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运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空间知觉能力

时间:2022-05-29 05:16:23

在户外运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空间知觉能力

随着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的不断丰富,在运动中适当结合前庭平衡、触觉、本体感、观察能力等进行测量和观察,能有效促进其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在户外运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活动尝试。我们以小班幼儿为对象,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和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其空间知觉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从器械的投放、游戏的设计、环境的创设,促进其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一、器械的投放要有目的性

1.以器械的递进投放发展形状知觉

一是从简单到困难。以图形认知为例,幼儿的认知顺序排首位的应该是圆形,而运动器械中最常见、最适合幼儿的就是圈。教师首先可提供大小不同的圈,让幼儿进行套圈、滚圈等上肢运动,由易到难地开展双脚蹦跳、双脚轮跳、单双替花样跳、单脚侧跳等下肢运动;其次,可提供轮胎,让幼儿通过滚动轮胎锻炼上肢力量,感知圆的特点,通过走锻炼平衡能力,通过跨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从圈到轮胎,同样是圆形,但涉及的基本动作不同,且动作要求有较大差异。

二是从平面到立体。在幼儿能很好地辨别圆形及大小后,再逐渐从平面到立体,从圆形和球体慢慢过渡到正方形与立方体、三角形和锥体,甚至可以把平面通过组合后形成立体。

2.以参照物的有效选择发展方位知觉

小班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为“上下”“前后”,分清“左右”较难,因此,我们选择参照物时遵守两个原则。首先,要从单一到复杂。以“上下”为例,当与走、跑相结合时,最初的参照物只有单一物体,比如树、房子,既便于幼儿理解,也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表述,如“把小动物送到树的下面”。当幼儿理解了以一个参照物为中心分辨“上下”时,就可以出现上下两层的房子,指令可以复杂些,如“把××放在房子的上面一层”。以此类推,后续可以是上、中、下三层。其次,要从具象到抽象。在选择参照物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为具体形象思维”这一特点,如分辨“前后”方位时,一般选择卡通动物为参照物,便于幼儿理解。然后可以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或双重的指令,如“红色的苹果前面”。虽同为指令,但对幼儿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了。

3.以感知与运动的渗透融合发展距离知觉

我们尝试在户外运动中渗透距离知觉,并借助相应的器械帮助幼儿感知距离知觉。例如:在距离知觉产生的第一种情况中,以“投掷”动作为例,教师可投放沙包、纸球、球等,不同的投掷物会影响幼儿投掷的远近,从而让幼儿感知物体、动作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在距离知觉产生的第二种情况中,以“跨走”为例,教师可让幼儿在轮胎、横栏或有高度的积木上跨走,让幼儿感知在不同物体上跨走时难易程度不同,从而发展距离知觉。

二、游戏的设计要有科学性

1.重视科学理论的运用

在设计运动游戏时,我们提倡充分利用现有科学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中逐层渗透。学龄前儿童掌握几何图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我们以此为依据,设计了运动游戏“小猫爬爬乐”,以发展幼儿的形状知觉。游戏以“小猫”为主角,以“爬行”为基本动作,将以上三种图形幻化为饼干,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正确分辨图形及其大小。游戏中,幼儿借助手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积木饼干,分辨“宽窄不同的三条道路”,将三种形状的饼干分别配对,实现了“形状和大小”从一维到二维、三维的空间感知能力训练,形成了潜在的图形分类意识。

2.关注指导语的设计

小班幼儿的词汇量不够丰富,不能理解复杂的句子,因此教师的指导语应尽量简单。小班岁幼儿分辨方位具有一定的困难,幼儿最初的方位认知是以自身为参照物来进行分辨的,继而发展为根据有明显前后的参照物来辨别方位。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参照物的不断更新和递进是促进幼儿发展方位知觉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供正确的指令才能帮助幼儿在理解语义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行动。如在运动游戏“躲猫猫”中,教师在爬山坡环节设计了“妈妈的小铃敲得快――向前爬,敲得慢――向后退”这一指令,反复使用空间词“向前爬,向后退”,以促进幼儿空间概念的形成。

3.强调空间知觉在游戏中的渗透

运动游戏强调的是运动,突出的是基本动作。因此,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基本动作与运动游戏的结合,还要强调空间知觉在游戏中的渗透。因此,可通过设计有关距离概念的空间知觉游戏,引导幼儿带着任务,有目的、情绪愉悦地进行空间知觉训练。如在游戏“救救小动物”中,教师设计了远近不同的“大灰狼”,并提供沙包、按摩球、纸球等,让幼儿感知材料与投掷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力量与距离的关系;设计了宽窄、高矮不同的道路,让幼儿练习手膝着地爬的动作,通过协调身体控制水平面的高低,更好地体验空间感等。

三、环境的创设要有适宜性

1.以动作发展为核心的组合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教师创设环境时指向动作发展,结合动作渗透空间知觉。以爬行为例,教师可提供各种适合幼儿爬行的器械,如用各种桌子拼搭的隧道、可以进出的滑梯、各种卡通房子、用轮胎和软垫组成的山坡等,这些运动环境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幼儿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2.以空间知觉发展为指向的组合策略

这种策略指教师创设的环境以空间知觉发展为指向,但动作渗透是多方面的。以感知距离知觉为例,教师可设置平衡、投掷、钻爬、跨走、负重走等多个运动区域,每个区域所涉及的动作虽有差异,但整个区域的运动环境创设始终都是围绕距离知觉进行的。

上一篇:运用“游戏”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 下一篇:浅谈集体备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