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理论一年来的学科进展

时间:2022-05-29 04:33:55

艺术学理论一年来的学科进展

摘 要:从2011年11月在广西艺术学院召开第七届全国艺术学年会,到2012年10月在河南大学召开第八届全国艺术学年会,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有了新的进展,这表现在艺术学理论的基本队伍、艺术学理论的学术成果、学会所属专业委员会的活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竞争等方面。此外,这种新进展也表现为: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的会刊《艺术百家》自2012年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艺术学研究”栏目在2012年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理论建设;创新;发展;学科进展;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从2011年11月在广西艺术学院召开第七届全国艺术学年会,到2012年10月在河南大学召开第八届全国艺术学年会,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有了新的进展。除了下述内容外,这种新进展也表现为:我们学会的会刊《艺术百家》自2012年成为CSSCI来源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艺术学研究”栏目(主要刊发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相关学术论文)在2012年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

一、艺术学理论的基本队伍

艺术学理论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的成员,以及所有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或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者是艺术学理论的基本队伍。

艺术学于2011年升格为学科门类后,经过各单位的申报、评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于2011年10月颁布了具有艺术学理论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的名单。在艺术学门类的5个一级学科中,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点最多,为20个。其他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数目是:音乐与舞蹈学12个,戏剧与影视学15个,美术学13个,设计学12个。至于艺术学理论硕士点,数目远远超过博士点。

拥有艺术学理论博士点的20个单位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2012年7月9至1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八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审会,这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学科目录由原来的12个学科门类89个一级学科调整为13个学科门类110个一级学科后,第一次开展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审。艺术学门类作为新增加门类,首次单独设立评审小组。艺术学申报博士后流动站数28个,占总申报数的3.35%。

由于艺术学包含5个一级学科,原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站单位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学术水平较高、科研实力较强的一级学科,申报确定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不参加评审,由有关部门直接确认。例如,中央戏剧学院选择戏剧与影视学为确认流动站。它同时可以申报增设流动站,它申报的是艺术学理论。增设流动站不限名额,符合条件就可以评上。原来没有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只能申报新设流动站,新设流动站有名额限制,申报难度比增设流动站大得多。由于很多有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在确认流动站外,又把艺术学理论作为增设流动站申报,所以,在艺术学5个一级学科中,艺术学理论博士后流动站最多,为12个,它们的单位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在全国110个一级学科中,每个一级学科平均拥有博士后流动站约为24个,艺术学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的数目为全国一级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的平均数的50%左右。

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在艺术学的5个一级学科中均居第一位,这对艺术学理论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第一问题是把艺术学理论等同于各种门类的艺术理论,也就是等同于美术理论、设计理论、音乐理论、戏剧理论、影视理论等。有的学校有艺术学理论和设计学博士点,在招收和培养博士生时,他们把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艺设计方向的博士生放在设计学中,而把设计理论、设计史方向的博士生放在艺术学理论中。这种做法当然不妥。多年来经过反复讨论,我们已经达成共识,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作整体的、综合的研究,而各种门类的艺术理论研究某种具体的、特殊的艺术。并且,就设计学的博士生而言,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艺设计方向的博士生所从事的仍然是理论研究,而不是进行实践创作。这些学校的教师很少参加我们的会议,所以认识还相当落后。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语言文学对艺术学理论的入侵。有的学校的艺术学理论博士点设在文学院,我们欢迎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但是,不能让中国语言文学完全替代艺术学理论。有的学校艺术学理论博士点的成员全部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个二级学科如文艺学、比较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文学的教师,成果也是清一色中国语言文学的。这种情况对培养艺术学博士生显然不利,会造成对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的很大伤害。

