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28 07:43:26

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由于康复医学在我国发展的比较晚,在许多方面的发展还存在着不足,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现有的培养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此为切入点,该文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以下将进行论述,希望能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康复医学;医学教育;人才培养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促进,其中医疗事业发展的非常突出。各种先进的医疗理念、医疗设备、医疗方法出现在市场中,近些年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非常突出,这是最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康复的相关书籍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其主要目的就是康复,进而应用一些关于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医学学科。现今已经是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之后的第三医学。实际上康复医学是在二战后被提出的,初时主要以残疾人作为服务的主体。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康复医学不断的完善起来,现阶段更是被广泛的应用到医疗事业中,但是在康复医学不断的发展中,逐渐的发现相关的技术人才非常的缺少,主要的原因就是培养的模式不完善,大大制约了康复医学的发展,因此对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1]。笔者将进行以下主要论述。

1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1.1明确培养的目标

虽然康复医学起源很早,但是在我国发展的却比较晚,在很多方面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尤其在康复医学的教育方面,更是刚刚起步。很多学校在创办初期并不是为了康复医学的教育,多是在临床医学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很多学校名义上是进行康复医学教育,实际上就是照搬临床医学的内容,只是加了一些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就称为是康复医学教育。很多学生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职业,有些是康复医师,有些是康复治疗师,一些就是临床医师了。虽然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提供了康复人才,短暂的满足了要求,但由于其在学习时,目标不明确,教育定位也不清晰,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自然教学质量就不高。所以在进行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时,就必须要明确培养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2]。在实际的教育中,康复医学教育主要有康复医学专业教育以及康复技术专业教育等两方面。①康复医学专业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康复医师的专业,主要的教育内容要医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临床医学的专业知识等两大方面,此外还有康复医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即康复评定、物理疗法以及临床康复等几个方面。其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式,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劳”的全能型康复医师,这样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②康复技术专业教育:通常情况下康复技术专业教育主要概括为,进行康复治疗的医师(比如PT师)培养教育在专业。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有医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常规的临床医学知识,但还是以康复技术的主业知识教育为主。其也是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德智体美劳”的全能型康复治疗师。

1.2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不管是任何知识的教学,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首要考虑的内容就是学生的发展情况、专业以及我国市场行情,不要一味地学习、照搬一些国内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案,更不能照搬国外关于康复教育的教学方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整体考虑我国实际的发展状况,然后再与传统的康复医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具有我国独特特点的康复医学教学计划,为人才的培养做好准备。对于不同的专业要设计不用的教学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康复医学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医生,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以及安排教学方案时,有围绕临床医学的知识来进行,其次才是学习关于康复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当然这里所说的康复医学不是较为系统的康复治疗知识,而是针对康复评定、临床康复、康复治疗等几方面来进行学习的。②康复技术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康复治疗的技术,以及一些医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以便为康复治疗技术打下学习的基础。相比于康复医学专业来说,康复技术专业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要为临床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方案要围绕着康复治疗技术以及康复训练来展开。

1.3选择或者制定合适的教材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材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或者编写教材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个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实际的情况,再进行教材的编写和选择。除此之外,所使用的教材还需要具有科学性、有效性、适用性、思想性、整体性以及教材内容的稳定性。

1.4注重实践练习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由此可见,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际上康复医学本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光掌握了基础知识,不会实际的应用,那么在社会上如何发展。因此,在教育时,要突出康复医学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多安排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能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切实地解决实际的问题,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3]。

2提高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实用性的方式

2.1要提高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视度

现今康复医学教育在我国发展已有10余年,但是教育的规模一直没有发展,学生的数量也非常少,对于人才的培养更是供不应求。归根究底的原因还是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视度不高,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大对康复医学教育的宣传力度,可利用电视新闻,网络媒体等进行宣传和报道,还可在各个医学单位的招生简章上,添加康复医学教育这一项,点明教育的目标、模式以及发展的前景,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此外国家的相关部门也要提高重视力度,建立健全康复医学专业教学体制,促进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②扩大招生的规模。为解决康复人才紧缺的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一些高等学校也设置康复医学教育的相关专业,还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③要提高质量意识,提高康复医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现有的教育院校要强化教学的管理,提高康复医学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等方面考核的标准。此外还要建设质量的考核评估体系,强化检查功能,确保人才的质量。

2.2要加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康复医学的发展有非常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在我国康复医学教育方面任教的一些教师,大多是学的其他专业,之后出国进修了康复医学的相关知识,然后在回国之后,从事康复治疗方面的工作,另外还要一部分教师是经历过中专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经过一定的实际锻炼,但是只有专科的毕业证书,并没有拿到大专的学历。而我国教育部门有明确的规定,从事康复医学教育的教师学历不能低于学生的同等学历,只能更高。该次可以看出,现有的师资队伍完全不能符合要求。要想解决师资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将其送至国外或者香港地区进行研读深造,拿到本科学历,这是现阶段壮大师资队伍的一个方面[4]。

2.3强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文化素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共同的发展。我们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康复教育的全过程。在康复教育时,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临床医学基础以及康复专业基础的教育,还要加大对学生人文科学的基础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既要教会学生们知识,也要教会学生们做人,处理好课堂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学的关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综合素养的人才[5]。

2.4强化实践教学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临床实习是康复医学主要的教育环节,其教学的管理、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环境都会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实践的教学,在康复临床教学的基地,要多建设实践的设备,比如多媒体、实验室、实际实习室等,为学生的实践练习提供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结语

通过文章以上的论述,可知康复医学在我国发展的很晚,在很多方面的建设还不完善,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现今,我国相关部门对于康复医学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康复医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康复医学的人才匮乏,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康复医学的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康复医学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纪树荣,刘建军,常冬梅,等.中国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意义[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7(3):104-107.

[2]胡永善.华盛顿大学培养康复医学住院医师的启迪[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6(3):121-122.

[3]徐水凌,严蕊琳.康复医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18):1124-1125.

[4]买晓琴,罗跃嘉.美国物理治疗专业(PT)学位培养计划[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1):31-32.

[5]王丽华,赵猛.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3):184-185.

作者:张桐赫 董静 尹誉婷 于庆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上一篇:综合式教学方法在康复医学的应用 下一篇:康复医学专业职业素养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