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时间:2022-05-29 04:28:59

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深体会到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具有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好学的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较于常规的教学类型,小学生更容易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产生共鸣,如表演、观影。这类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具有更强的带入感,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教授三年级下册《检阅》时,孩子们在上课初始就提问:什么是检阅?一番疑问在学生中间引起共鸣,此时,笔者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视频,雄壮豪迈的阅兵场景让学生们霎时明白了什么是“检阅”,并对文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利用课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上课时自顾激情澎湃,说得再动听,学生听久了也会索然寡味,因此应该利用其他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性因素。

如执教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

师:小朋友们,那树林里谁最活跃呢?是啊,小鸟很活跃。

(此时学生略显疲态,回答问题不积极)

师:那这群小鸟飞来飞去,忙忙碌碌地在干什么呢?(没有学生回答)

师:小鸟说,它想让你们知道它的一个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学生回答响亮,积极性变高)

师出示资料:杜鹃一个小时能吃100多条松毛虫,山雀一天能捕食400多条害虫,啄木鸟一天能吃掉1500多条虫子。

(学生发出惊叹声,眼睛放光,思想集中)

如此看来,循序渐进的数字震撼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这几个课外小知识适宜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3.增强教师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恰当运用的教具课件,恰逢时机的课堂展示,都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动手做做看》时,笔者将准备好的金鱼和鱼缸摆在讲台上,随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一起去做实验,更证明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从而唤起了孩子们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二、掌握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随着教材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指引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应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思维定势,可使学生迅速、正确的解决问题。

本文列举帮助学生记忆的思维方法之一,即联想法。其实记忆的关键就在于组织和理解,对信息思考得越多,就越容易记住。在教学形近字“酒”和“洒”时,笔者利用了联想法:酒喝到了肚子里,于是多了一横;水洒出去了,被太阳晒干了,这一横就消失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从心理上引导学生,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以点及面的思维方法。

三、积累运用语言,是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良方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

语文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来源于积累,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学生的积累量远远不足。那如何积累呢?主要抓好两个字:写和背。

写――每人一本“采蜜本”。让学生在每周固定的时间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

背――背精华,终受益。积累的多少就要看背诵量。学生背诵文章中的精华部分,目的在于将文本化为自己的筋血骨肉,从背诵中体味作者的匠心所在。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运用

写是大脑总结、归纳、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灵活运用已积累的语言形成知识块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勤练笔,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实现了语言的再积累。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情况, 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现状,并在不断扩充知识面, 增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 提高对字、句、篇章的阅读、表达, 以及与同学和教师之间表述、沟通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开启思维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范 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学的结合[J].小学时代(教师),2010(4).

[2]靳淑梅.小学语文“诵读、积累、运用教学法”[J].天津教育,2010(11).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养培养解析 下一篇:动作放大镜,学会放大音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