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漫的旅行

时间:2022-05-27 05:41:18

散漫的旅行

台湾的大学生读完大二,会不会暑假背起背包去到异国,进行一站站搭乘火车、睡帐篷、吃干粮这样的旅行?或甚至索性休学一年,在外国游荡,体验人生,像是在社会中念大学?

这种“背着背包旅行”,是我心目中所谓的旅行,今日有可能愈来愈式微了。上世纪70年代中,往前往后各推10年,是它的黄金岁月。那时西方的年轻人带着瑞士军刀,背着背包,脚蹬登山远足靴,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小镇、山冈海岸、灰狗车站、青年旅舍出没。他们随遇而安,哪里有墙有树便往哪里靠,有平地就往那里坐,牛仔裤的臀部那一块总是磨得发白。他们凡食物都觉得好吃,倒是谈起各人喜欢的音乐则各有坚持,互相争论,常面红耳赤;而在火车抵站道别时,也常会将自己在旅途中百听不厌的录音带赠给对方。这种感觉很美。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青年旅舍仍充满着旅行者离去时留下的旅行指南及地图,虽然愈近21世纪所留者愈是多见庸俗的观光式指南。

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青年旅舍可见的指南仍可窥知嬉皮的遗绪,这是今天所最令人缅怀甚而称憾的。随便说个几本:《庶民的墨西哥指南》,625页,包罗万象,举凡跨越国界、搭便车、盖小茅屋,或是如何选小食堂,全有精到之描写。《流浪在美国――关于能源的一本指南》,单看书名及副题便知有多嬉皮了,以及《如何乘火车在欧洲露营》等书籍。

青年旅舍的墙上,也会贴些游子寄来的风景明信片或信,有些充满感情,令新住者自冰箱取出食物准备用餐时偶一瞄到也颇触动旅愁。这类手写、贴邮票发寄的物件近年极可能大量地减少了。但厨房及客厅仍是各地游子最佳的交流中心,尤其是旅行太久身心俱疲者最想在此多待、多碰人群、多聊天听事。有时旅行了太久,亦会有前途茫茫之感,当听到某人想去某一地,干脆跟着他们而去。不管哪里都好,只要不必再计划。就这样,从这定点后大伙又结成不同的队伍各奔东西,或许200里后或5站后,原本偕行的,又分手了。天涯海角,事情总是如此。

最令我羡慕的,是他们的漫漫而游,即使不在精彩之地,却耗着待着、往下混着,说什么也不回家。这是人生中最宝贵也最美好的一段迷糊时光,没啥目标,没啥非得要怎么样。这样的厮混经历过了,往往长出的志气会更有厚度。

我也恰好过过三五年这样漫无目的走一站是一站的日子,只是我那时已三十出头,惟一的遗憾是没他们大学生那么的天真、那么的全无所谓。这是年齿的些微无奈,虽然我也安于好几天才洗一次澡,吃简略的食物,并且不怎么和亲友频于联络。

这样10多年过去了,如今回想,实是幸运;因为当年可以如此,在于时代之优势。好些个朋友近年常谈论探讨,皆认定现下已不是那样的年代。

即使如此,仍该去,往外头去,往远方去。即使气氛单薄了,外在的散漫之浓郁色彩不足了,也该将自己投身其间。不要太快回家,不要担忧下一站,不要想自己脏不脏,或这个地方脏不脏。不要忧虑携带的东西够不够,最好没带什么东西;没有拍下的照片或没有写下的札记都不算损失,因为还有回忆。记忆,使人一直策想新的旅行。而夜里睡在不甚洁净的稻草堆上,给予人的,不是照片而是记忆。想想可以不必睡在铺了床单的床上,是多么像儿童的梦一样令人雀跃啊。

上一篇:吴小莉:在阅读中塑造自我 下一篇:我的农民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