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作规划

时间:2022-05-28 09:21:00

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作规划

为加快培育发展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着力提升畜牧业饲草料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2015年—2019年

一、发展意义

甜高粱又称糖高粱,具有光合效率高、生物产量高、糖分含量高、适应性强、抗旱、耐涝、耐盐碱的特点,是一种高效节水型作物,适合于西北大部分地区种植。近年来,已成为世界上一种新兴的糖料、饲料和能源作物,备受糖料、能源短缺国的青睐,我国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把非粮作物甜高梁的应用开发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发展甜高粱产业,符合循环经济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对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总体目标

(一)产业定位。把甜高粱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新常态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打造甜高粱产业链奠定基础,推动全乡循环经济、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节约用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二)发展思路。按照“政府作引导、市场为导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科技作支撑,典型作示范、农民有收益”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以发展节水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土地流转,用经济效益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农户连片规模种植,着力培育种植大户,开展示范和推广应用,积极探索甜高粱工业化开发利用,带动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三)发展模式与布局。坚持集约开发、集约经营的发展模式,科学规划种植区域,以土地流转、租赁,培育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为目标和方向,用经济效益调动种养大户和群众的积极性,以我乡养羊和养牛小区为主,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重点,实行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我乡养殖业快速发展。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引导农民统一规划、连片种植。种养大户种植面积要在1000亩以上,不搞分散零星种植。

(四)发展目标与任务。力争3-5年,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饲用型甜高粱1万亩,可供15万只羊单位牲畜饲草需求;提高甜高粱利用水平,以工业园区为依托,通过政策扶持等形式,鼓励和发动种养大户建设甜高粱生产加工线,推广种植醇用型甜高粱0.5万亩以上,形成0.5亿元以上的农牧业产值。

三、生产基地建设

加大甜高粱种植基地建设力度,力争3-5年,全乡甜高粱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甜高粱农牧业产值达到0.5亿元以上,推动全乡农业转型跨越发展。

(一)种植基地建设。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和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原则,制定适合机械收获作业的标准化栽培模式,大力推广全膜覆盖甜高粱高效种植技术,提升标准化水平,有效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调动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甜高粱种植面积,提高优质饲草,推动全乡草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推广种植4579亩,力争3-5年,全乡甜高粱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建成100-500亩的种植基地6个,500-1000亩的种植基1个,1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1个。鲜茎叶年产量达到6万吨,亩均产值达到2000元以上,年种植总产值达到0.3亿元以上。(见表1)

(二)草牧业发展。充分利用甜高粱产业发展,不断提高饲草生产,为加快草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方向,扎实推进养殖设施化、畜禽良种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大力发展以标准化生产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大力推广甜高粱青贮加工和饲喂技术,全面提高甜高粱饲料化综合利用水平,提升畜牧业产出效益。力争到规划期末,全乡甜高粱秸秆总量达到6万吨,保障15万个羊单位牲畜饲草的需要,平均每羊单位养殖收益达到200元以上,年养殖总收益达到0.3亿元以上。(见表2)

(三)加工基地建设。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完善甜高粱产业链,依托工业园区,鼓励种养大户、企业建设甜高粱加工生产线和饲草加工基地,培育甜高粱糖、生产燃料乙醇、工业发酵菌种等甜高粱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扩展甜高粱产业链。力争通过3-5年的发展,形成“种植—加工—秸秆渣青贮饲喂”循环生态产业链,促进我乡甜高粱产业稳步发展。

四、创新发展机制

按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目标,整合各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创新力度,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各项与之适应的机制体制,推动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一)注重政府引导,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发挥政府在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指导协调,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政策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积极争取甜高粱种子补贴、青贮设施建设补贴、生产资料补贴、用电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及农机具生产企业补贴等国家和省、市、县的优惠政策,推动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与金融机构积极协调,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甜高粱产业发展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专项支持资金,通过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甜高粱生产基地建设,有效扶持甜高粱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甜高粱,为我乡甜高粱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三)发展产业化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中。推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减少农户后顾之忧,保障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推动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带动。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落实。一是成立了甜高粱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分头落实负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积极发动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三是及时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分发资料等措施让广大种植户及时掌握种植技术。

(二)精心谋划项目,落实扶持政策。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协调力度,加大项目谋划和衔接力度,促进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争取在项目建设、政策扶持、科技研发、信贷投入、社会参与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三)加快土地流转,保障种植用地。将甜高粱种植区域纳入全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时办理审批手续。积极保障种植用地,按照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将开发进行甜高粱种植的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给开发单位或个人。制定出台甜高粱种植用地土地流转政策,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鼓励引导农民统一规划、连片种植,防止分散零星种植。

(四)优化水权配置,保障种植用水。将甜高粱用水纳入用水总量管理,推行水行政网格化、水权实名制、水电共管、轮次控制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三水”联合调度机制,加强水权监管,实行地表水水权优先使用,地下水水权轮次优先使用,支持甜高粱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甜高粱产业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全面跟进配套甜高粱种植区域,加大节水力度,提高甜高粱产业节水效益,。

(五)坚持科学管理,保障技术服务。建立甜高粱产业管理体系,按照上下衔接、运转协调、权责对应、调控有力的管理制度,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甜高粱种植技术服务。通过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广甜高粱标准化种植、养殖技术。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实现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

上一篇: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完善对策 下一篇:多媒体课件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