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HFC网络连接故障的排除

时间:2022-05-29 02:59:57

双向HFC网络连接故障的排除

[关键词]网络连接;故障;排除

一个中小型的有线电视系统就有成千上万个光、电连接器,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线电视工程就是接头工程。无论调试还是排除故障,都应该首先从连接器入手,检查、排除连接故障。本文结合自己长期的有线电视维护经验,对光、电两个方面的连接故障排除作以较详细的阐述。希望为广大有线电视工作者的维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光缆及其连接故障

光缆的故障只有两种,一种是无光功率;另一种就是光功率低。

1.无光功率。产生无光功率的因素可能是光纤断裂。再有就是连接错误。

(1)光纤断裂:近距离时,可以直接眼观、手摸判断;远距离时,根据记录,用OTDR查找断裂处。

(2)连接错误:在线测量光功率,分下列几步进行查线、纠错。

a.光设备与终端盒、配线架之间的跳线连接是否正确。

b.终端盒、配线架内,尾纤熔接是否正确,尾纤光纤插头对应的法兰盘是否正确。

c.光缆接续盒内.光缆、尾缆熔接是否正确。

2.光功率低。产生光功率低的因素有三方面:接触不良;微弯损耗;光纤损耗大。

(1)接触不良:光连接器常因结构不精密、环境不清洁、接插不彻底,造成接触不良。应尽量选择结构精密插入损耗小的SC/APC方型直插式光连接器。少用FC/APC圆型旋入式光连接器。

施工时应十分注意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操作者手的清洁;接插前,光纤插头、光法兰盘的软塑料帽不可打开;接插时,要先清洁、后接插。如果确认是某个光连接器接触不良,只处理跳线的光纤插头又不见效时,应该将设备内的光纤插头拔下来清洁,同时清洁光法兰盘的通孔。对准插槽接插时。一定要听到“咔巴”响声;光连接器的工作环境,应低粉尘、无油污。

正常运行中,至少每半年应清洁一次光连接器。

(2)微弯损耗:光纤、跳线、尾纤如有小弯、死弯,将造成损耗增大,1310nm较轻、1550nm较重。施工时。严格注意光纤、跳线、尾纤顺畅、自然,不允许有小弯、死弯发生;用OTDR查找损耗突变处:顺线路观察光缆、尾缆有无死弯,接续盒、光节点的光缆、尾缆有无脱出。

(3)光纤损耗大:极个别光纤,经反复查找,无外部故障,说明这根光纤损耗过大,只能更换为备用光纤。

二、电缆及其连接故障

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开路、短路、接触不良、电缆变形等故障。判断这类故障时,由于电缆两端连接着各种有源、无源设备,集中供电的有源设备接着用电电源,无源设备又有隔直流电容,无法用在线测量电阻,如需测量电阻,必须将电缆两端的连接拆下。应从故障表现人手,分析、查找。

1.开路。电缆开路多发生在连接器部位。电缆开路时,相当于串接电容;用场强仪测量电平,表现为低频损耗增大明显,高频损耗增大不明显。这是由于低频阻抗过高,失配严重,导致模拟电视低频端严重滞后重影。

电缆开路时,回路不通,无供电电流,如果是外导体开路,还同时伴有空间杂散电磁波增大。应检查电缆两端连接器,确认内外导体连接可靠,一般应恢复正常。如果仍然是开路现象。离线测量电缆电阻,电缆一端短路,另一端测量电阻开路,说明该电缆的内导体或外导体断裂。

2.短路。电缆短路也多发生在连接器部位。电缆短路,相当于并联电感。

用场强仪测量电平,低频损耗增大明显,高频损耗增大不明显。这是由于低频阻抗过低,失配严重,导致模拟电视低频端严重滞后重影。

电缆短路时,电阻极小,无供电电压无空间杂散电磁波增大现象。应检查电缆两端连接器,确认内外导体连接可靠,一般应恢复正常;如果仍然是短路现象,离线测量电阻,电缆两端均断开。任一端测量电阻均短路,说明该电缆内部短路。可以沿电缆观察;或从两端测出电阻值,算出电缆短路位置。

