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时间:2022-05-26 06:27:16

摘要: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临床上常见的有脐炎、败血症、心包炎、气囊炎、眼结膜炎、肉芽肿及输卵管炎等特征。随着养鹅数量的增加、密度的增大,本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鹅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文章论述了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关键词:鹅大肠杆菌病;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57-1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也存在于健康鹅和其他禽类的肠道中,当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严重寄生虫感染等而使肌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引起感染发病。

2010年6月中旬,农安县某养殖场突然发生种鹅产蛋率下降,孵化率下降,雏鹅相继出现腿瘸,腹泻和死亡现象,发病率达到20%。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诊断等,诊断为鹅大肠杆菌病。

1 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青饲料不足、维生素A缺乏、鹅群过度拥挤、闷热、长途运输等因素,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雏鹅发病常与种蛋污染有关。成年母鹅群感染发病时,一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至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后本病也停止发生。流行期间常造成多数病鹅死亡。公鹅感染后,虽很少出现死亡,但可通过配种而传播本病。

2 临床症状

2.1 脐炎型 临床上见于1周龄以内的幼鹅,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病鹅精神萎顿,不吃或少食,怕冷,缩颈垂翅,眼半睁半闭,腹部膨大,脐部肿胀坏死,常蹲卧,不愿活动,病雏常于数日内败血死亡或因衰弱挤压致死。

2.2 关节炎型 临床上多见于7-10日龄的雏鹅,偶尔亦见于青年鹅和成年鹅。病雏鹅趾关节和跗关节肿大;常见跗关节周围红肿,患肢跛行,不愿着地,运动受限,触之肿胀部位有波动感和热痛感,病鹅饮食欲不振,由于取食困难,逐渐消瘦衰竭死亡。青年鹅、成年鹅患病严重的通常被迫淘汰处理。雏鹅病程为3-7天,青年鹅和成年鹅病程可达10-15天以上。

2.3 眼炎型 多见于1-2周龄的雏鹅,发病雏鹅结膜发炎、流泪,有的角膜混浊,病程稍长的眼角有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封眼,病程1-3天。

2.4 肉芽肿性 多见于青年鹅或成年鹅,病鹅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拉稀、行动缓慢、常落群、羽毛蓬松、最后衰竭而死,病程1周以上。

2.5 生殖器官炎型 多见于成年公、母鹅。患病公鹅,红肿发炎,常脱垂,病程长的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干酪样坏死结节或痂块。患病母鹅开始产蛋减少,产软壳或薄壳蛋,继而停产。病鹅食欲减少或不食,病初饮欲增加,后废绝,腹部膨大下垂,易恋巢,行动迟缓,严重者呈企鹅姿势。大便拉稀呈黄白色或带黄绿色,有时排泄物中混有蛋黄,蛋白或变性的凝固的絮状碎片,逐步消瘦,衰竭死亡。病程7-10天。

2.6 败血症 多见于各种日龄的鹅,但以1-2周的雏鹅多发。常突然发生,最急性的则无任何症状出现死亡。发病鹅精神欠佳、吃食减少、饮欲增加、羽毛蓬松、缩颈眼闭、大便拉稀、常喜卧、不愿行动,部分病鹅出现呼吸道症状,眼鼻常有分泌物。病程1-2天。

3 剖检变化

(1)卵黄囊膜水肿增厚、卵黄吸收不良、卵黄稀薄、腐臭,呈无褐色,或内有较多的凝固的豆腐渣样物质。喙、脚蹼常干燥。(2)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呈纤维素性性包炎,气囊混浊,表面有纤维素渗出,呈纤维素性气囊炎,肝脏肿大,表面亦有纤维素膜覆盖,有的肝脏伴有坏死灶。病程稍长的腹腔内有淡黄腹水,肝脏质地变硬。肠道粘膜轻度出血,鼻窦腔内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3)病死产蛋母鹅剖检可见卵子变形、变性,腹腔内有较多的腐臭卵黄碎片,肠环间粘连。输卵管扩张,内有腐臭的凝固的卵黄和蛋白。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料采集 败血型的心、心血、肝;感染的鸡胚;脐炎的卵黄物质;眼型的眼内脓性或干酪样物;关节炎的关节脓液;输卵管炎、腹膜炎的干酪样样物等。

4.2 检验程序

4.2.1 染色镜检 用铂金耳以无菌操作的方法抹片或直接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成对或单个存在的阴性短杆菌。

4.2.2 分离培养 将病料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37℃温箱中培养24h观察可见如下结果:

4.3 致病性试验(动物试验)是用来判断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是致病性的,还是非致病性的,以及大肠杆菌的毒力如何?

(1)用大肠杆菌24h的肉汤纯培养物,给3-5日龄的雏鹅腹腔注射0.2-0.3ml/只。(2)用灭菌生理盐水轻轻洗去麦康凯平板培养物1:10稀释,给小白鼠腹腔注射0.2ml/只。然后观察实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从而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进而根据死亡只数及时间来判断大肠杆菌毒力的强弱。期间设对照组。

4.4 注射菌种的回收 取死亡小白鼠和雏鸡的组织、触片、染色、镜检及划线接种,应分离到与接种菌完全一致的病原菌。

5 预防措施

(1)消除不良因素。如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密度适宜,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等。(2)公鹅在本病的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种鹅繁殖季节前,应对种公鹅进行逐只检查,凡种公鹅外生殖器上有病变的,一律淘汰,不能留做种用。(3)做好孵坊和种蛋的消毒工作,种蛋要避免鹅粪污染 ,以防止胎盘传播。(4)免疫接种。由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很多,因此,应使用多价大肠杆菌苗进行预防。母鹅产蛋前15天,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然后将其所产的蛋留做种用。雏鹅7-10日龄接种,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

6 药物治疗

(1)可用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进行预防和治疗,但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非常强,因此,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2)注意饲料中添加多维素和微量元素,以提高鹅体的抗病能力。也可添加大蒜素,改变肠道环境,增加肠道有益菌。

上一篇:肉牛常见传染病综合防治技术 下一篇:试论生猪高热病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