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防水设计探讨

时间:2022-05-27 12:44:43

抗浮锚杆防水设计探讨

【摘要】由于青岛地区存在较好的地基条件,近几年地下室底板出现了大量的抗浮锚杆做法,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抗浮锚杆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并详细介绍了锚杆的防水做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锚杆防水做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关键词】抗浮锚杆; 设计依据; 防水设计原理; 防水措施

地下室是建筑专业施工图阶段地下室外墙设计的重点,其重要性已被设计、施工、建设单位所认可,国家也制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以及相应的国标图集,规范中对于不同防水材料、不同部位的防水构造做法均有较为系统、细致的交代与规定,这对于保证、促进我国的地下防水设计、施工,提高防水质量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规范中难以全面涵盖的新问题、新情况,导致设计者无规范和标准可依,这种情况只能凭设计者的经验进行设计,往往难以保证设计、施工质量,抗浮锚杆的防水设计也属于此类情况。

笔者所在单位位于青岛市,近几年所设计的青岛市大型高层项目由于项目本身的实际需要,地下室往往做三至四层,其深度达10~17米左右,地下室平面尺寸远远大于地上主体面积,由于青岛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因此抗浮设计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根据青岛地区地基条件很好(基本为微、中风化岩)的特点,结构专业在确定抗浮方案时,经常选择抗浮锚杆做为抵消地下水浮力的方案,而不是抗浮桩方案,因为选择抗浮锚杆方案造价相对便宜,施工也方便,如图一:

结构专业对于抗浮锚杆的设计有专门的技术规程《岩土锚杆(素)技术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编制,但外防水问题需要建筑专业予以解决。由于抗浮锚杆一般按照2米间距成网格状布置并伸入结构阀板内,直径200以下,相当于将本来完整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层戳了大量的洞口,破坏了防水层的完整性,产生大量的漏水点,这对防水设计来讲是最大的忌讳,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1、无相应的防水设计规范依据。

设计者在做施工图时,细部构造节点往往习惯直接选用标准图集或根据规范中相应的要求进行设计,但现行“规范”对于抗浮锚杆的防水构造设计要求只字未提,有人建议按照规范中关于桩头防水构造进行设计施工,但是笔者通过与施工单位沟通,此方法根本行不通,原因是桩头直径一般在500以上,断面尺寸大,而抗浮锚杆直径一般在200以下,断面尺寸很小,而且还有三根直径分别为30左右的钢筋,基本没有水平操作面,很难按照桩头防水构造进行设计施工。

2、设计、施工互相推诿。

由于无规范设计依据,设计者为避免设计责任(主要是担心一旦产生漏水,建设方追究设计单位的责任),经常让施工企业自行按照经验施工,设计者不再出具关于此部分的防水构造节点详图,但因为房屋漏水、渗水问题产生的纠纷较多,施工单位也深知其中的责任较大,故坚持强调必须有施工图纸,否则不予施工,至此设计、施工双方形成僵持局面。

3、设计、施工缺乏经验。

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设计、施工双方均无此方面的成熟经验,又没有规范设计依据,所以心中没底,没有把握能确保设计、施工的质量。

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在做每一个项目时均主动组织建设方、施工方、监理单位共同开会协商,请大家各抒己见,以便集思广益,并结合自己对规范的理解和设计经验,逐渐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详述如下:

3.1 防水设计原理。

①根据“规范”的有关防水原则,凡是在防水薄弱部位均做加强层。

②锚杆在底板居中左右处做止水钢板,目的是改变并延长可能渗透的毛细水路径,阻止毛细水沿锚杆钢筋长驱直入,使其不易穿透底板。

3.2 防水措施。

根据以上原理,在每个锚杆四周均做防水加强层,为确保防水效果,加强层做2道,一道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一道卷材防水,其中卷材在锚杆处环绕钢筋热熔包裹,上卷高度是自垫层向上至钢筋砼筏板底,这样卷材形成筒状,内有钢筋,卷材做完后向筒内灌注防水密封膏,必须与卷材相容,以免起化学反应破坏防水。加强层做完后再做普通防水层即可;止水钢板应与锚杆钢筋满焊。具体施工过程如下图:

结语:笔者每做一个项目,由于接触到不同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自然会有更好的建议出现,几个项目做下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案,并且由于结合吸收了各个不同方面的意见,可以说都是大家实践经验的结晶,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合理性、可靠性,项目建成后,笔者特意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现场调研,没有一个项目因为锚杆产生漏水,通过实践有力的证明,本设计方案还是切实可行的。

上一篇:某小区蒸汽直埋管道设计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功能与艺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