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习者社会背景对日文写作的影响

时间:2022-05-27 10:52:07

试论学习者社会背景对日文写作的影响

[摘要]在日语教育研究领域,日文写作能力一直备受关注,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另外,“学习者多样化”同样备受关注,随着“难民及家属”、“中国归国者”、“日裔人及家属”、“日本配偶及其家属”等各式各样的日语学习者的出现,令日语学习者的人员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将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而且日语教育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早期的“学校型”逐渐向“社会型”转型。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制定全新的教学策略,协助学习者重新调整学习计划,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社会背景;多样化;日文写作;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13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64 [本刊网址]http:∥

一、日语学习者社会背景的多样性

在日文写作时遇到的困难,是由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和习得的水平差异产生的,也会有教学方面的不完善。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水平,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是文化背景,二是教学方面。出现日语学习者多样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日本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发达国家,在这种基础上,对外国人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的相关部门制定出了诸多宽松的政策。后者虽然是本质性的原因,也更是社会背景性的根本原因。

(一)日语学习者的政策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政府就拿出了相关的政策。在1981年,为国际社会的要求,日本对难民条约进行了批准,其中《出入国管理法令》中导入“难民认定”,由最初的《出入国管理法令》改变成了《出入国管理以及难民认定法》,就从这一年之后,日本就开始接受外来人员,像来自老挝、越南、柬埔寨的难民,人数在一万人左右。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束之后,大多数的“战争孤儿”都遗留在了中国,当然,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些“战争孤儿”被称为“中国残留孤儿”,如今也有了新的称呼被称为“中国归国者”。在1984年时,经过中国和日本双方共同的努力配合之下,这些战争孤儿回到了自己的故土,找回自己的亲人家属。

从1990年之后,一些拉丁美洲的日裔人允许入境日本,这些人被称为“日裔南美洲人”或者称为“日裔人”,然而,这些人去日本的主要目的就是谋生,赚钱养家。在1993年时,日本可以让为了科学进修的外国人境。这些人去了那之后,就是在一些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地方打工或者发展农业生产。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自从在20世纪80年代后,在日本相关政府做出的一些政策之下,日语的学习者融入了“新人”。正是因为这样,日语学习者的人员发生改变。在这之前,日语的学习者大多数都是以在校留学生和语言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主。但是现在,这些人员发生了变化,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之前也了解到,日本这个国家对出入境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假设日本政府没有给出这些条款,估计这些外来人员很难入境到日本这个国家。所以,日本政府给出的这些政策是日语学习者出现多样化的根本社会背景。

(二)日语教育的发展

日语学习者多样化的局势之下,日语教育也出现了一些状况。例如:日语学习者的人数增加之后,伴随着社区的人数也会跟着增长,这些人群主要是“日裔人”、“中国归国者”以及“东南亚的难民和子女”,此时,也会有大量刚刚新办的日语学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当然,在社会团体的学校里,最多人是留学生,其次就是日本人的配偶及其家属,而日本人的家属和配偶是“中国归国者”和“日裔人”数量的两倍,甚至更多。上面提到,有家属和配偶,不难发现这不仅仅有学生、成年人、儿童,还有其他的新成员加入,以及一些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因此,日语被称为“年少者日语学习者”。

二、日语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日语学习者多样化的出现,一方面推动了日本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引起了日本对日语教育的思考,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相继有了新的应对方法。从“关于扎根于社区的日语教育”中得出,日语教育正在不断的扩展。此研究将日本国内的日语分为两类,第一个是主要以学习日语为首要目标的“学校型日语学习”,第二个就是日语和社区的关系,而这种“学校型日语学习”不断地朝着“社会型日语学习”发展,“社会型日语”主要是指以社区为场所,在社区的日语教室里学习者的日语学习,也会有“志愿者日语教室”。

