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建筑构造设计的探讨

时间:2022-05-26 01:49:38

四合院建筑构造设计的探讨

摘要:近些年,我国大力推广民族传承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建筑,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日益受到重视,划为城市保护范围,从而推进了一些新型四合院工程的开发和建设。为了保护北京地区的传统风貌,保护四合院建筑,新东城和新西城两个新建区对于保存比较好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逐步开展修复工作,而内城区中具备新改建条件的地区已经复建了一些传统四合院,正在逐步恢复古都原有的风貌特色。

在北京四合院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新建、翻建还是修缮,为了保存北京四合院特有的建筑格局和传统风貌,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完成每一项设计以及每一个施工细节,注重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同时满足时代特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处理和解决一些古建筑传统技术与现代建筑材料的结合使用问题,并解决部分传统施工工艺和现代材料的变化和技术处理的方法,同时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并保持着传统四合院形式的布局和外观形式,也保留原有四合院建筑的特有传统风貌,最后建造完成一个合格的北京四合院工程。

为了继承和弘扬文化遗产和保护古都风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传承四合院的工艺和特征,保留原有四合院的特色,满足现代的使用功能,为今后四合院的传承和发展继续努力。

关键词:四合院,传统风貌,建筑,构造设计

随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北京作为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古都风貌的四合院建筑的保护和翻建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原有的四合院因年久失修已经破破烂烂,成了危房,大部分已经被私搭乱建的建筑包围和埋没,失去了四合院应有的建筑格局和特色,成了老百姓所说的“大杂院”。

为了保护北京的传统风貌,保护四合院建筑,国家及北京市多次颁布了保护名录,对于保存比较好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正在被修复,具备新改建条件的地区复建了一些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北京正逐步恢复古都原有的风貌特色。

目前四合院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种,另外一些钢结构也逐步发展起来,外观形式为古建传统形式,在内部使用功能上,包括给排水,消防、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电视电话、网络等设施也越来越完善。这样既保护了四合院建筑的特色,也满足了使用者的要求,改善了居住条件,同时也可传承建筑文化,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1 四合院的历史沿革及风貌

1.1 四合院的发展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目前北京地区大多遗存的四合院为清代四合院,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被保护起来,划为城市保护范围,而一些新的四合院工程也正在开发和建设。随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北京作为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古都风貌的四合院建筑的保护和翻建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原有的四合院因年久失修已经破破烂烂,成了危房,大部分已经被私搭乱建的建筑包围和埋没,失去了四合院应有的建筑格局和特色,成了老百姓所说的“大杂院”。

北京四合院目前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迅速发展,成片的四合院各自独自围成一个院子,被胡同分割成片。在新的规划中,新东城、新西城两区的危旧房改造及拆迁的过程中涉及的部分四合院被翻建和维修或异地复建。经过这些修缮、翻建、复建的四合院弥补了院内消防及室内采暖等功能设施方面的不足,外观形式及做法仍保留着传统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从内部空间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四合院的建筑,蕴涵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不论从选址、定位、尺度、选材及用料都极尽讲究之能事,既体现了古老的中国建筑的传统和风俗,又严格地遵循着指导中国千百年来的风水理论,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四合院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处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起居方便,通风采光十分理想。因为全封闭式宅院,私密性强,院内可以植树栽花,饲养鱼鸟,叠石造景,不但舒适宜人,在这繁华都市里,更能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持传统四合院形式的布局和外观形式,保留原有建筑的风貌,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传承的建筑代表,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四合院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目前北京四合院在建设过程中,在不改变四合院传统风貌和特色的情况下,增加了地下室结构,扩大了使用空间。在满足人们日常起居生活方面,增加了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辅助设备,如采用地采暖施等设施取代传统的木炭采暖和烧炕的方式,节能环保方便舒适;又如在四合院内增设现代化厨房和卫生间等各项设施,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这样使四合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继承了传统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1.2 北京四合的布局

传统四合院一般由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由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以及四周围合的卡子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位于宅院东南角的"巽(xùn)"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五间(三正两耳),东、西房各三间;南屋不算大门四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十七间。若按每间12m2左右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约200m2。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北京的四合院在整体上,南北长,东西短。在长宽的比例上,北京四合院基本是是l:1。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同,大致可分为小四合、中四合、大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卧砖到顶,起脊瓦房。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五间(三正两耳),东、西厢房各三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形式精致细腻,室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五南五北、七南七北,甚至还有九间或者十一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小型和中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院则是府邸、官衙用房。但无论哪种规模的北京四合院,基本都是由上述几种单体建筑组成的院落,具有自己独特的北京四合院的特色。

2 建筑构造设计

在北京,传统建筑工程目前主要有传统建筑的修缮、翻建,传统四合院的仿建,仿传统建筑等类型,结构形式以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还有部分是混凝土与木结构相结合的结构,随着一些国内知名楼盘的建设,附属建筑采用传统样式的风格作为装饰外观也越来越常见,如采用钢结构的骨架,外饰古建筑样式等,把古建筑外观作为了建筑的外装饰。

