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传人杨小婷 “大师”初成

时间:2022-05-26 06:34:10

“晚上8点到12点,正是人间充满诱惑最危险的时段,在这个时间里,汉绣让我沉淀下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很容易被时代的大洪流冲走,盲目追赶,会迷失自我,我需要在宁静的夜晚,找寻内心的平静。”

眼前的杨小婷优雅非常,头戴绿色的贝雷帽,身穿素雅的纱裙,裙上有她绣的花朵。很凑巧的是,第一次见到杨小婷的时候,也是带着一顶贝雷帽,黑色的,帽上绣着金色的龙纹,霸气奢华,是她自己设计的样式。“贝雷帽并不是我的偏爱,也不常带,恰巧今天的衣服比较适合这一顶。”

祖母的“潘多拉”魔盒

如果不是和汉秀结缘,今天的杨小婷可能是一位钢琴师,芭蕾舞者,亦或画家。现在的杨小婷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正如同佛家有云:一旦起心动念,便有了因果。

杨小婷今年34岁,与刺绣相伴了近20年。因为复活了游针绣,武汉市政府颁发了“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而立的年纪,堪称最年轻的汉秀大师。

2012年开始,杨小婷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她当做一张汉秀名片被推了出来,肩负起了复兴汉秀的责任。10年清心寡欲的平淡生活,一下子被打乱了节奏,“这一年多以来,我都忘记了怎么生活。”

杨小婷出生于书香门第,外婆和祖母都是大家闺秀,平日里的消遣活动主要为刺绣,多年的练习,使得两人的刺绣手艺相当精湛。杨小婷从小由祖母带养,平日里耳濡目染,对那些丝线经过一针一针的来来往往跃然成为美丽的蝴蝶和花朵,感到既新鲜又神奇。

祖父母一心希望杨小婷成为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无奈她独爱刺绣。祖母去世后,留下了一箱绣线,颜色繁多的丝线被结成一小束一小束,整齐的排列在箱子里,这些颜色映入年幼杨小婷的眼帘,犹如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在她心中绽放。刺绣在她心中撩起了悸动,部分也是出于对祖母的怀念。

1994年,杨小婷16岁,开始真正接触刺绣,并有一些自己的作品。1997年,杨小婷选择了汕头工艺美术学校,开始系统研习刺绣。

3年学成之后,98年,省里最具权威的汉秀老前辈愿意收杨小婷为关门弟子,这是无数刺绣人梦寐以求的机会。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杨小婷拒绝了。在一顿谢师宴后,她悄然出走。白白葬送掉光明的前途,很多人在背后骂她不识抬举,那位大师也因此一直不肯原谅她。

杨小婷的拒绝是有原因的,她心中一直有个结,这个结就是游针绣。

寻找失传的“游针绣”

游针绣是汉秀的一种绣法,又是抽纱针法之一,发展至今,部分已经失传,只有少量的文字介绍,并没有实物展现。

汉秀大师任本荣曾跟杨小婷提起过游针绣,“游针绣如小鸟在天空飞,如鱼儿在水中游,自由自在不受任何局限,一切只为作品主题服务。”这对于学习多年刺绣的杨小婷来说,太具有诱惑力了:这是怎样一种技法,做出来又是什么样的呢?

无独有偶,杨小婷在电视上看到了苏绣大师顾雯霞的专访,看到了顾雯霞绣的人物肖像,鲜活而逼真,走针的手法,和游针绣的描述颇为类似,她激动得从沙发上跳了起来,稍作整理之后,踏上了前往苏州的火车。

没有人知道杨小婷的这次出行,她走得很匆忙,只带着一个小旅行箱。这是一次冒险,一次对于游针绣的赌注,唯一的线索微弱得可怜。

辗转多日,杨小婷找到了顾雯霞,不巧的是,顾雯霞此时正要前往国外,进行考察。这次遗憾的擦肩而过令她失落不已,在苏州如画的古镇上,回想来时的艰辛,以及未来的未知,她第一次迷茫了。

