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地被植物耐荫性分析

时间:2022-05-28 06:11:43

9种地被植物耐荫性分析

传统概念的地被植物是指能覆盖地面的植物。除草本外,木本植物中的矮小丛木、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均可用作园林地被植物[1]。北方地区比较畅销的地被植物:景天类植物,如垂盆草、佛甲草,主要用于屋顶花园;马蔺,主要用于道路绿化;二月兰,主要用于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和大型公园林地间的野趣造景,而鸢尾、萱草、玉簪等由于推出时间早,所以市场认知度也很高。

地被植物在栽培及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所种植物的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及耐荫性是十分重要的指标。该文选择丁香林下9种新引进的地被植物,对其生长特性、光合速率、耐荫性进行比较和讨论,希望能为城市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发挥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建立了许多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模型[1]。这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如用这些模型拟合植物的光响应数据可以给出植物叶片的主要光合参数: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这对鉴定某植物的耐荫性十分重要[2]。植物耐荫性与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值有关,根据变量分类的结果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园林植物的耐荫性得分。

1材料与方法

该试验所有测量工作均于7月中下旬在北京市崇文区天坛公园祈年殿西侧的丁香林下进行。此丁香林占地6 300 m2,种有丁香240丛,树龄近50年,为分区种植,片区域面积80~100 m2,每片区内种植丁香3~5株,郁闭度约为0.5,属中度郁闭。9种新引进的地被植物分别为宝铎草、大叶铁线莲、粉花玉簪、铃兰、轮叶百合、落新妇、兔儿伞、蚊子草、玉竹,均种植于丁香林下(属半遮荫条件,)分区内。对上述9种植物进行植物株高(cm)、植株叶片数(片)、植株叶表面积(cm2)、植株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μmolCO2·/(m2·s)]、光照强度(lx)的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9种地被植物高生长量比较

通过调查得出,植株最高的为大叶铁线莲(98.25 cm),误差值为6.42;其次是轮叶百合(78.25 cm),误差值2.59;其余7种地被植物玉竹、宝铎草、蚊子草、兔儿伞、落新妇、粉花玉簪、铃兰的植株高度均在正常值范围内[3]。

2.29种地被植物叶面积指数的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玉竹、大叶铁线莲、落新妇、轮叶百合、宝铎草、铃兰、粉花玉簪、蚊子草、兔儿伞的叶面积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4]。其中,大叶铁线莲叶面积指数最大,表明植株叶片的重叠性高、遮光性强,种植时可适当调整种植密度,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3叶绿素含量比较

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铃兰,为48.2 SPAD,误差值为4.01;其次依次为兔儿伞、大叶铁线莲、落新妇、粉花玉簪、轮叶百合、玉竹、蚊子草、宝铎草,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受光照强度及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不作为耐荫性分析的主要因素进行考虑,仅用作参考值。

2.4光—光响应曲线分析

根据光—光响应曲线等数据,并结合目前国际上唯一商业化的光合数据分析软件Photosyn assistan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丁香林下9种地被植物的光补偿点由大到小依次为蚊子草>大叶铁线莲>粉花玉簪>玉竹>铃兰>轮叶百合>兔儿伞>宝铎草>落新妇。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处于丁香林下的半遮荫环境中,四周CO2浓度为(300±20)μmol/mol、叶片温度设为(25±1)℃条件下,9种地被植物均具有低光补偿点(大叶铁线莲>粉花玉簪>玉竹>铃兰>轮叶百合>兔儿伞>宝铎草>落新妇。植物光补偿点的高低是评价植物耐荫能力的最直接标准[5-6],即9种地被植物的耐荫性由强至弱依次为落新妇>宝铎草>兔儿伞>轮叶百合>铃兰>玉竹>粉花玉簪>大叶铁线莲>蚊子草。

4参考文献

[1] SHARP R E,MATTHEWS M A,BOYER J S.Kok effect and the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nthesis——light partially inhibits dark respiration[J].Plant Physiology,1984,75(1):95-101.

[2] 林树燕,张庆峰,陈其旭.10种园林植物的耐荫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7):32-34.

[3] 阮积惠,徐礼根.地被植物图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24-1960.

[4] 陆銮眉,阎光宇,杜晓娜,等.8种园林植物耐荫性与光合特性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1,32(7):1249-1254.

[5] 黄笛,吴铁明.植物耐荫生理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4):61-64,67.

[6] 张群,张宏志,吕长平,等.居室园艺植物室内适应性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17):212-215.

上一篇:万全县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青海云杉的特征特性及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