在北京,四合院在翻建的过程中,为了扩大使用空间,多数四合院新增了局部或者全部地下室结构,地上部分仍保留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了现代建筑的设计和传统古建筑的风格,为了更好的把古建四合院的自身特点和传统风貌完好的保留下来,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还要继承传统的施工工艺和充分运用古建传统材料,建筑构造设计主要有基础、墙体、主体结构、屋面、门窗和油漆彩画等部分。

对于每一个工程,地理环境和施工环境都各自不同,但是建筑风格都属于四合院建筑特有的风格,下面就在设计中的涉及的一些应注意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墙体砌筑

国家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需要各单体建筑墙体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材料做法,又不影响室内装修,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处理保温材料与墙体连接的细节等问题。

四合院的正房、耳房、厢房、倒座房等墙体按部位主要有前檐槛墙、山墙、后檐墙、腿子等部位,其中山墙、后檐墙、腿子又分为上身墙和下碱,下碱或槛墙多采用(大亭泥)干摆墙,上身部分采用(小亭泥)丝缝做法;衬里墙采用的材料比较多,有加气混凝土砖、页岩砖、灰沙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等,墙体外观一般采用古建传统工艺技术和古建传统材料,基本保持着传统的做法。

四合院墙体的厚度通常在500mm左右,其中建筑的山墙最厚,厚度可达到600~700mm,因此如何减少墙体厚度,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满足保温要求,是构造设计面临的问题。所以,四合院建筑墙体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外侧干摆或丝缝部分是由古建传统材料砌筑,里侧的背里墙体采用操砖砌筑,背里墙体与干摆或丝缝墙要留有20mm左右的灌浆口,来灌注水泥浆,外饰墙体与背里墙体要求有可靠地连接,通常采用拉结筋来满足。墙体中部,可放置保温材料,通常采用EPS板或XPS板。

2.2墙体的保温构造

随着近几年保温节能工程的推广,在四合院的翻建、复建过程中,逐步开始采用古建筑传统施工工艺与保温材料逐步相结合的做法。

外墙外保温的做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的比较普遍,但是在古建筑施工中目前采用的还不是很多,因为外贴仿古青砖的方式认同性较低,认同传统装饰风格的人们还是喜欢真正的青砖砌筑方式的外立面。对于外墙内保温做法,因保温层内置会影响室内装修效果,故也不适合采用。

因此将保温材料设置在墙体中间形成外墙复合夹心保温形式,这样既满足了为外墙古建传统做法,又达到保温节能的作用,同时没有影响室内装修和室内的使用空间。

在处理类似墙体的构造,通常采用将保温材料设置在古建墙体与衬里墙体之间的做法,保温板与背里墙体可采用聚合物砂浆粘接也可采用固定钉固定法,并与背里墙体用S型拉接钢筋固定,拉接钢筋@500~600mm;保温板外侧设置Ф4~6mm@400~600mm的钢筋网,同时用S型钢筋@500~600mm连接外侧古建传统材料――亭泥砖(大亭泥砖、小亭泥砖),砖体的内表面切割成沟槽,其余五面按传统工艺磨砖(俗称五扒皮),拉接钢筋插入砖的上下缝隙之间,然后按@500~600mm灌注1:1水泥浆,施工时要保证水泥浆灌注饱满为止,灌浆施工时要注意保证外墙的整洁不要污染墙面。

这种处理方法比较适用于古建筑墙体砌筑的项目中,不仅能保证墙体内、外连接的整体性、满足抗震设计要求、也满足保温构造的要求。随着新型材料的广泛使用,这种施工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会不断地继续完善。

2.3 屋面工程

在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屋面结构主要有木基层和钢筋混凝土屋面两种。

(1)木基层屋面

在木望板铺完后,采用麻刀灰勾抹望板缝,如果缝隙过大,需要采用木条进行补齐,然后开始做护板灰。

传统屋面的苫背层主要包括:护板灰、屋面泥背、青灰背。望板用麻刀灰勾缝,护板灰通常为大麻刀灰,平均厚度15~20mm,七八成干后,可以继续做下道工序。泥背通常采用掺灰泥,配比为黄土:白灰=5:5,平均厚度50~100mm,分2次完成并压实。泥背完成后约七八成干,开始做青灰背,平均厚度30mm,配比为白灰:青灰:麻刀=100:8:3,麻刀应选用优质材料,压光压实,表面无裂纹。最后掺灰泥(合瓦或筒瓦)青灰背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青灰背层是屋面主要的防水层,因此古建筑屋面传统的做法是没有防水层的,主要靠青灰背和瓦面来起到防水的作用。

目前木基层的屋面在保留传统屋面的做法外,还在青灰背上面增加了一层防水层做法。防水层材料有两种,一种为防水涂料,涂料按照要求涂刷严实,无漏刷处,檐口、博缝等细部涂刷均匀,全部刷到位即可。另一种为卷材防水材料,例如SBS沥青卷材防水材料。由于木材的防火问题,一般采用冷粘法进行施工,防水卷材应垂直于屋脊进行铺贴,前端铺到大连檐上皮的位置,与大连檐钉牢,上面再钉瓦口木,将防水卷材钉牢。在两山处的防水卷材应留出150mm左右,卷下博缝的位置。