游针绣唯一的线索断了,杨小婷游荡在苏州街头,兴许是上天的眷顾,她结识了王建琴,在为数不多绣肖像的人中,她也是佼佼者。

在绣架上,铺着半米长的绣布,绣布上有一副尚未完成的人物肖像图,王建琴坐在旁边,正在穿针引线,之后便开始在画布上飞针走线起来,人物脸部线与线之间的缝隙渐渐被填满,过渡色自然,人物表情一时生动起来。

杨小婷看得呆住了,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有人用另一种高超的绣法来绣人物,这种体系和她的认知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她恳求王秀琴收她为徒。王秀琴见过很多想来学刺绣,没有耐心就走了的人,她以为杨小婷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是,杨小婷坚持:“不学好乱针绣我决不会离开。”王秀琴被其诚心打动,收她为徒。

苏绣大师王祖识第一次见到杨小婷时,她正在绣一副人物肖像,王祖识不禁说了句:“乱针绣有那么好学?现在的人,还没学会走就想跑。”又过了一个月,王祖识再次来时,看到杨小婷仍坐在那一针一线的绣着,王祖识点了点头,说:“这女孩不错。”简单的一句话,在杨小婷心里升起莫大的信心。

4个月后,杨小婷的《君士坦丁堡女郎》完成,王祖识又前来,看到这幅绣像,她脱口而出:“这女孩不简单!”听了这句话,杨小婷心潮澎湃不已。

从登顶波峰到潜入谧境

之前作品的积累,以及用乱针绣绣的一些人物图,拼拼凑凑下来,杨小婷竟拥有了近40幅作品。

2000年,杨小婷举办了人生中第一个刺绣个展,将近年所得皆示人前。精致的作品吸引了更多普通人的注意,一时间十分轰动。人们一方面惊叹于作品的精致,一方面惊讶于作者的年轻,杨小婷自此一举成名。

蜂拥而来的曝光率让杨小婷有些飘飘然,22岁的她陷入了年少成名的光环里。挖掘她的伯乐——湖北省工艺美术所何所长,对她说道:“你这样下去,很快就会被推到浪尖波峰上,可是如果那时,你的功底和专业知识还不足以支撑,到那时,你会觉得很累的,应付不了,你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去参加活动,展示自己,而是沉下心来,潜心专研,用作品说话。”

这段语重心长的话,一下子将她打醒。之后,杨小婷便搬到郊区的住所,一心专研刺绣。一连半月,大门不迈,二门不出,还专挑复杂的人物绣,一年下来,能有六七幅作品,比一般人刺绣的速度多了好几幅。

游针绣依然是个谜。杨小婷决定舍弃业已深谙的乱针绣。汉秀和苏绣不同,不用将绣线劈得很细,她尝试用很粗的布和线绣制一些风景。图案绣好后,不少老师和绣友都觉得,这不像是苏绣,倒是像宝应刺绣,好奇心驱使她又前往扬州的宝应。

在宝应,杨小婷认识了大华刺绣研究所的所长朱军成,朱成军绣制的风景作品大多粗针大线,用色大胆,远看和油画非常接近,杨小婷顿时有了找到知音的感觉。她说道:“汉秀用线粗犷,用色大胆,和宝应刺绣有共通之处;再加上楚人信巫术,对鬼神和图腾崇拜,所以在汉秀过程中,喜用金线银线,做出来的成品大气奢华,装饰性强。”

在和同行不断的交流中,杨小婷也进行了实践和摸索。一般人朝着一个方向走针,她偏偏要反其道而行,有时绣着绣着,她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好看与否。从03年开始,经过3年的摸索,杨小婷的刺绣已经形成风格,绣成了四十幅作品,很多汉秀专家在看完她的作品后,认为这些就是游针绣。

