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会计信息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5-27 10:35:55

浅论会计信息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而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表现在如审计线索、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审计内容、内部控制的改变、审计技术等方面。在应对这些影响时,应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会计系统进行评审。其次,再制定合理的信息化会计审计程序。以求以较合理、完善的对策来应对会计信息化为审计带来的影响。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审计;影响及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信息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尽管中国许多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中,有很长的路要走。

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审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主要反映在诸如: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的影响、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审计内容与技术的影响等等。同时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会计信息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

1.对审计线索、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的影响

在传统的审计中,审计界早已经对审计人员标准、独立审计准则、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建立了一套规范完整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审计资料如各类凭证、各种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的存储都是纸张的形式。审计人员通过调阅查询这些资料获取信息,并对这些审计线索进行或详细、或抽样,或顺序、或逆序的检查来获取所需的会计信息。从而检查企业的财务活动是否合法。在会计信息化核算中,绝大多数的可见性资料由手工统计转入了计算机内部进行处理,并储存在磁性介质中,计算机能按照预设的程序自动完成从业务输入到报表输出形成会计数据的全过程。由于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审计中客观上的可视线索会逐步消失,纸质资料可能变成了计算机里的文档或者网络云端的代码。单纯的依靠以往的手工审计知识与技术是完全不能完成工作的。这些改变使新的审计依据产生。审计工作从方法上以及实施步骤上都有了重大改变,实现起来更加的复杂和困难。但目前缺乏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所以建立一系列与新情况相适应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包括会计信息化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等标准以及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从而坚持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势在必行。

2.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产生改变

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原手工会计系统下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措施转移至计算机内部。企业内部控制重点也会发生转移。传统会计的内部控制着重于对原始凭证的妥善管理、对记账过程和会计人员工作的控制、对账物核算的控制。信息化系统中的重点则在于对计算机数据输入输出、会计人员操作计算机、会计系统安全等电子数据类的控制。在大大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对监控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加强。内部控制的方式被分为以组织措施为主的一般控制和以计算机系统程序控制为主的应用控制。控制的方式由人工控制转变为计算机控制为主,且与人工控制相结合。为此在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中明确提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的有效实施”的条例。

3.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传统审计是对纸质账面信息进行查账,能直观地将责任归咎到个人。而信息化的作用使得会计系统效率大幅提升、审计工作的内容有所扩大。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它的既定风险,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及处理数据和控制的能力对系统是否安全可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计算机应用程序遭遇病毒被非法篡改,那么按照既定程序处理会计事项的计算机就会进行错误的操作。不法分子也会利用这些契机来侵吞企业的财产。因此审计除了要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原始凭证的数据与计算机内部相关资料进行审计外,计算机的系统程序的审计也必不可少。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和控制功能审查的内容。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可靠性。同时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在软件系统开发阶段进行事先审计,保证审计质量,防止计算机舞弊,保证系统运行后的可靠性。

4.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从原始凭证到报表进行顺查,或者反之进行逆查。而对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如果仍然采用常规手工的那一套审计技术,就不可能达到审计的目的。现在一般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以及诸如SYBASE、INFORMIX、ORA-CLE等大型数据库,使业务量完全不受限。不仅可以实现跨年度查询,还可以通过数据仓库技术,整合采购、库存、销售、计划等数据供应决策分析。

二、对策

会计数据生成的途径、方式、审计的轨迹,管理和控制的方法等在会计信息化时生新的变化之后。我们要想能够适应变化的需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信息化的审计条件下,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就必然会带来滞后性,这使得会计信息化审计缺乏指导性,导致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障,更不能从宏观环境层次上有效地预防外界对审计的干扰。要想要解决这一严重的问题,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营造一个外在的法律环境,依靠立法来严惩那些阻碍审计独立性作用发挥的行为。例如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记录业务发生的原件,但是我们如今面对的是在法律上能否接受无纸化信息作为有效的证据的问题。当今审计信息化产生的无纸化的电子信息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明确界定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切实做到有法可查、有法可依。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原有的技术规范,统一网络技术管理规范,对网络的数据操作制定相应的程序,对进入网络的信息的格式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等等。对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行为进行约束,对违规操作者进行处罚,培养“公众利益”的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2.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审计程序