二、艺术学理论的学术成果

(一)论文

近一年来,艺术学理论的论文分别集中在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管理方面。

1.艺术理论

艺术学升格为门类、艺术学理论成为一级学科后,很多学者对艺术学升格的意义、升格后的学科建设和专业目录设置、艺术学理论的学科体系、发展取向、学科属性和价值纬度等进行了思考。这方面的论文有仲呈祥的《当前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艺术百家》2012年第1期),彭吉象的《构建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艺术百家》2011年第6期),王一川的《艺术学门下需要艺术学理论吗?》(《文艺争鸣》2012年第3期),文化部长蔡武的《谋划学科建设蓝图 求索艺术发展大计――在艺术学学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艺术百家》2011年第6期),黄会林、梁玖的《应该有一个独立的艺术学理论“方面军”》(《艺术学界》2011年12月第六辑),王廷信、岳晓英的《艺术学的升级及其意义》(《艺术学界》2011年12月第六辑),贾涛的《从诗意栖居到艺术生活――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发展取向》(《艺术百家》2011年第6期),李荣有的《纠结与机遇同在:艺术学该怎么办?》(《艺术百家》2011年第6期),金雅的《关于艺术学理论学科属性和价值纬度的思考》(《艺术百家》2011年第6期),邢莉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解读》(《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李丕宇的《论艺术学门类的内涵与学科、专业目录设置》(《艺术探索》2012年第1期)等。

我们的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艺术理论的学术积淀,是在我国现当代艺术学家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梳理和整合他们的艺术学观点、论述我国现当代艺术学的发展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我们的艺术理论要在世界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必须构建民族化的艺术理论体系。我国的艺术理论长期以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影响,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也面临着中国化的建设问题。这方面的论文有:夏燕靖的《钩沉与还原: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的多视域整合》(《艺术百家》2012年第1期),王宜文的《构建自觉的民族化艺术理论体系――黄会林教授访谈录》(《文艺研究》2012年第4期),涂途的《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建设》(《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第1期)。

2.艺术史

艺术史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中外艺术史观念的研究。这方面的论文有刘铭的《论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观》(《文艺研究》2011年第11期),曹意强的《艺术的构建性与世界艺术史大会》(《美术研究》2012年第1期),吴衍发的《民国时期中国艺术史分期思想的考察与反思》(《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李娟的《本雅明艺术史观的技术视角》(《艺术教育》2012年第3期)。第二方面探讨了艺术史研究的方法、意义、价值。这方面的论文有顾平的《艺术史研究中的艺术考古学方法》(《文艺研究》2011年第11期),赵刘的《从艺术二重性看艺术史发叙事模式》(《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翁再红的《艺术史的权力与艺术的经典化》(《临沂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3.艺术批评和艺术管理

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相比,艺术批评和艺术管理的论文较少。艺术批评的主要论文有凌继尧的《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王一川的《通向公民生活的艺术批评》(《艺术评论》2012年第3期),凌晨光的《艺术批评话语与视觉喻》(《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王列生的《艺术物化与艺术批评“被物化”》(《艺术评论》2012年第4期)》等。艺术管理的主要论文有田川流的《艺术管理的当代使命与基本原则》(《汕头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张伟的《面向市场的艺术高等教育――“首届国际艺术管理专家论坛”会议综述》(《艺术学界》2011年12月第六辑),王希俊、李精明的《当前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缺陷及其重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张力的《艺术管理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年第2期),高迎刚的《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借鉴意义》(《艺术百家》2012年第3期)等。

(二)著作

著作包括译著以及专著和研究报告。

1.译著

译著中艺术史的著作最多,如史蒂芬・法辛的《艺术通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希利尔的《希利尔讲艺术史》(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约翰・基西克的《全球艺术史》(海南出版社2012年版),皮埃尔・拉迈松的《艺术插图史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不过,国外的艺术史著作实际上只是美术史、或者广义的美术史(包括建筑史)著作。而不是囊括各种艺术门类的艺术史著作。国内有的艺术史著作把艺术史理解为各个历史时期中各种门类艺术史如美术史、音乐史、舞蹈史、戏剧史、建筑史等的集合。我们的艺术史观与此不同,我们把艺术史理解为整体的、宏观的艺术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各种门类艺术史的集合。

3.专著和研究报告

在专著和研究报告方面,艺术理论有段炼的《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视觉文化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陶宇的《艺术理论新探》(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赵农的《民间艺术概论》(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等;艺术批评有汪军的《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艺术管理有王希俊的《艺术管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的《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刘昂的《民间艺术的产业开发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

三、学会所属专业委员会的活动

2012年6月16日至19日,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暨“文化遗产保护与资源利用”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艺术学院召开。来自全国30余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资源利用,并研究了艺术管理的学科与专业建设。

在文化遗产方面,会议讨论了文化遗产应该如何保护以及如何开发利用这两个问题。对于“什么是文化遗产”,与会专家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界定。有人认为,文化遗产是“传统”的存在方式: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园林、石刻等是凝结在历史产品中的传统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实文化运作中的传统,它们更多地是以技术、活动、过程等方式展现自身,以音乐、舞蹈、戏剧、工艺、口传文学等方式为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的现实,它不是“文化遗留物”,而是掌握在民众手中的乡土传统,作为活生生的文化现实与当下社会语境中的多种民俗事象杂糅共处。

