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课改多壮志,敢叫教学换新天

时间:2022-05-26 11:30:01

惟有课改多壮志,敢叫教学换新天

2011年暑假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再次认真而愉悦地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谈怎么教学》。书中教育理论家丰富而深邃的教育思想时时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读后深深地感受到思想的伟大、精深,系统和先进,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具有的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真正享受了一顿理论大餐,这是一次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充电,它所起到的影响和震撼将会匪夷所思。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一生热爱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他从自己及学校的教学实践出发,认真地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思想。教育专著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帕夫雷什中学》、《失去的一天》等。著作中许多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仍具有直接的现实的前瞻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关于全面和谐发展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或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他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并将其做为学校教育的思想和目标。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符合现代教育特别是我校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教育要回到本真,给学生多样化的教育,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世界,帮助他们获得多样化的发展,也必将成为我校打造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共筑和谐儒雅校园,实现生态型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和指导。

关于谈教师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持之以恒地读书是教师成长并永葆教育青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形成教育功能的基础。而且他要求教师主要读以下几方面的书籍:第一,关于人类学问的书籍;第二,学科专业的书籍;第三,教育理论书籍;第四,关于文艺书籍。这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一脉相承。《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名教师的职业成长离不开学习,经验的积累也离不开对其他教师的借鉴学习。教师学习生态的优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关于教与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帮助学生去观察、分析和判断。“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筑一幢大楼,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真正的建筑师是学生自己”。“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加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于记忆上去,而应用到思考上去。”这是我们今天倡导并践行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活动者、实践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精神和品质的理论依据。“解放孩子的双手吧,孩子的智慧出现在他的手指上。”这不就是我们今天实施导学案教学和二课堂活动的意义所在吗?教育决定一个时代、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于写教学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它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这种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善于观察孩子在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把所观察到和记录下来的情况加以深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这与我们今天在教学中所要进行的“学情分析”、“课后反馈”是多么的一致,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即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方法与技巧反思、教学心态反思和专业成长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生动地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是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艺术概况、提高和再现,因此,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读罢此书回味无穷,思想和灵魂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和升毕,受益匪浅。

总之,通过再读此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舞台;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动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惟有课改多壮志,敢叫教学换新天!

上一篇:浅谈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精彩源于互换角色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