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时间 第11期

时间:2022-05-28 04:08:44

美的时间 第11期

学界曾将电影划入时空艺术的范畴,将时间性和空间性作为电影的基本属性,并把时间性作为二龙之首。[1]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马立新教授从事物存在状态的哲学视角,将艺术分为动的艺术和静的艺术,划分标准就是解读艺术作品是否需要严格按照时间序列。[2]照此,电影属于动的艺术。时间真这么重要吗?那为什么我们总感觉是精彩纷呈的电影空间冲在愉悦视听的前线?首先,冷静地说来,没有时间长度的电影只是一幅照片,时间使空间得以延续和变换,时间是情节空间的载体。其次,演进的电影实际上是在谋求我们的一小段生命,恰如与虎谋皮;一部好的影片能让我们全然不觉现实世界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情节的流动中。当我们怀疑时间重要性的时候,恰恰说明了该电影对时间运用得恰到好处、不着痕迹。再次,时间运用成功的难度大于空间。电影院里狭小黑暗的固定空间将观众的注意力逼向银幕中广阔美妙的多变空间,外部空间不难被遗忘。而只有电影时间和空间同时产生强烈的招引,观众才有可能忘记没有具体形态却永恒存在的现实客观世界时间。当然,电影的时空是不可割裂的,我们研究时间运用的前提是空间设置已妥当。

八十多年来一直吸引人们的奥斯卡电影在时间运用上有什么特殊机制?什么样的时间才是美的时间?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对时间概念进行一下划分。理查德•麦特白将电影时间分为故事时间和胶片时间,前者指故事的历史时间,后者指影片的时长。[3]385基于此我们将电影时间分为外部时间和内部时间,外部时间是胶片时间和情节点安排的综合,内部时间指单个镜头内部和镜头间的时间。电影时间是对现实时间的模仿,从再现和表现的角度对各时间进行分析,再进一步细分,电影时间可分为再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再现现实主观世界时间、表现现实主观世界时间、表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

在现实客观世界中,时间做直线、单向、匀速运动。在现实主观世界中,时间可以倒流,可以停滞,可以很慢,也可以飞快。电影再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是指在一个镜头内对现实客观世界时间进行无遗漏记录。再现现实主观世界时间,是指在一个镜头内对现实主观世界时间的无遗漏记录。表现现实主观世界时间,指在一个镜头内对现实主观世界时间作非现实处理,使之不同于现实主观世界时间的运行,从而表达超出一般的意义。再现和表现现实主观世界时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遵从人的无意识心理感受,后者则按照人的有意识求知愿望,二者的不同可以用“欢娱嫌夜短”来解释。在现实主观世界中,我们总觉得欢乐的时间过得太快;电影有意制造这种“太快”的感觉,就属于再现;如果电影将欢乐的时间拉长,则属于表现。《勇敢的心》39分52秒到40分50秒,华莱士看着心爱的女人走在木架的另一侧,此时他是多么投入地享受着这种爱在身边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片隔离于英王残酷统治的世外桃源。然而,身边的阴霾无孔不入,这种美好太短暂。美好因短暂而弥足珍贵,需要细细品咂,于是镜头放慢。对现实主观世界时间作何种处理取决于表意目的,没有定规。电影表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指镜头句子、段落、篇章等各个整体性镜头组合上相比现实客观世界时间所作的非现实处理,也就是镜头组合的整体时间与现实客观世界时间不等同,比如外部时间与故事时间就有了巨大差别,再如镜头间的“几年后”省略表达;还指在单个镜头内部对现实客观世界时间作非现实处理,只是表示时间发生了变化,并没有高深意义的产生,比如一个镜头内的“几年后”省略表达。各种时间的关系如图1,它们综合运用成功的标志就是让观众忘掉时间,全身心地进入情节的跌宕起伏之中。

再现现实主观世界时间、表现现实主观世界时间、表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与再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一起构成一部电影的内部时间。奥斯卡电影内部时间以再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为基础,合乎人的日常认识规律;以此生发出其他时间方式,拓展人的审美视域;其他时间方式使人产生美感的内在原因就是基于再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的运动理性。

