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政治试题情境材料的创设

时间:2022-05-28 12:25:41

例谈政治试题情境材料的创设

情境材料的创设,影响着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影响着试题的质量,影响着教学测量的效果和评价的准确性。因此,命制优秀试题、编制优秀试卷,必须优化情境材料的创设。笔者以为,高中思想政治试题情境材料的创设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服从立意表达,突出目的性

试题情境是实现试题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试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反映试题立意,为立意服务,实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等。因此,政治试题情境材料的创设要“服从立意表达,突出目的性”,即要紧扣试题立意,根据试题立意的要求选择、裁剪、编辑情境材料,尽量避免无用信息、减少低效信息。

例1:前段时间,有媒体曾报道了一则“螃蟹西红柿同食产生砒霜”的消息,引发热议。认同这一观点的人,大多认为维生素C能将螃蟹中所含的五价砷,转化为三价砷,从而形成与砒霜类似的毒素。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家范志红公开质疑,“如果螃蟹里的砷不是超标几百倍,就不可能中毒”。她表示,这个谣言流传已久,“我们花了几年时间来辟谣,但还是架不住谣言继续”。食品安全专家朱毅也在微博上评论道:“在实验室里,维生素C有可能使五价砷转变为毒性很强的三价砷,但在饮食上不容易。”还有人更直白地说,不是两种元素在一起就能生成第三种元素,这不是“1+1=2”的化学实验。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与相关专家一起,使用专业仪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了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至少可以判断,维生素C对于五价砷与三价砷的转化,几乎是不起作用的,即使有作用,也只是抗干扰的掩蔽剂作用。而实验结果显示,盐酸反而对于砷的转化有很大作用,酸浓度越大,转化率越高。但人体胃里的盐酸浓度只有0.3%,远远达不到转化所需浓度,在这个浓度下,转化率也很低。所以,网络传言中,维生素C不能和螃蟹同食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

这是某校一道期末考试题,试题立意是考查学生实践和认识关系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立意较好,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期末考试要求,试题情境材料也比较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涉及到化学等跨学科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此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情境材料太长,无用信息太多,容易产生审题疲劳,影响审题效果。此题需要根据试题立意,精简情境材料,突出考查目的。

二、注意导向作用,体现价值性

政治试题情境材料的选择和创设要仔细考虑其能力价值、创新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等,往往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创造活力、弘扬科学精神、社会影响正面、培养健全人格的素材作为政治试题情境材料的来源。

例2:记者2012年10月28日晚从宁波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处获悉,宁波市经与项目投资方研究决定:坚决不上PX项目;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再作科学论证。许多群众在听说之后,纷纷奔走相告,把消息告诉亲朋好友,认为这是积极回应群众呼声的决定,是符合民意的决定,普遍拥护支持。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启示我们的政府(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③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这是浙江某市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统考中的一道试题,答案是D。此题情境材料比较新颖——最新发生的事情;创设服从立意——为了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但最大的问题是导向性、价值性上出了问题,影响了试题的质量。上述事件在当时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政局的稳定。PX项目又是个很有争议的项目,有专家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好项目,污染、毒害等负面影响其实没有一些民众所说的那么大,之所以出现上述事件中的问题可能跟沟通、媒体等众多因素有关。不管怎样,我们恐怕不能简单得个结论——PX项目不好,政府错了,人民群众赢了。而此题的答案往往有给人误导之嫌疑,甚至让学生觉得,如果再出现类似事件,也要采用这种极端方式才有效。笔者建议,更换此题情境材料,试卷编制中慎用此类材料。

三、符合客观实际,具有可信性

政治试题情境材料的创设要注意“符合客观实际,具有可信性”,即不可以凭空臆造,其设计要有实际生产、生活的依据,不能在科学性上经不起推敲。这就要求命题教师深入生活,把握常识,了解前沿,反复检查,仔细推敲。

例3:“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要求

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这是一道2009年浙江省政治高考试题,答案是C。此题情境材料选用歌曲《中国话》中的歌词,形式新颖,具有吸引力,既服从“立意表达,体现目的性”,又“注意导向作用,体现价值性”。可是,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问题——扁担和板凳到底哪个宽哪个长?很显然,是“扁担长板凳宽”,而不是“扁担宽板凳长”。这虽然是个小问题,也不影响答案的选择,但这是一道高考试题,其情境材料如果“符合客观实际,具有可信性”,那更完美;反之,则留下遗憾,为他人所指责,也不利于高考试题导向作用的发挥。

四、善于打破常规,力求新颖性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创新素养,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考试公平,体现能力立意,减轻学业负担,避免猜题背题,增强试卷吸引力,提高试题可读性,政治试题情境材料的创设一定要“善于打破常规,力求新颖性”。

例4:工资水平(W)是劳动者选择“工作”或“休闲”的关键因素。若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最初会选择增加工作时间,以获得更多收入,此时,劳动力供给量(L)会增加;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以至于劳动者认为休闲比收入增长更重要时,宁愿选择增加休闲而减少工作时间,致使劳动力供给量(L)反而减少。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规律的图形是( )

这是一道2011年重庆市政治高考试题,答案是B。此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情境材料打破常规,新颖独特,可以说,任何人都是无法猜到的,没有办法死记硬背,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做到了能力立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道优秀的题目,值得借鉴和推广。

五、立足学生实际,提高有效性

政治试题情境材料的创设必须做到“立足学生实际,提高有效性”,即一定要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来创设情境材料,避免测试的低效或无效,提高有效性。这就要求命题者一定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状况,全面把握学生的能力,并在试题(卷)中能够得以体现。

例5:以下说法与漫画《落潮》(作者刘庆涛)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

A.恐惧归根到底源自内心的怯懦

B.自信就能超越环境的限制

C.无知则无畏,真正有知则有畏

D.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倒

这是一道2009年浙江省政治高考试题,答案是D。此题在当年的高考中很具有争议性,学生得分率很低,甚至许多老师至今也没弄懂此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此题的情境材料——漫画的创设远远超出了考生的理解程度,包括超出了许多老师甚至专家的理解程度。此题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这样的情境材料创设是有问题的,在考试中应避免。

总之,情境材料是政治试题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科学合理地创设。

参考文献

[1] 李金波.让考试更科学:基于命题视角的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 欧阳芬,孙菊如.有效教学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试卷编制、分析、讲评指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3] 王国芳.政治非选择题命制中的三个关键词.教学与管理,2012(6).

[4] 姚穗珍.编制高质量试卷的拙见.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Z2).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要落实三点 下一篇:基于错误资源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