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教材的内容特征和使用注意点

时间:2022-05-27 02:18:12

关于新教材的内容特征和使用注意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为了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对原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重大改革,要求教师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除了要认真研读、领悟新课程标准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改变与新课程标准不相适应的教法外,还应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体会新教材编者的意图,灵活正确使用新教材。

一、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新教材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首先,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陈旧的状况,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如把天上的星星比作“点”,把夜空中的流星划过留下的光线比作“线”;把太阳比作圆,用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来说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非常形象。社会生活方面,用“建筑工人砌砖拉线”、“木工师傅锯木板弹墨线”来介绍直线;用“概率与中奖”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买彩票与中奖”的关系,非常生动。其次,新教材引入了市场营销、通信收费、银行贷款、出租车收费、统筹运输等内容,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新教材强调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对图形的展开、折叠、平移、旋转、翻折等动手实践活动,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学会合理推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新教材倡导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智慧、表达自己意见和倾听别人想法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探究性学习,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所无法比拟的。

3.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螺旋上升并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是整个初中结束时应达到的目标,而学生对相应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呈螺旋上升的方式,循环往复,密切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了递进性,改变了过去“先集中学方程,后集中学函数”的做法,按照数量关系安排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顺序关系,螺旋上升,强化方程和函数之间的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了学生对方程的认识。

新教材淡化了几何、代数的分界线,融几何、代数、统计于一体,相互交错,螺旋上升,逐步递进,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内容。新教材还关注了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知识准备,有利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

4.新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富有弹性,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新教材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在保证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目标基础之上,还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距,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体现一定的弹性。如就同一情境问题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阅读与思考”和“实验与探究”等选学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也突出了层次性;课题学习所选内容也能使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并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

1.教师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真正转变教育观念。

新教材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改变“教案牵着老师走,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当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的基本理念一致,才能很好地使用新教材,切不可新教材老教法,只是把教材纯粹当成知识的载体和习题集,对学生照本宣科,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后将课后习题草草做完,也不进行必要的探究、拓展。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总有教师埋怨有些学生一个知识点教师讲了多遍还不理解,或刚讲的知识就忘了,或遇到新的问题就无法下手等问题,其实,还主要在于教师的教法不对,没能与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相吻合。

2.教学的实践需要教材,但也不能过分依赖教材,不能把教材当作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范本”。

教师认为无论是对教材的内容、结构,还是表现形式,甚至是对某一知识的说法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说法。我们要去揣摩去思考教材中哪些才是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理念。对于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大胆质疑,如新教材很适合综合素质较高、生活技能较强的学生群体,新教材能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创造精神。而面对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对教材再次开发,教学中必须做很多的铺垫,尽量减小梯度,对有些问题有时需要适当引申拓展,尽管这么做会耗费一些教学时间,但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教材中的有些具体问题,我们也需根据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重新思考,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1页一道有关匀减速应用题时发现按照课本的解法学生难以理解,就另辟蹊径用函数图象结合相似形知识来解,效果很好。

总之,只有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目的。

上一篇:寻找苍茫中的星光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