“社会型日语教育”将日语教育事业抬升了一个高度,而日语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日语教育包括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需要培养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日语教师,第二个是没有日语母语的习得。这将会是日语教育发展的趋势。而日语教育也会面临着一个是日语母语的人,在和不是日语母语交谈中,如何顺利友好的交流。所以,需要注意对日语的灵活运用和提高。当然,作为日本国内教育是为了促进日语学习者的习得,现在,日语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发展,更要注意在社区的日语学习者自身的沟通能力。

面对现状,日语教育事业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怎样处理好日本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日本的教育文化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那么第一个时间段就是在1945年之前,日语教育呈现的是一种日语文化替代对方的文化,接下来这一时间段是80年代初,日本接受外来人员入境,这一阶段是日语教育的第一个探索时期,在这个阶段,日语教育主要倡导的是掌握日本文化、了解日语、让日语学习者适应日本社会环境。最后这一时间段是1990年开始,日本允许外来的务工人员,随之后来,在1995年成为日语教育的第二个探索时期。那么,这个阶段,日语教育又注重的是“相互适应”、“第三文化的创造”等。

三、日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量不足

想要通过文章来传达所表达的意思,就应当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增加方面的知识,第二个,日语表达中口语化的混淆,日语的口语表达和写作,在词汇运用、句型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像公文、书信这方面的写作需要特定的写作形式。关于日语书面语和口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是在写作中必须引起注意,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个点,从而导致文章语序混乱,不连贯。

(二)“敬体”与“简体”混淆

在日文写作中,“敬体”和“简体”看似很简单,很容易分辨,但这类状况在学生的写作中频繁的出现。或许是受到日语母语的影响,经常在写作中出现日语汉字词汇,没有区分文章的体裁经常使用,导致那些抒情性的文章变得没有感情,十分生硬。不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日语书面语与口语化的不同之一。然而,在口语表达中,看不懂、生硬的汉字词汇很少,在较为理性的文章里,汉字的读音会增加本篇文章的叙事性。因此,想要提高写作能力,不仅要学习日语知识,还应该学会各种书面的书写方式,表达方式。同时,标点符号也需要引起注意。

(三)修辞手法理解不到位

在日文写作中,很多人都认为用的名言警句、修辞手法越多,就可以看起来文章比较完整,有深度。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回忆这些名言警句。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用真实的情感来填补文章的空,用简单易懂、最直接、最明了的方式进行写作,传达真实情感,内心真实的想法。

(四)日语思维暂未形成

通过日语的教学,大多数的日文写作都是通过母语构思在翻译成日语着这种方式来完成的,构思的过程中,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帮助,但也有弊端,两种语言存在差异,没有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完整,这样就会发生误解。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利用笔头翻译也是可以的,这样可以减少构思的时间,提高速度。

(五)欠缺素材及构思

在日文写作中,找不到材料,就会感到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很多在日语构思写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没有好的构思,在写作中就会出现内容空洞、乏味,因此,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就对日文写作完全失去了信心。

四、解决策略

首先,是进行多样的写作指导训练,例如:扩写、填空练习、看图说话、造句练习等等,以学生人能够接受并且感兴趣的话题来改善以往日语写作中的枯燥、乏味。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能力,又能训练学习日语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其次,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就要扩大语言书籍的阅读,这对每一个写作者都有着很大的意义。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可以提高写作灵感,也可以从中获益,不断地充实自己,锻炼写作语感。

结语

培养写作能力就是把平时学到了语言灵活运用到书面表达中,这是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重要体现,日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写作。而日语学习者多样化也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难民及家属”、“中国归国者”、“日裔及家属”的出现,在由“学校型”发展到“社会型”,从起初的留学生、进修生发展到以生活为目的的日语学习。教师也和生活在一盒社区的日本人融入到一起和外国人学习日语的环境中产生学习日语这些相应措施,都让日本教育事业的规模领域在不断地延伸,使日本的教育发生了改变,从而出现了日语学习者的多样化,让日语教育发生了变化。从而带动了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保证了日语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上一篇:试论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策略 下一篇:社会工作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