连接器以外的电缆短路。大体有三种情况:制造电缆时,外导体屏蔽网与内导体短路;架空电缆,被气枪子弹短路;沿墙敷设电缆,被卡钉短路,或被大头针短路。

3.接触不良。电缆接触不良也多发生在连接器部位。接触不良时,相当于串接电感:

用场强仪测量电平,表现为低频损耗增大不明显,高频损耗增大明显。观看模拟电视,滞后重影不明显,此时集中供电基本正常,只是压降较大。

如果是外导体接触不良,将同时伴有空间杂散电磁波增大现象。检查电缆两端连接器,确认内外导体连接可靠,一般应恢复正常。如果仍然是接触不良现象,说明该电缆内部接触不良。

4.电缆变形。电缆变型可能发生在电缆的任何部位。电缆变形。相当于并联电容。

用场强仪测量电平,低频损耗增大不明显,高频损耗增大明显。模拟电视,滞后重影表现不明显。此时集中供电完全正常,元空间杂散电磁波增大现象。

检查电缆两端,确认可观察范围无电缆变形,说明该电缆中间某处变形。

电缆故障除去施工故障外还有高频损耗过大和电缆陷波两种故障现象。

5.电缆高频损耗过大。电缆高频损耗过大主要由高温、进水和老化造成

(1)高温:夏天高温,或电缆敷设于热力管道中,都会造成电缆高频损耗增大。规定不应超过0.2%/℃的温度系数。

(2)进水:进水多发生在紧固、防护不好的连接器处。或电缆破损处。为预防电缆进水,施工前检查电缆外观应无破损,施工中注意不使电缆受伤:电缆必须由低向高进入设备,当由高向低进入设备时,必须有滴水弯;连接器的硅橡胶防水圈完好;电缆、连接器、设备紧固正确,调试完毕热缩好热缩套管。

(3)老化:老化主要有内导体氧化,发黑、发绿;铝管外导体内表面氧化;铝塑复合膜外导体的铝膜氧化,粉状脱落。

为防止、延缓内外导体氧化。选购电缆是关键:就选择内导体表面光亮,且有薄层聚乙烯防护;铝管外导体内表面,应有油脂防护:铝塑复合膜外导体的材料至关重要,塑料膜应是聚酯带而不是聚乙烯带,不会易于拉伸导致铝膜脱落.铝膜应有足够厚度,且附着牢固。

施工中,也应严格防水工艺。若外护套老化,要么龟裂,要么发黏,必然加剧氧化,则应更换新电缆。

6.电缆陷波。造成电缆陷波的原因有两个:电缆发泡度有问题和短电缆效应。

(1)电缆发泡度问题:判断电缆发泡度有问题,应首先排除电缆设备失配或故障。电缆发泡度不对、发泡不均匀。导致阻抗失配引起电缆陷波。问题在电缆生产环节,应事先把好电缆选择和质量检验关。用扫频仪观察电缆的幅频特性.应无陷波点。

(2)短电缆效应:当电缆、连接器、电缆设备端口阻抗匹配良好时,电缆是传输线,与电缆长度无关。当连接器或电缆设备端口阻抗匹配不良时,大于等于一个波长的电缆,是传输线;1/2波长的电缆,是开路线;1/4波长的电缆,是短路线,即发生电缆陷波现象。

分析电缆长度和波长的关系时,必须考虑所用电缆的波长缩短系数:

进口竹节电缆,0.93;

进口物理发泡电缆,0.89;

国产物理发泡电缆.0.87;

实心聚乙烯电缆,0.66。

排除这种故障,首先应解决连接器、电缆设备阻抗匹配不良的问题;适当加长电缆长度,也能缓解或消除电缆陷波现象。这是因为;适当加长电缆长度之后,一是错开了阻抗匹配最差的频率;二是电缆损耗略有增加之后。起到了一定的失配缓冲作用;三是电缆加长至大于等于一个波长时,已经变成了传输线。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研究 下一篇:电弧焊操作安全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