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时间:2022-05-28 08:02:39

5000万年前,在由南而来的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神秘的碰撞中,高黎贡山诞生了。随后,经过大约3000万年的成长,形成了高黎贡山今天的壮阔面貌:纵跨中国云南西部,北接青藏高原,南衔中印半岛,从北到南绵延600余公里、跨越5个纬度。

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北高南低,最高点为云南省贡山县境内的嘎娃嘎普峰顶,海拔5128米。最低点在云南省盈江县的中缅界河交汇处,海拔仅210米。南北最大相对高差4918米,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山体垂直高差在2500米~3000米之间,南部山体逐渐变低,高差仍在800米~1000米之间。在漫长历史长河中,高黎贡山犹如一座连接亚洲大陆中部和南部的巨型空间桥梁,成为南北生物迁移扩散过渡的走廊。在生物演化过程中,生物们在高黎贡山上,经过无数次的南北迁移,上下移动,最后形成了高黎贡山“动植物种属复杂、新老兼备、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殊分布格局。

植被类型垂直分布

每年二三月,面对高黎贡山,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山脊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山半腰是满目火红的秋色,山麓则是油菜花怒放的金黄色。巨大的垂直高差使高黎贡山形成了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东坡自河谷至山顶依次出现干热河谷带、中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气候,由下至上可分为热性半干旱型、暖性半湿润型、暖性湿润型、温凉性湿润型、温性湿润型等5个气候类型。与之相适应,高黎贡山的植被和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由下至上形成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草丛、草甸等8个山地垂直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由下往上分为燥红土、红壤(红壤可划分为黄红壤、红壤、棕红壤和褐红壤4个亚类)、黄壤、黄棕壤、棕壤(山地棕壤亚类)、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

从山麓到山顶,高黎贡山土壤与植被类型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了犹如交响乐般完美的垂直带谱:

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段,分布着燥红土,植被为河谷稀树灌丛、草丛,分布有木棉科、千屈菜科、锦葵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马鞭草科等多种热带花卉。

在海拔1000米~2200米地段,分布着红壤,植被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西坡海拔1800米~2200米地段分布着黄壤,植被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旱冬瓜林。无论东坡还是西坡,虽然该地段已多被开垦为农地,人为活动较为频繁,但是年复一年开花结果的各种传统作物和果树依然将大地装点得分外美丽。

海拔2200米~2700米的地段,分布着黄棕壤,植被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行走在林间,能看到木兰科、山茶科、杜鹃科、凤仙花科、蔷薇科、兰科等科近千种野生花卉。

在海拔2700米~2900米的地段,分布着棕壤,植被为云南铁杉林、铁杉与针阔叶混交林、苔藓矮林,林下可以经常看见毛茛科、罂粟科、景天科、菊科、龙胆科、报春花科、百合科等科数百种高山花卉。

在海拔2900米~3200米的地段,分布着暗棕壤,植被为油麦吊云杉林、苍山冷杉林,林间遍地是高山杜鹃、马先蒿、银莲花等多种珍稀野生高山花卉。

在海拔3200米~3700米地段,分布着棕色暗针叶林土,土壤呈强酸性,植被为较稀疏的苍山冷杉纯林,林下有许多高山杜鹃和箭竹。

在海拔3700米~4200米地段,分布着亚高山草甸土,植被为亚高山草甸、杜鹃矮曲林和箭竹林,在高山流石滩上依然能看到绿绒蒿、红景天等高山花卉。正是高黎贡山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和立方体气候造就了高黎贡山不同的季节都山花烂漫的景象。

动物物种垂直分布

与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相对应,高黎贡山的动物也呈现垂直分布的现象。

以雉科鸟类为例,从山脚往山顶走,可以看到绿孔雀――分布在怒江边,鹌鹑――常见于农地中,在森林与农地交界的边缘上鹧鸪、环颈雉最多,进入森林随处可以看到红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棕胸竹鸡、灰腹角雉、红腹角雉、白鹇、黑鹇、原鸡、黑颈长尾雉、白腹锦鸡,走到山顶便走进了血雉与白尾梢红雉的世界。

我在高黎贡中段做鸟类研究时,统计发现,高黎贡中段共有 343种鸟类,海拔1100米以下的怒江河谷地带分布有鸟类99种,海拔l100米~1800米的中山亚热带分布有鸟类187种,海拔1800米~2800米的中山亚热带和温热带分布有鸟类124种,海拔2800米~3000米的亚高山温带分布有鸟类38种,海拔3000米以上的亚高山寒温带中分布有鸟类12种。

除一部分广布种外,高黎贡的兽类也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云南流行病研究所的龚正达和解宝琦在高黎贡山进行小型兽类调查也发现,高黎贡山小型兽类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海拔3000米~3600米高山矮灌丛草坡地带,小兽以适于高山生活的灰颈鼠兔(包括高黎贡鼠兔)、松田鼠为主。在海拔2500米~3000米的森林地带,小兽以啮齿类的小林姬鼠、滇绒鼠、灰腹鼠和食虫类的多齿鼹、背纹为主。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耕作地带,小兽以食虫类的四川短尾、长尾等为主。

上一篇: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史回顾与最新进展 下一篇:梵净山中亚热带的原生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