杨小婷的第一幅游针绣作品是自己的自画像,绣像上,杨小婷戴着白色的帽子,抱着一只小狗,远观有油画的质感,形的美,色的美兼具;近看则是丝线相互交叉、纠缠,相互辉映。

06年,杨小婷举办了个人的第二次汉秀个展,将游针绣的成果公之于众。这次个展与第一次相隔六年,没有人知道,在每个寂静的夜里,她是如何坚持每天一针一针的绣着;3年坚持的探索,才使得游针绣重归大众的视线。对于游针绣,杨小婷坦言:“这次复活游针绣,有还原,也有创新。还原的是理论的部分,创新在作品的表现力上。”

05年,在宁波举办的“中国首届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上,有一幅杨小婷和10个学生日夜赶制出来的作品《三峡》。会展第二天早上,同事转给了她一束花,是会展开幕式上贵宾佩戴的花,刚才有位先生看了她的作品后留下的。杨小婷很珍惜的收了起来,同事们开玩笑说:“兴许是人家在地上捡的。”她淡然一笑,有人欣赏她的作品就够了。

穿在身上的文化遗产

杨小婷始终强调,做汉秀,最主要的目的是把玩,它并不是一个职业,也不是枷锁。

从08年起,杨小婷开始在汉秀上做文章,玩出了新花样。将汉秀作品与服装结合,就有了之后的“秀绣系列”服装作品。“服装是美的展现,是生活的一部分,汉秀和服装的结合,服装是载体,更多的表现刺绣,这样也使得汉秀更加实用。”

汉秀为杨小婷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带来的名气,也带来了专业上的成就,她感恩汉秀,也感谢一直支持她完成汉秀事业的丈夫。

杨小婷的丈夫王保华是位高级工程师,两人相识,源于1997年的一次偶遇。王保华追了杨小婷5年,两人的感情越走越坚。在苏州学习乱针绣期间,不到20岁的她几次往返于武汉和苏州之间,王保华不管有多忙,都全程陪伴。

在03年的时候,王保华终于鼓足勇气向她求婚,杨小婷欣然答应。她说:“他当时说了一句话‘你玩汉秀吧,玩你自己喜欢的事吧,等你玩够了,总会回到我身边的。’正是他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嫁给他。”

如今,两人的爱女王黛儿已经7岁了,活泼可爱,喜好钢琴,已经过了四级。在被问道是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这个话题上,王黛儿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喜欢爸爸。妈妈对我太凶,太严格了。”

“汉绣这门技术,将来会传给王黛儿吗?”记者问道,“不会传给她,我也不要她活在我的阴影之下,希望她能有自己的人生。如果将来她把这个当做谋生的手段,那我就会有私心,不会像今天这样毫无保留的将汉秀技术传给其他人,也不利于汉秀的发展。”

汉秀是门古老的工艺,传授的最直接的方式是现场教学,所以杨小婷有很多徒弟,徒弟们的年龄都比她大,有些甚至是六十多岁。大弟子肖兰是2003年收的,一直到现在仍坚持学刺绣,每个礼拜还会到杨小婷家中去学习游针绣。杨小婷说道:“学汉秀,贵在坚持,没有一定的定力,很难学成。肖兰很勤奋,现在已经会用游针绣绣些人物,在全省也没几个。”

闲下来的时候,杨小婷每天早上10点起床,吃过早餐后,按例会逛逛花园,然后吃中餐,喝喝下午茶,看书,养鱼,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晚上8点之后,才开始刺绣,一直到12点。杨小婷说:“晚上8点到12点,正是人间充满诱惑的时候,最危险的时段,在这个时间里,汉秀让我沉淀下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很容易被时代的大洪流冲走,盲目追赶,会迷失自我,我需要在宁静的夜晚,找寻内心的平静。”

相比十年前的她,今年34岁的杨小婷淡然了许多,即使是作品获得金奖。她挑选作品的题材也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感动她的作品,不会选择。今年她有三幅新作面世,其中有一副是张海迪的个人肖像,绣像下面还绣着张海迪的人生格言“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说到自己的格言,杨小婷加重语气道:“我的格言是‘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将留下什么’。”这句话是支持她一直走在今天的最大动力。

上一篇:基于移动IPv6的安全研究 下一篇:肿瘤医院里的康复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