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IL―1β及ICAM―1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2-05-28 04:01:04

摘要:目的 分析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IL-1β及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18例急性脑梗死临床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7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IL-1β及ICAM-1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1%,与对照组临床早期治疗总有效率76.2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痰热清注射液;IL-1β;ICAM-1

急性脑梗死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的一种,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当前临床中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但是临床疗效都不是很满意,急性期的积极治疗对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回归社会[1]。目前临床中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常规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后,疗效不明显。据相关研究显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清热、降压、利尿的功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理想。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18例急性脑梗死临床患者资料,分析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IL-1β及ICAM-1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18例急性脑梗死临床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患者。对照组5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9.67±5.12)岁,病程2~6个月,平均病程(3.5±1.5)个月;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划分,其中轻型38例,中型19例,重型2例。观察组5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3.17±7.45)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4.5±1.5)个月;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划分,其中轻型40例,中型18例,重型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 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清开灵注射液,1次/d,12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其他基础治疗(抗感染、吸氧、降颅压、调节血压等)与观察组相同,连续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7d)[2]。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炎热清注射液治疗,1次/d,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7d)。

1.3观察指标 采用日本生产HSTECNM KN型血清自动分析仪及四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K2098型细胞计数器[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早晨空腹静脉血(3ml)测定血中IL-1β及ICAM-1水平。

1.4疗效评定

1.4.1运动功能 采用Fugl-Meyer 评定法方法进行评定, 轻度(90~99分)、中度(80~89分)、一般(50-79分)、重度(

1.4.2显效:血栓消失,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经颅CT检查病血栓基本消失,其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速度恢复,血液供应恢复。无效:经颅CT检查病变区域及周围有缺血半暗带,血管增厚,血管腔狭窄,有血栓形成[5]。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记录数据全部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1%,与对照组临床早期治疗总有效率76.2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前后血中IL-1β及ICAM-1水平变化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中IL-1β及ICAM-1水平均降低,治疗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大量的白细胞聚集,阻塞微血管,从而大量的白细胞穿越内皮进入组织,使局部病灶区组织受损。白细胞的聚集于炎症细胞IL-1β和ICAM-1粘附分子表达增强有密切的关系。ICAM-1的表达会促进白细胞释放更多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ICAM-1的表达与炎症细胞IL-1β细胞呈现正反馈作用,进一步加重了脑缺血在灌注后的炎症反应,出现恶性循环。所以,临床中认为阻断IL-1β、ICAM-1的表达,会减轻脑缺血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脑缺血损伤预后效果。

本文选取的痰热清注射液主要有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成。黄芩具有清热燥湿、宣泄肺热功效;熊胆粉和山羊角联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功效。从而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可以充分发挥清热解毒功效,降低IL-1β及ICAM-1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炎症细胞的浸润,进一步恢复微循环,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总之,本文针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提出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IL-1β及ICAM-1水平,进一步促进微循环,减少IL-1β及ICAM-1的表达,促进脑缺血炎症的吸收,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临床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熊旭东,周吉燕.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8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197-198.

[2]路永刚,路兰兰,吴文丽.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3(32):1188~1189.

[3]杨正宇,张红莲.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对血浆内皮素等水平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0(4):1119~1120.

[4]陈辉,刘菊.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18(8):1212~1226.

[5]林启兴,李耕石,梁君,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梗死20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12(1):100~102.编辑/苏明哲

上一篇:植物也“睡觉” 下一篇:“变量与函数”概念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