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空气变成“大油田”,“科技达人”环保生财

时间:2022-05-26 08:57:13

把空气变成“大油田”,“科技达人”环保生财

加油店、储油库,汽油挥发到空气中产生“油气”,刺鼻难闻,属于有毒有害物质,被人体吸入后,甚至能致癌。有没有人想过,把空气中的“油气”进行回收,重新生成为汽油?如果成功,那么即能改善空气质量,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实现环保和财富双丰收?

一位南京“科技达人”以此为商机,将这种似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为现实,成立自己的科技公司。他研究生毕业后,创业之路犹如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坚持和付出终有回报,不到五年时间就赚到了千万身家,成为南京最年轻的科技型企业家。2011年,他和他的公司就已纳税900多万元。

第一桶金,

核心技术才是成功法宝

10年前,赵新还是一位“80后”大学毕业生,在南京读大学期间,每天都经过一家加油站,闻到一股刺鼻的汽油味。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挥发在空气中的有机气体“抓”住,进行技术处理,再生成汽油?为此,他绞尽脑汁。

2002年,赵新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在读研究生的几年里,他把很多美好的校园时光和课外生活都用在了研究课题上,希望能寻找到一门技术,生产出一种设备,安装使用在储油库、加油站等装卸汽油或给车辆加油过程中,收集挥发的油气,减少污染,达到回收油气变为汽油的目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新历时4年、即一千多天的刻苦探索和研制,突破了各种技术难关,自主研发出“有机气体分离膜”的核心技术,以吸收、吸附、冷凝或膜分离等工艺系统和方法,成功达成油气从气态转为液态,最终实现回收再利用。

然而,研究生毕业后,赵新已身怀绝技,却没有选择“毕业即创业”。他充满自信地说:“进入21世纪,膜分离时代已经来临,必将开始。”但又表示:“老板肯定不是那么好当的。”

赵新决定不走寻常路。2006年的夏天,他被一家合资企业聘用,做了一名技术员,在工作中,他一边继续完善自己的研发技术,积累经验,一边偷师学艺,向先进企业学习管理经验。2007年10月的一天晚上,已在企业工作一年多的赵新在新闻中看到一则消息,国家对加油站、储油库以及汽油运输连续出台了三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嗅觉比较敏锐的他成功创建并注册了南京天膜科技公司,但在创业之初,由于公司规模不大,又没有什么知名度,很多储油库和加油站对他的产品根本不了解,总是以怀疑的态度把他拒之门外,都不敢交给他来做。赵新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奈和无助。

2008年,是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年。赵新时刻在严密关注,一点利好消息都不放过。机会终于来了,北京及其周边地市的储油库和加油站,为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不允许将油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必须赶在奥运会开幕之前的三个月,全部改造完成。一心想把多年研发的“分离膜”核心技术转化为产品应用的赵新,得知仅在北京市就有30多个储油库的巨大市场份额,心中要大干一场的豪然之气便油然而生。

坚持就是胜利。2007年至2008年之间的那段日子里,赵新马不停蹄地跑了20多家储油库,最终只拿到了5家民营企业的改造工程项目的订单,但前提是,赵新的公司必须先自筹资金垫付,意思是说将设备免费提供给这5家储油库使用,否则一切免谈。而赵新为了能挣到第一桶金,只好硬着头皮上马,免费提品和安装设备,但回收来的汽油,则以折价再卖给这5家储油库企业,这样一来,才能获取经济效益,保证盈利,不做亏本的买卖。

深陷窘境,

谷底求生也要坚守到底

赵新清楚地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公司便深陷窘境,原本另有3名股东,却以无力再投资等为由,也都前后脚地弃他而去。然而,他和他的公司由于首先掌握了核心技术,填补了市场空白,最终赢得了企业信任,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国内最早从事油气回收服务的私营企业。

