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欣赏与孩子一起成长

时间:2022-05-27 05:51:34

让音乐欣赏与孩子一起成长

摘要:让学生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地表现,自由地发挥,让童心飞起来。教学中就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乐意赏,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意义;教法;效果;体会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特别是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往往是最难上好的,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对作品的内容难以理解,难以产生共鸣。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采用直观情境教学

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手段,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绪,抒发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美术也是情感的艺术,一幅生动的画面,一连串完整有趣的动画、优美的影视画面都能激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中,我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图:一片翠绿的草地,远处羊群如珍珠般散落,牧羊人骑着马,甩着鞭子,在牧放羊群。近处有几个蒙古包,两个蒙古族少年正在尽情地舞蹈。同时播放乐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创设出草原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草原。接着,师生共同跳了一段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使学生从情绪和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达到聆听这首曲子的预期效果。

二、欣赏教学与学生参与活动

在欣赏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不注重参与活动的设计,只是给学生听听音乐,对作品进行简单分析,便算完成任务,这样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可接受性以及教学条件,设计出生动有趣的参与活动来:

1.随音乐律动。即根据乐曲的内容进行律动或动作表演。如:欣赏《玩具乐进行曲》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参与表演。

2.指出乐曲所表现的情绪。欣赏几首作品,请学生用线条画出或用色彩绘出每首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如:活泼的、优美的、抒情的、雄壮有力的、悲伤的、欢快的等。乐曲若是活泼欢快的,线条就用“”表示,色彩用鲜艳、明亮的颜色表示:乐曲若是悲伤的,线条用“——”表示,色彩便是用暗淡的黑色、灰色表示。

3.听辨乐器。给学生播放几首乐曲的片断,指出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并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示出来。如: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教师不说出乐曲名称,让学生听乐曲片断,并用动作表示出乐曲使用的乐器“唢呐吹奏”姿势。这样,既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听辨能力。

三、乐曲与舞蹈

在课堂上用舞蹈来体现音乐意境和民族风格,使欣赏课既增添了新的升华,又为乐曲增色。在欣赏《丰收锣鼓》时,我先教给学生几个基本动作和舞步,让他们听着音乐尽情发挥。有的同学坐在座位上,双手舞着手帕,身体随着音乐左右扭动;有的站起来喜洋洋地跳着秧歌步;还有的扮演老爷爷和老奶奶一同喜庆丰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舞蹈动作,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创编表演动作的能力,增强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对乐曲的理解。

四、听、议、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音乐,必须强调听。要使学生养成静听的习惯,要动脑、有比较、动情地听。在听的过程中,按照教师的引导,对音乐作品从头至尾完整地去聆听,并领略它的意境,形成一种充满和谐愉快、活跃热烈的气氛。当学生听完后,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发言,各抒己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五、用短文写出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音乐是富有生命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充满着情感。怎样去指导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而使其更牢固地掌握呢?所以,我就与作文联系上了。以音乐为基础,让学生用简短的文字,写出乐曲所描绘的情景,或者根据乐曲表现的内容,编一个简短的故事讲述出来。在欣赏《小白菜》后,我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有一位学生这样写:“旧社会,有一位农家女,她天真可爱却孤苦无依。三岁失去亲娘,跟着爹爹过日子。后娘生了弟弟,农家女的日子更难熬。”他把全曲的内容用几句话就描述了。这样,使他更加了解了作品,而且还发挥了他的写作能力。学生们能描绘出乐曲的情景,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欣赏音乐的能力。

六、初步效果

以上音乐欣赏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表现在:(1)知觉感受敏锐。学生通过听各种歌(乐)曲,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而且从小锻炼了他们的听觉能力。(2)记忆能力明显提高。以前班上的学生听过一首歌曲后,一会儿就淡忘了。而现在当他们听过一首乐曲后,不但没忘,还能哼唱出乐曲的旋律,说出使用的一些乐器、歌(乐)曲的情绪和速度。(3)注意力大有提高。过去一上欣赏课,有不少学生注意力分散,爱做小动作,把欣赏的乐曲当作催眠曲呼呼大睡,现在大大培养了他们静心听、用心看、细心想的习惯。每次上课,学生们都能做到注意力集中,并且集中的时间将持续一节课。学生们始终都坐姿端正,积极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上不再有说话、做小动作、睡大觉的现象了。正如朱珂莹同学所说:“老师,我感觉这节课过得真快!”

七、认识与体会

从初步效果看,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我认为是各种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它包括:一是明确欣赏目的,扩大儿童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二是采用直观情境教学,看、听、画三结合,增加了音乐欣赏课的活力。三是学生参与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四是听乐配舞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创编表演动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对乐曲的理解。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欣赏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应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在课堂上创造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愉快中欣赏音乐,在欢乐中感受音乐。

上一篇:让小学科学课堂有滋有味 下一篇:捕捉思想火花 培养真实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