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法合作项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时间:2022-05-27 05:35:32

依托中法合作项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lying on the French-China Project

Tao Xueheng; Cui Yuanhui;

Ren Shuhua;Yao Chunlong; Yan Pitao

(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 116034)

(Schoo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lian 116034,China)

摘要: 将欧洲高等教育理念,引入到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法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走出了一套“面向企业、面向实际,以产学研”的成功合作模式。

Abstract: A good effect was achievedby using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idea which was used on French students and Chinese students teaching in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field. It shows that this is a successful case in production-research innovation..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国际化教学 产学研

Key word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teaching; production-research-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95-02

0引言

全球一体化的影响,高等教育正朝着国际化的目标发展。相互合作,优势互补,谋求发展,共赢互利,已经是当前国际间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如何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探索国际化的办学模式、进行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中心和辽宁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中心,共同为落实教育部周济部长2005年访问欧盟总部时“关于加强中欧双方在高层次人才交流、努力开展共同科研项目、增加中欧高等学校优势互补项目”的指示精神,在多方调研和协商的基础上,2005年5月,大连工业大学(简称DLPU)与法国欧洲理工学院(简称EPITECH)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根据协议规定,从2005年11月由大连工业大学接收法国欧洲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来华学习,采取双方共同合作培养的方式,为其实施基础课教学与专业教学,每期在大连工业大学学习一年。因此,“依托中法合作项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课题的研究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1实践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1.1 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在进行教学培养方案的制订时本着一个原则:以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为准则,注重学生的相互交流沟通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述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力求充分体现课程跨学科的综合性、选择性、基础性以及灵活性。为此,共开设12门专业课,3门汉语和一门经济学课程。每门课程均按要求制订并编制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课件,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还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具有较大选择余地的实际项目。

此外,还开设了一定数量的艺术类课程,如雕塑艺术、中国古典绘画艺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动漫设计等。

培养计划的制订,既考虑了留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开阔学生的相关专业视野,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

在具体的授课时,完全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式,专业课首次采用全英文授课;授课的方式吸取了国外的教育方式,采用面向实际项目的开发能力训练,与实际密切联系;以项目实践促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项目实践作为整个课程教学的主线,并辅助以课堂讨论。每个项目和课堂讨论的题目都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确定的,许多项目来自生产实际,为完成项目学生必须查阅许多文献资料。

通过项目实践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应用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成长空间。每门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参与度、实际项目设计报告和答辩以及课程内容的理论考核三部分,其中课堂出勤、课堂讨论是课堂参与度的具体体现。每部分在课程中的比例由承担课程的主讲教师自行确定,并提交教学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学生的成绩由教师确定后,向所有学生公示,允许学生提出质询和异议,任课教师针对质询和异议当面予以解答,从而保证成绩的合理公平,对学生的学习也是监督。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及管理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评价。

1.2 灵活适用的教学方式在任课教师的优选及配备上,以我校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教师为主(主要包括:计算机专业、机械自动化专业等)相关学院、系部间密切配合,主要包括;机械学院、外语学院、管理学院和信息学院;在教学任务制订时优先聘请承担过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并从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本地高校聘请了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承担部分授课任务。此外,还从美国趋势科技公司(Trend )以及锐捷网络公司等企业中,聘请有经验的专业工程师授课,还聘请了英国、比利时、韩国、日本等知名高校分别担当部分专业课程的主讲以及前言技术专题讲座。所有任课教师均能够熟练地用英文讲授所承担的专业课。部分课程采用几位教师联合授课的教学方式,每门课程除了主讲教师外,都配备了助课教师担当学生的课余辅导工作。

1.3 适时监控,加强沟通,保证质量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学院长和教学秘书不断对专业教学实施动态监控,发现并搜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适时调整,从而保证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为保证学校、教师与留学生的沟通渠道畅通,学校责成由信息程学院具体牵头组织,自始至终实行了双周教学例会制度,由教学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留学生代表参加,目的是及时沟通调整,降低因文化背景不同所带来的观念和处理方式上的冲突。

为此,学校专门在新综合楼B座开辟了留学生教学专署区,约500平米左右,共4个专用机房与实验操作室,3个语音室,2个网络实训室,投入了约7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购置设备以及对国际化教学的支持。由于在资金上实施专款专用,从而有力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1.4 有效组织,顺势引导地域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留学生的思想观念、自主意识、生活方式以及行为等方面与我们有很大不同。为了使留学生能较快地融入大连工业大学的环境中,我们在留学生来到大连的初期,组织他们参观大连的商业市区景点,访问大连的一些企业、院校等,使他们能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了解大连,使他们习惯于我们的生活。每一批学生都配备了专职生活秘书,生活秘书负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每逢传统的重大节日,学校都组织留学生一起活动。有效的组织管理,保证使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序。特别是经过十个月的教学,法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非常快,使许多一点不会说中文的留学生能比较流利地用汉语进行交流了。