2008年下半年,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百业萎靡不振。至2009年年底,赵新的公司竟然一份订单也没有接到,这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没有产品订单,就意味着“死亡”。更为严酷的是,2009年全年,公司的资金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厂房的房租已拖欠大半年之久,员工的工资也发不出来了。为保住厂房和留住员工,赵新不惜孤注一掷,釜底抽薪,从刷信用卡中的预支资金来支付,以确保实业不被解散。度过2009年的寒冬,迎来了2010年的春天。

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相继召开,赵新等来了新的机遇。上海世博会犹如新一年的第一股春风,他开始生机勃发,成功地将“有机气体分离膜”等整套系统的产品设备推销给了上海6家储油库。赵新曾自信地说:“在技术和性能上,我们的产品跟进口产品相比,一点都不差,而价格却比国外产品低很多。”

到了2010年下半年,赵新连续调整经营策略,由被动转为主动出击,又将产品成功地打入了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事业开始蒸蒸日上。据环境专家介绍,1吨汽油在转运或加油过程中,大约产生9公斤的油气,如果一座储油库每年转运15万吨计算,就会产生675吨的油气挥发进入空气中,而一个常规的加油站经过“分离膜”设备系统改造后,每个月大约能够回收3吨的汽油。由此可以说,赵新的核心技术和油气回收系统产品,无疑是把空气变成了“大油田”,进行油气回收、成为汽油后再出售。

2011年初,赵新所在的南京市共有8座储油库、183辆油罐车和310家加油站,全面启动油气回收污染治理。赵新和他的公司一举承接了其中的4座储油库改造工程的订单,据推算,一年可回收汽油总计约2500吨以上,从长远目标看,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在3500-4000万元之间。这些经济价值与全市每年汽油销售量达160多万吨、产生10000多吨的油气及超过1.4-2亿元经济价值的回收率相比,赵新和他的公司占有的比例还不足40%。

至2011年年底时,以赵新为CEO的天膜科技公司从深陷窘境,到谷底求生也要坚守到底,终于等到了开辟财源,坐收财富,不断创造经济利益。其公司不仅完全实现扭亏为盈,还为国家纳税900多万元。他本人被评为2011年度南京市的科技型创业家,同时他也成为了南京市最年轻的科技型企业家,从而实现从一个创业家到企业家之间的提升和转变。

环保生财,

把空气变成“大油田”成就千万身家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进入2012年,赵新和他的公司早早展开了拳脚,只要有油气排放的地方,就能够把空气中的油气“抓”回来,转变成可以出售和使用的汽油,而且还能卖出和汽油同等的价格,坐收效益。谁能说这样的事情不是“神乎其神”!赵新因此被喻为科技型企业家当中的“科技达人”,超越传奇梦想,让奇迹与财富齐飞。

现如今,司机师傅们在驱车进入储油库、加油站转运或加油时,再也不受浓烈的油气味困扰。正如已经成为千万身家的赵新所说:“创造科技,收获财富,只是我理想的一部分,其实更大的意义是倡导环保。”

2012年3月中旬的一天,赵新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坦言:“环保产业大有可为,从这个意义上,我也一定要把公司做大做强,不仅把‘漏’掉的油气全都回收起来,改善空气质量,还要创收更多的经济效益。”面向未来与规划,赵新最后表示:“2012年,正是我们要大展拳脚的一年,预计年内纳税将突破2000万元,未来3年,公司或将实现成功上市的目标……”

原来,早在10年前,以全身心进入研发“有机气体分离膜”这一核心技术状态时,赵新就已经成竹在胸,甚至完成了周密规划,所以他才在研究生毕业后,没有选择急于创业,而是深入企业做了一名技术员,一边学习实战技术,一边积累管理经验。

因此,赵新从空气中“抓”汽油、毕业五年成千万富翁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是机遇,创业的每一步都饱含激情、坚守、契机和智慧,更需知识、经验和技术的丰富储备,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梦想和目标、以及看似不可实现的成功和财富。

上一篇:甲客,兜着风就把钱赚了 下一篇:基于校企合作建设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