会议在探讨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和态度时指出,应该把“保存”与“保护”两者在语意上加以区分。“保存”要求原封不动地保持原来的样子和状态,主要针对物质文化遗产;而“保护”则强调传承精神,不排斥开发性的传承,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要分开,可以两条线并行发展,关键要对文化遗产进行准确定位,确定哪些适合传承,哪些适合开发。

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会者们坚守着传统的人文主义立场,从文化自觉和当代人类的精神危机的高度,审视了当前文化遗产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在当代文化产业的驱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文化样态的变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生态环境和存在方式后,被人们遗忘和抛弃,走向衰落。而另外一些则在新的生存环境下获得提升,还有一些在传承过程中,与相近和相关的文化样式融合,产生质变,生成一种新的文化样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要在选择、慎重和适度的原则下进行。在文化遗产的开发中出现了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两个方面。建设性破坏,如新农村建设中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以及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影响;保护性破坏,如旅游业的过度开发,高科技手段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因此,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一部分学者建议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也成为本次会议的议题之一,会议对艺术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内容包括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界定、艺术管理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艺术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科目标上,会议强调,艺术管理既要加强理论建设,又要注重实践运用,艺术管理是面向艺术实践的管理。在学科内容设置上,艺术管理要充分考虑到各门类艺术在艺术管理中的具体性,强调艺术管理不能是空洞的理论架构,而是基于各门类艺术基础之上的综合艺术管理。艺术管理既要综合、宏观,又要微观、细化。

四、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竞争

不仅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经常处在与其他一级学科的交流和竞争中,而且艺术学门类也经常处在与其他学科门类的交流和竞争中。在这种竞争中艺术学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这种状况值得我们正视和分析。

2012年7月在北京评选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按照教育部分配的名额上报参评的博士论文,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通讯评审。每篇论文由11位专家评审,专家对论文打分和写评语。教育部至少要回收9位专家的评审意见,通讯评审方才有效。在通讯评审中获得通过的论文,它们的篇目可以上会,但是,它们还不算入围。入围的论文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得分的平均分在80分以上;2.平均分在本学科门类参评论文的排名中位居前60%。入围的论文参加会上评审。对于篇目上会、但未能入围的论文,如果确实优秀,经过评审组同意,也可以视同入围论文参评,但是,这种可能性只是在理论上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没有。

艺术学与哲学、历史学、文学等4个学科门类在一个组评。入围的论文33份,艺术学仅有1份。艺术学篇目上会的论文有5篇,但是80分以上的只有2篇。由于评审的是两年前的论文,艺术学还是文学的一级学科,得分能够进入文学门类论文排名前60%的只有1篇。也就是说,艺术学入围的论文只有1篇。33篇入围的论文评出8篇,约4篇评1篇。艺术学只有1篇入围,当然就不能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中国语言文学有十几篇论文入围,评出3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在通讯评审中,不同学科的专家对各自学科领域的论文打分。据观察,中国语言文学通讯评审专家一般在80至95分的区间内给论文打分,而艺术学通讯评审专家一般在70至85分的区间内给论文打分。而教育部按照各学科打分的成绩统一排队,这样,艺术学的论文就会排在后面。

2012年7月在北京还评选了长江学者。文学、历史学、艺术学3个学科门类在一个组评审。先期进行了通讯评审,有40多位学者入围,他们的名单按照得分的高低排序,被提交到会上评审,共评出15人,只看条件,而不考虑学科分布。通讯评审的排序对会上评审至关重要。艺术学有多位学者入围,但是他们得分较低,在入围人员中排名靠后。结果,艺术学只评出1名长江学者,远远少于文学学科。艺术学的这位学者是在设计学学科中申报的,他并不在艺术院校工作,而在城市与环境学院工作。

不仅艺术学的通讯评委打分比较严格,而且艺术院校申报长江学者的积极性比其他学科低得多。南京大学哲学系只有30多位教师,今年申报长江学者的教师有7人,占教师总数的20%。这个比例使我们艺术院校望尘莫及。总之,在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竞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上一篇:从传统戏曲的现代化入手实现中国戏曲走出去:以... 下一篇: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天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