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8 09:40:0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个充满汗水的教学弄潮儿,一堂堂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教育家杜威也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于是,我们在思索:新课程下,我们应还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一、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生观”,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充满热情地去学习?

1、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离开具体的情境,我们就很难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故在教学中,须引导学生们细细品味优美文字。例如在教学《清澈的湖水》一课时,让学生找出描写景色的反思引导品读,通过读来体味山的怪之美,湖水清澈之美,以及小鱼的可爱,觉得这样的环境只能保护,不恶心破坏,当读到一个小孩子把香蕉皮扔到湖水中,湖水也起“皱纹”时,孩子们也对那个小男孩行为感到不满,对美景被破坏感到惋惜,从而与作者,也与文中的小洁姑娘的情感产生了共呜,通过一次次的品读,学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同样的心声――保护环境。

2、尊重需要,注意激趣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都能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的学习气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学习。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老师与文本之间进行真正的对话。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是被动的倾听者,谈不上去和谁对话,新课程倡导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文章对话,在我的语文课堂中,经常会这样问孩子:“如果你是书中的某某,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引导学生想象,让他们与文中人物去对话,例如在教学《船与风筝》一课时,问学生,例如你就是这只小熊,你每放一只纸船在小溪里,你会说些什么?“让孩子们去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不要高高在上,应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热情的手去”牵“一把,从而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识字教学时,请一位小老师教大家学习,生字;朗读时,或者与学生联读与学生们来个朗读比赛。每当学生走向讲台,从他们步履和体态中我可以看到他们是那么自豪,而台下学生也被这种形式所吸引,这也许就是师生的对话魅力吧!生生对话,有学习伙伴可以交流,还是班级授课制的优势所在课堂上,我们应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学会与心交往。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于是,我常常依据教材特点,为孩子们创造交流,合作的机会,提出疑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感情朗读加深理解,让他们在”生生对话“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长内分工合作,领着组员协同学习,从而在合作学习中实现生生和诣对话,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水平,也有利于提高他们主动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

三、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

1.孩子们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们的一切!让他们尽情地去体验、探索、感悟,去展示自己吧!在课堂上孩子们往往期望老师让自己展示收集的资料,这样,无论课内或课外,他们都有极大的热情去学习。

2、引领学生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利用“例子”让学生学得方法后,接下来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增强。大家都十分欣赏的全国青年教师语文观摩课中那位教师,一节课教了三首古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给孩子们推荐好的读外读物,让他们在阅读自己认识新字新词,自己领悟情书中精妙所在。同行们,让我们去做一个牧羊人吧,把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一大语关”的需要。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生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源泉,是课室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为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生活中孕育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觉得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很好地证明了这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应该眼里有资源,心中有教育。

上一篇:黑龙江省幼儿体操析因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探究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