(一)再现现实主观世界时间

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时间的脚步是变化着的。有时候时间像一条轻纱,梦幻般地滑过我们眼前,我们还没来得及尽情地抚摸它的清凉柔滑,它就穿过了指尖,飘向远方。有时候时间又耐下性子来,一秒一秒地数给我们看,它变得很长,像一片看不见岸的水。再现主观世界时间时,人物的行动并没有加快或减慢,导演将银幕时间加以变化,使这种变化和观众观影的主观时间一起作用于观众。

《洛奇》中有一段洛奇和艾丽在溜冰场溜冰的影像。这是二人的第一次约会,彼此早有好感。溜冰的约定时间为10分钟,老板倒计时报时间。当老板报“9分钟”时,胶片时间过了45秒;老板报“7分钟”时,胶片时间过了52秒;老板喊“时间到”时,胶片时间过了73秒。在这段视频中,电影并没有裁去他们的言语,他们语言是连贯的,给人感觉他们溜冰的过程是完整的。但如果过程完整,胶片时间也应该是10分钟,而我们明明发现时间还不到3分钟。而且以老板的报时作参照物,主观时间是成加速运动的。二人这种“欢乐时光倏然而过”的感觉通过电影对现实主观世界时间的再现而传达给了观众,这种机理在于:在人的心理上时间是快的,在胶片上时间也缩短了。《美丽心灵》21分44秒到22分35秒,是纳什演算博弈论过程的一段影像。在学业上一直很失败的纳什因受到一位金发碧眼美女的启发,心中的博弈论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他兴奋地回到寝室投入到博弈论的证明当中。镜头从窗外拍摄,逐渐外拉,我们看到他心无旁骛地连续写着,窗外下着的雪停了,墙上的植物和镜头前的树枝由枯变绿,最后他的演算稿终于完成。胶片时间是51秒,而现实客观世界时间是几个月。导演为什么如此设计呢?从心理上来说,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当我们专心忙于一件事的时候,时间转瞬即逝;而如果我们闲极无聊地看别人忙,由于别人忙的时候外人并不感觉精彩,所以我们所感受的时间会更漫长。为了使观众和主人公的时间感受同步,电影调整银幕时间来制造这种吻合。

奥斯卡电影从心理和物理上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银幕世界实现了,也用同样的原理把紧张和难熬的时间充分渲染和展开在我们面前。电影对现实主观世界时间拉长地再现通常用于表现高潮、营救、激烈的打斗、战争等场面,用多机位、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精彩细节,让观众全面接触,大饱眼福。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整篇营造一种快节奏紧张的气氛,尤其是贾马尔的最后一答,从101分40秒到110分20秒。节目开始前,镜头从外景、内景、近景、远景、俯拍、平拍、摇镜等各角度各场景来刻画人们期盼的心情。终于镜头从电视中的贾马尔出场转到现场,在答题过程中,现场的情景和场外的拉蒂卡、萨利姆、黑帮老大、观众、幕后制作人员等交替出现,贾马尔的答题、萨利姆与黑帮老大同归于尽、拉蒂卡靠近幸福三条主线交织前进,情节在“多磨”中走向一个圆满的结局。其中有一小段最能体现出主观时间的变化:贾马尔答题倒计时,胶片时间106分47秒——显示器25秒,胶片时间107分——主持人报时15秒,胶片时间107分5秒——主持人报时10秒,这三个时间点相对应,是再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贾马尔求助无答,只能自己做出选择了,剩下的时间应该是10秒,而当贾马尔说出“A”的时候,胶片时间走到了107分53秒,胶片用了48秒的时间来表现10秒的电影时间。这10秒钟是贾马尔赢得百万富翁身份的关键时刻,这个关卡的前后是地狱和天堂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故事时间的每一秒都被掰成好几瓣来使观众悬心;最后主持人宣布结果的时候,世界像太阳乍现一样,一片绚烂。这种效果是情节引起的人的现实主观世界时间变慢和胶片时间拉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奥斯卡电影在主人公命运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刻做这种时间处理,在生命处于悬崖边沿的时刻极尽浓墨重彩。

上一篇:“身体电影”的践行者:约翰•卡萨维茨 下一篇:巴赞电影理论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