方解石脉及蚀变破碎带等线性构造;一组为北西向的石英脉、碳酸岩脉及蚀变带。

根据基岩光谱样分析成果(表1),断续长达2千米的北西向线性构造带中显示有多金属矿化。

表1 光谱样分析结果表

岩石名称 Au/10-9 Ag/10-6 Pb/10-6 W/10-6 Cu/10-6 Zn/10-6 As/10-6 Sb/10-6

蚀变岩 4.4 >10 >1000 300 >1000 >1000 >500 >100

石英脉 15 >10 >1000 >1000 160 260 >500 100

3.2 与岩体有关的成矿类型

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总体向外倾斜,倾角一般30-70度。侵入界线清楚,无固化混染带,根据岩体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该岩体W、Bi元素整体含量较高、组合特征好、相关程度高,Mo元素在岩体中部有增高趋势,侵入岩整体反映为与岩浆有关的钨钼族高温成矿元素组合特征。

与岩体有关的成矿类型,主要为斑岩型钼矿。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在岩体中部圈出一个Mo单元素异常,异常面积0.074平方千米,具有三级浓度分带,浓度浓集中心极大值为55.7μg/g;异常区花岗岩普遍见有细粒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蚀变,岩石新鲜面见少量1-2mm的含钼多金属矿颗粒,化学样分析结果:Mo0.008%,略高于里陈家岩体0.003-0.005%的钼含量。

3.3 与接触交代有关的成矿类型

根据1:1万土壤化探成果,在该岩体北部接触带上圈定一处综合异常,编号Ht-4甲1。异常形态呈近东西向带状,组合元素为Au-Ag-Cu-Pb-Zn-As-W-Bi;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具有清晰的浓度分带特征和明显的浓度浓集中心(图2)。

图2Ht-4甲1综合异常剖析图

综合异常区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透辉石角岩、泥灰岩,岩体接触界线上可见少量石榴子石绿泥石矽卡岩;异常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向石英脉、方解石脉、石英-方解石脉、破碎蚀变带及两条多金属矿体(Ⅰ、Ⅱ),北西向石英脉、碳酸岩脉及蚀变带规模较大,断续长约2千米,光谱样显示该带有多金属矿化(表1);花岗闪长岩体在接触带附近,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含量增加,局部含细粒黄铁矿。

从环绕岩体的角岩化带宽度看,岩体北部应为向北的缓倾斜状;从地表看,岩体与地层接触界线呈曲折的港湾状。这些因素使得岩体与地层的接触面积更广;而北东、北西向的断层、构造破碎带更是为含矿溶液融入到接触带提供了通道,为接触交代作用提供了充足的矿质来源。因此,该异常区找矿方向为:接触交代型的多金属矿体。

4.比较讨论

从里陈家矿点特征看,岩体内接触带、角岩化围岩及破碎带中均有铜钼矿化,其矿质来源于燕山早期富含矿物质的中酸性岩浆上侵,在构造裂隙中赋存成矿。里陈家岩体与审岭脚岩体同属晚侏罗世侵入岩,其岩性、岩石化学特征近似,具有寻找受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控制的接触交代型多金属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审岭脚矿区目前发现的高品位金矿体,在区域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里陈家、开岭脚等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中寻找构造裂隙型金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同时,在开岭脚、里陈家岩体中发现的钼矿化,也为审岭脚工区寻找钼矿指明了方向。

图3 审岭脚矿区成矿模式图

参考文献:

[1] 朱安庆,张永山,陆祖达,等.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M].地质出版社,北京,2009.

[2] 淳安唐村-临岐地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报告,浙江省地调院,2011.

上一篇:崇阳河水库坝基防渗墙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下一篇: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选择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