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儿对弈

时间:2022-05-29 12:14:10

本人不擅棋事,偶尔下一回那“豆腐棋”,从不敢对外。

不过与孙儿对弈那倒是常有的事。从孙儿上幼儿园那时起,我俩就常常纹秤对坐了。那时间我仍在上班,但每个星期天总要和他杀上一两回。小家伙特别机灵,但凡看到我坐下来与他爸妈闲谈聊天,就知道爷爷这会儿有时间了,瞅准机会马上搬出棋板拿出棋子来让我就范。日子久了,还真的上了棋瘾,哪怕只有一次未能满足他的要求,就噘着个小嘴;不再理你了。直到我连声地赔礼道歉,把棋板棋子全摆好了请他入坐,这才破涕为笑。到了他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棋艺日渐长进,更让我“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了。时而,我“一着不慎满盘输”,或最终让他“独卒擒王”,这也不是没有过的事。尤其围棋,那么复杂,连我都常常被搞得头昏脑涨。而他-,一个还很稚嫩的孩子,能够得以入门,且如此地感兴趣,真是我不敢想的事情。

也不知道幼儿园老师用了什么样的启蒙教育法,花费了多大的功夫和耐心,能够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开窍,并懂得摆弄那些棋子。记得一次,他的爸妈欣喜地告诉我,说孙子在幼儿园学棋,可喜欢了。我说喜欢学棋,那好啊!今天我就送他一副棋盘棋子做玩具。到了店里我让他自己挑。结果他选了个双面棋盘,一面纵横方格,一面楚河汉界,就觉得这小家伙有意思,回来以后想试试他,结果小试锋芒,他还真的是象棋和围棋两种下法兼得,叮叮当当,一点不乱。之前,我曾经看过一些棋类的书和杂志,也喜欢心随着棋局的跌荡,品味那种千变万化鬼神莫测的玄趣,但始终只是一个与胜负无关一身轻松的观众,从未亲手操盘坐下来像模像样地跟人对过阵,这回我真的来了兴致,居然与一个小我偌大年纪的第三代人惹上棋瘾,而且那样的乐此不疲。

其实,我与孙儿对弈,真正目的不在博弈,而在培养他的一种兴趣。时下都说现在的孩子书包太重,而许多做家长的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如何来帮孩子调节或减轻负担。其实,我是十分赞成这样的对于儿童的教育方法的,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一番天地,有课外感兴趣的东西。因为,一个人的童年,也是一个人最富想象力,最有求知欲,最富探索精神的时期。“玩商”同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我虽不擅长棋类,但我知道围棋和象棋里边就有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围棋的产生远远单于象棋,围棋规制大抵形成于东汉,象棋则始于唐而定型与北宋时期,追本溯源,从中能够了解历史以及许多历史的记载。再说两棋之间的区别,围棋纵横各十九路,象棋是纵九横十;围棋棋子分黑白两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象棋双方棋子各十六枚且身份、活动范围、方式和威力各不相同;围棋从无到有,棋子越下越多,最终以攻城略地面积的大小来计算胜败,象棋却是从有到无,棋子越下越少,双方摆开阵势,你来我往以歼灭对方有生力量“将死”其主帅而获胜。这里面有许多的棋理,孙儿他甚至能够运用一句学会的成语或者《孙子兵法》某一句话来形容和概括,非常之贴切,趣味油然而生,不经意间学到了许多知识。另外,围棋、象棋下法不同,但在棋理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围棋不拘泥个别棋子或细小局部区域的得失,下一子,除了有即时的效用之外,往往还具潜在的威力和影响。棋盘上的变化相当微妙,“不战而屈人之兵”一点一滴地在幼小的心灵植下了一种境界。象棋的厮杀充满了火药味,一阵阵刀光剑影,考虑的却是一个个子力的得失。懂得了保存实力的重要,渐渐使孩子养成了一种不急不躁的静心和定力。我特喜欢看他动脑筋那时的一种神情,老嘎嘎的样子,却又遮掩不住他稚嫩的显露,常常让我看得如醉如痴。

当然,我与孙儿对弈,也是在享受天伦,享受一种过程的乐趣。如今我退休在家,他已在市里的一所重点中学读书,偶尔回来仍要和我下棋。他在学校经常与熟手(老师同学)切磋,而我在家从不摸棋,还是原来老一套,那些“拐弯抹角”的事,他早熟透了。因而他驾轻就熟,我却生疏时而难以应对。我理解他在学校学习紧张,-回家下棋为的是松弛一下自己,我就只好“忍辱负重”,权当找乐了。对弈中,我“悔棋”的次数多了,他便显得有些不耐烦,但又不好明说,于是就唱起了孙悦那首《我心飞翔》的歌,里边有个什么“ohohohohoh”,后来,我才弄明白,唱成了中文,语音便是“赖喔!赖喔!赖!”如此老伴也在一旁凑趣:“看你们祖孙俩这棋下的,都奏出精彩乐章来了。”

上一篇:儿子车祸身亡,生母养母谁继承遗产 下一篇:三个红军女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