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解郁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28 05:44:46

疏肝解郁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38例给予疏肝解郁饮,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达80.2%,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改善,结论:疏肝解郁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疏肝解郁饮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习惯(便秘、腹泻、便秘与腹泻交替)和性状改变,常持久存在而间歇发作,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综合征。过去常被认为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根据临床特点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便秘和腹泻交替型,此病在发达国家常见,我国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尤其在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据调查北京的IBS患者显示脑力劳动者多见[1],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男女比例约1:2。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据认为肠道感染后和精神心理障碍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对其治疗尚无一种疗效肯定的方法或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祛除诱因、纠正与症状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等,自2007年以来笔者运用疏肝解郁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自制方)治疗本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2] [3]

1.1.1 症状指标 病程半年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①症状在排便后改善;②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每天排便次数>3次或每周<3次);③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此外辅助指标有:①每周<3次;②每天排便次数>3次;③羊粪样或块状便;④糊样变或水样便;⑤排便费力;⑥排便紧迫感;⑦排便不尽感;⑧大便中有粘液;⑨腹部胀满、胀气;⑩全身神经官能症状。腹泻为主型:符合②④⑥中的1项或多项而不伴有①③⑤项中任何1项。便秘为主型:符合①③⑤中的1项或多项而不伴有②④⑥项中任何1项。混合型:上述两型症状混杂者。

1.1.2 检查指标(用于排出器质性病变)①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仅发现腹部压痛;②血、尿、粪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正常,粪便潜血阴性;③肝、胆、胰腺功能及B超正常;④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⑤X线钡餐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⑥肠镜检查示部分患者肠功能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1.2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院门诊病人38例,其中男13例,年龄15岁-55岁,其中腹泻型4例,便秘型6例,便秘和腹泻交替型3例,女25例,年龄13岁-62岁,其中腹泻型7例,便秘型13例,便秘和腹泻交替型5例。

1.3 方法 疏肝解郁饮:药物组成:柴胡10g,郁金15g,木香10g,当归15g,陈皮15g,半夏10g,白芍15g,焦三仙45g,酸枣仁20g,瓜蒌20g,牡丹皮20g,加减:腹痛明显将白芍加至22g,腹泻明显加白术20g,便秘者加番泻叶3g。水煎2-3次,共约200ml,早晚2次分服。疗程:15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肠道功能正常,随诊复查无异常。好转症状好转,大变次数减少,粪便性状接近正常或便秘减轻,无效:症状无减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排便过程异常无改善。

2 结果

38例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其中32例达治愈,随访半年未复发,9例好转。

3 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肠、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肝、脾属脏,正常情况下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相互协调,则气机通畅,运化自如。若因抑郁谋虑伤肝,或饮食劳倦伤脾,以致肝郁脾脾虚,则肝脾不和,发而为病,肝失疏泄,经气阻滞,故胸胁胀满疼痛;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精神抑郁,以长呼气为快;气郁不舒,故情绪急躁易怒;脾失健运,故纳食减少,腹胀便溏;肝郁脾虚,气机不畅,故肠鸣矢气或腹痛泄泻。肠胃属腑,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小肠分清别浊;大肠传化糟粕。《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肠胃调和,则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才能正常进行。若饮食不节或不洁或寒热失调,以致肠胃失调,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胃气不和则脘胀、纳呆、胃痛;肠道不和则肠鸣下利、腹痛欲呕等,随着病程缠绵和脏腑失调的病理转化,腹泻、便秘在一定时期内交替而作,故其病机主要是肝、脾、肠、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治疗主要是疏肝解郁,调和肠胃,该方以柴胡为君药,柴胡性味为微苦、辛、寒,归肝、胆、脾、胃、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和解泄热、升阳举陷之功效。郁金辛寒行散,入血而行气之特性,可疏肝之郁,配以陈皮、木香,既可加强疏肝解郁之功效,又可理气止痛;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同时,郁久则化热,方中以牡丹皮清郁热而除心烦,借助活血之力而行气之郁滞;肝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配以当归、白芍养肝之本,当归偏于行血、白芍善敛肝阴,合用则有养血理血、柔肝止痛之功效,腹泻明显加白术既可益气补虚,又可燥湿健脾。综合上述,以疏肝解郁饮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27

[2]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2003,重庆

上一篇: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探析 下一篇: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