(1)准备阶段:明确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成特点、复杂程度以及审计任务的轻重,以此选择安排计算机审计经验充足的注册会计师来担任该项目的负责人以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2)内部控制的初步审查:让审计人员大致了解信息化系统在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程度,并熟悉会计信息化后的从凭证编制到报表输出等做账流程与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通过查阅信息化系统使用手册,了解系统数据库以及相应的功能;检查电子数据和相关的原始凭证,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情况;审查数据处理流程图。了解原始数据的起点、文件名称和系统内的代码、数据经过的单位或部门、数据的终点和保管的措施,以及产生和使用数据的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制作必要的简明数据流程图。

(3)内部控制的深入审查:使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系统所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鉴别出引起系统损失的原因并且提出对现有控制制度改进的建议性方案,而且必须表(下转第191页)(上接第165页)明实施的计算机控制制度哪些是可依赖的,哪些是有待于进一步测试确定的。

(4)符合性测试阶段:审计人员除了应用手工收集证据方法以外,还要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重新处理数据或使用计算机模拟数据测试或随机抽样测试,收集证据和验证审计计划中已提出的各项控制制度是否可依赖。

(5)全面评价和编制审计报告:最后审计人员应该从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健全性、会计数据的公允性、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效益性和效率性入手,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总结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以及管理建议书。

3.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审计技术

在会计信息化审计中,审计人员根据“黑箱原理”可以“绕过计算机审计”,在获取审计数据时,不审查计算机内财务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数据和打印输出资料及其管理制度的方法。审计人员追查审计线索只到输入计算机,然后核对计算机的输入与输出,如果输入与输出不匹配,则可以判断出计算机的处理过程是错误的;另外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审计”,除了审查输入和输出数据外,还要对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进行审查,计算机系统成了审计的对象,通过对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确定凭证和账务文件审查的范围和数量;当然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审计”,计算机是一种先进的电子设备,被审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处理经济业务,审计人员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审计的影响虽然增加了审计的难度,但是一旦审计人员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后,将其充分应用到审计过程中去可以大大地提高审计效率,增加审计的准确性,使审计技术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4.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

为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财务软件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提高开发审计软件的速度,加快审计软件更新换代的步伐,开发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同时,要强化审计人员对数据库程序的学习,直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转换,利用查询语句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完成审计任务,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摆脱财务软件升级或有意识改动带来的束缚,克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

5.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教育

伴随着加速的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信息化的到来与我国当前审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完整存在严重矛盾。会计信息化系统对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和表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深刻认识并掌握其输入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审计线索的改变,手工与计算机运算速度、精确性及编辑功能的差别,审计人员必须能够对传统的审计步骤进行重新定位;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的复杂性和数据的集中,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熟悉信息处理系统的计划、程序和记录。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和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关键已逐渐转移到了对数据处理系统及其控制的了解掌握。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应注重从多渠道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下对审计的更高要求。计算机审计知识的重要性一定要深入每一个审计人员内心,清楚认识到审计发展的未来趋势是计算机审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传统的审计方法是难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的,审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把握新的审计方法和技巧,不断的更新理论知识,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城,黄作明.信息系统审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柳絮.社会审计一体化信息平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崔伶.计算机会计实务问题释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4]张庆龙.审计实战模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5]甄阜铭,刘重.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6]陈旭,张志恒.会计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7]李立志.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陈尘肇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审计的技术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9]胡晓翔,李宗快.会计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完善[J].北京:商业时代,2009(15).

[10]李想.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及其对策[J].北京:中国商界,2009(7).

上一篇:用友ERP-NC系统在粮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我国物流地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