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莫高窟

时间:2022-05-28 09:32:13

之前,我曾两次去过敦煌,但都是走马灯式的旅游观光。跟着导游的指引,参观几个洞窟,随着导游晃动的手电筒灯光,朦胧间看到漫漶不清的一些壁画,在一些前厅或过道的光亮处才能一睹壁画真容,但也只能匆匆而过。参观下来,面对着莫高窟的崖壁,望着一个个紧闭的窟门,遗憾地离开。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北凉至宋元的重彩壁画,对于学习、创作现代重彩绘画的我,无疑是学习传统重彩技法领会西部文化艺术精神,滋养艺术创作的最佳殿堂。敦煌成为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任何绘画都离不开造型思想与造型表达方式。纵观敦煌壁画从开窟的北凉一直到宋元都具有意象造型的表达方式。无论是佛陀、菩萨、飞天、世俗的供养人,或是自然风景、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历代画工都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意愿,用生动简约的造型加以表达。这种意象的表达使画作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感染力,与我们当下的写实素描造型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不禁感叹,近现代一味追求西方写实主义,尤其是俄罗斯造型教学体系,忽视了对我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研究与教学传承。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本无高低是非之分,只是我国古代人文思想更长于意象的表达,意象造型体现了我国绘画独有的艺术魅力。敦煌壁画优秀的造型表达方式没有在我们的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中很好的应用,与对敦煌美术学的研究有关。敦煌学的研究在考古保护、文献整理较为成熟,而对于壁画从美术学的角度系统研究则显不足。回来后听李文君兄讲他准备列项对此专门研究,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将为打造敦煌画派、续接汉唐文脉、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创作具有甘肃地方文化特征的美术作品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石。

身处佛国久了,灵魂得以洗涤,游荡在莫高窟壁画艺术的海洋,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朝圣之旅暂且告一段落,艺术创作之修行再上旅程。感谢画院的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感谢同道画友们的支持与帮助。

(王骁勇,1965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甘肃画院特聘画家,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上一篇:古碑新考 第1期 下一篇:回眸:2012朝圣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