2实践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大连工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体现了学校的“开放发展”的创新意识和管理者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大连工业大学探索出的国际化办学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四个方面:国际化、创新、协作和发展。如图1所示。

2.1 国际化积极的国际化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教师和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体现了其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性。教学方案和相关课程也是按照国际化惯例开设的。

2.2 创新在学习并引进欧洲先进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同时,并不是被动的全盘照搬国外模式,而是消化吸收并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也面向国际化,既适合留学生教学又适合校内学生。同时,积极适应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变教育的被动输出为主动输入。教学上,大胆采用教学管理委员会的方式进行管理。

2.3 协作遵循国际化的原则,既要满足留学生教学,又可灵活应用于本校,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校内各个学院之间密切协作,优选教师。此外,还与国内其他高等院校和企业以及国外大学建立起人才培养协作关系,从而优化教师资源,共同实施发展战略。

2.4 发展该合作项目的实施不仅取得了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丰富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可以参与国际交流的专业教师队伍,也确立了人格塑造是根本,培养创新意识和发展能力为重点,传授知识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

3创新成果的应用实践

3.1 成功应用于研究生与本科教学中首先,从2006~2007学年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连续两届在04、05级本科生专业课中选取了《高级数据库应用》、《网络程序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采用对法国留学生授课的模式。试点实践表明,效果显著,学生的反映收获很大,大大提升了学生创新和自主实践等综合能力,对高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08级新的一轮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的修订及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时,根据“中法合作培养法国研究生项目”的实践经验,加大了实践与创新能力等环节的比重,并对授课方式也做了适当调整。其次,在06级研究生的培养中,除了少数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外,其余课程均采用面向企业、面向实际,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以项目实践及专题讨论,报告研讨来充实其教学,使得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效果明显。

3.2 国际化的合作,硕果累累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实施给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带来了办学观念上的创新,将着眼点瞄准国际舞台,带动了多个专业积极与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目前已经与韩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家有多个合作办学项目正在实施。

3.3 校企协作日益广泛欧洲教育模式的引进带动了大连工业大学与企业间的合作。天津索恩照明有限公司在大连工业大学设立专业实验室,每年都接收大连工业大学的学生到天津索恩照明有限公司实习,并派工程师在学生毕业设计期间来校指导毕业设计。大连广域集团公司在大连工业大学设立了技术研究室,与教师合作进行研发,共同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大连网信有限公司和大连博特有限公司每年都是计算机专业的实习基地。大连创世集团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了长期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的协议。同时,这些企业的技术专家还定期来学校为学生进行技术讲座和实习指导。

3.4 外界评价合作办学项目实施四年多来,已形成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有效管理机制,这是实施合作办学的重要保障。

3.4.1 法方评价在2006年7月31日首届“中法合作培养法国留学生项目”结业典礼上,法国埃比塔克大学校长尼古拉?萨迪亚克激动地说,留学生在大连工业大学的学习不仅增长了专业才能,更开阔了视野,赢得了挑战,使他们在同龄法国学生中成为稀缺资源。它架起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法之间的友谊。

3.4.2 政府评价教育部国际交流司曹国兴司长在首届“中法合作培养法国学生项目”结业典礼会上感动地说,这是他在教育部工作30多年来,第一次看到规模这么大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希望大连工业大学能不断完善留学生教育,在教材改革、培养模式、教学实践等环节不断改进,为中法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3.4.3 媒体的关注此项目也引起了中国及法国多家主流媒体的极大关注,法国费加罗报、法国第一计算机报、法国回声报、法国电视1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学日报、中国教育报、大连电视台等18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及全体法国留学生到大连工业大学参加了此项目的开学典礼,法国电视5台在法国播放了长达19分钟的专题报道,介绍法国学生在中国学习、实习、生活条件等情况,这在法国传媒界对中国教育机构宣传方面尚属首次。

4结束语

通过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的成功实施,大连工业大学探索出了以国际化、创新、协作为主要特征的国际间教育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过程中,勇于探索,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项目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①形成并丰富和完善了整体合作的国际化办学模式。②创新的观念与管理机制。大连工业大学校积极适应面向国际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变教育的被动输出为主动输入的一次有益尝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管理委员会方式实现对留学生的管理与引导。③协作化的资源配制。协作主要体现在校内硬件资源以及各学院教师资源的统筹,与校外其他院校之间的教师资源的协作,学校与外企业间以及与国际上不同国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协作。④良好的国内和国际影响:本项目的实施在国内和国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内外多家媒体有过许多积极的评价,也为国内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样板。⑤加深了中法两国间多层次的交流。许多法国留学生毕业后,在大连和北京等地创办计算机和声讯公司,促进了中法经济往来。⑥将欧洲的教育模式引入我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促进了研究生培养及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实施的同时,也给全校教职员工带来了办学观念上的创新。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已经和大连工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带动了学校多个专业积极与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合作办学,为进一步提升辽宁省的高等教育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试论“治未病”理论思想的内涵及其价值导向 下一篇:滨海地区正反循环钻孔灌注桩的工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