(2)钢筋混凝土屋面

钢筋混凝土屋面苫背层的基础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板,为了减轻屋面荷载,多数屋面做法取消了泥背及青灰背层,相应增加了屋面防水层和保温层,这是为了确保屋面的防水效果,也是对传统屋面做法及工艺的改进措施。

(3)屋面铺设

四合院的瓦面一般有合瓦屋面和筒瓦屋面,合瓦屋面的屋脊为清水脊形式,筒瓦屋面多采用过龙脊形式,虽然屋面工程在苫背层做法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屋面还是遵守传统的施工工艺做法,采用掺灰泥(合瓦或筒瓦) ,瓦面的整体外观依然为古建传统式样。

当屋面坡度陡而且长度大于5m时,为了防止屋面瓦件的下滑,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滑措施,通常采用在屋面设置钢筋网,将瓦件与钢筋网用铜丝栓牢。具体做法如下:钢筋网采用Φ6钢筋焊接,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预留的钢筋橛(现浇屋面预留S型、L型钢筋)进行焊接,钢筋网的横向筋和纵向筋之间进行焊接或绑扎。横向筋@600~900,纵向筋@500~800mm。纵向钢筋的设置位置应根据前檐瓦口木的排分位置,最好选在盖瓦的位置。

铺设瓦面时,事先在筒瓦和底瓦的后尾部打孔,孔的大小为Ф4mm左右,筒瓦和盖瓦每@400mm用铜丝栓牢,位置可以成梅花形,相互错开。檐头处自第一块瓦开始栓第一道,第二道与第一道间距可以适当间隔近些,中间按相隔400~600mm均分瓦面,然后栓牢。脊根处的瓦件一定主意要栓牢,以免瓦面整体下滑,时通常采用传统的泥进行,最后瓦面刷灰浆。

的技术关键问题:预先在筒瓦和板瓦的后尾打4mm左右的孔,不要破坏瓦件,然后采用14#铜丝将瓦件与钢筋网栓牢。檐头和脊根处,每隔3垄瓦以梅花形错开并用铜丝栓牢。

的传统方式是采用掺灰泥,就是白灰和黄土的比例为3:7调和而成,这是传统的瓦瓦工艺。曾有工程采用水泥砂浆瓦瓦,认为水泥砂浆的粘接强度比掺灰泥高,瓦与瓦之间应该更加粘接牢固。但是经过实践证明,水泥砂浆存在着以下缺陷:如果瓦件有问题时需要更换,水泥砂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强度,对于瓦件的拆卸都很难,会因为局部一、二块瓦件的拆卸问题,破坏更多的屋面瓦,增大了维修范围,因此近些年的四合院工程中屋面还是采用传统材料和艺进行施工,采用掺灰泥进行瓦瓦和调脊。

传统四合院的屋面防水层主要为青灰背和瓦面,现在的屋面增加了新型防水材料,防水层多选用SBS等新型材料,是对屋面防水采取的新措施,这样传统的青灰背可以减薄至20~15mm。

2.4基础台明的砌筑

四合院单体建筑的台明及台阶一般采用青白石,包括台明石、陡板石、埋头石、垂带、台阶踏步、砚窝石等石活。

台明、陡板的背里墙一般是由基础墙直接砌筑上来的,但是,基础墙砌到室外地面的标高时,应考虑陡板的尺寸及陡板所用的材料的尺寸留出面层的位置,这时基础墙起到了古建墙体背里墙的作用,因此在砌筑基础墙的时候高出地面的部分应考虑石材的安装尺寸。另外,还应考虑在台明的转角处预留出埋头石的位置,依据设计图纸埋头的厚度,常规的埋头尺寸为130~150mm厚,上面的阶条石和金边石压在上面,比埋头石宽出5~8mm。石材的安装及与砖墙之间多采用1:1水泥浆灌注,从而保证石材与墙体连接的牢固性。石材安装完成后,石材的剁斧迹工序应在最后一道工序进行,以免表面受到污染。

在四合院的单体建筑中陡板部分一般多采用大亭泥砖或者小亭泥砖干摆做法,大亭泥砖的规格尺寸为300mm×150mm×70mm,小亭泥砖的规格尺寸一般为260mm×130mm×60mm,均为加工砍制后的规格。

通常陡板的高度尺寸是根据台明的高度减去台明石的厚度,长度减去埋头石的宽度,根据砖的规格尺寸和做法重新排砖,个别部分还要现场再次进行砖的加工,必须根据实际尺寸现场加工。

2.5门窗工程

传统古建四合院的门窗多为木制门窗,四合院各建筑的门窗多为支摘窗形式,上边为支摘窗、下面为固定窗。房门多为四抹隔扇门或者四抹单扇门。门窗玻璃为3mm,支摘窗为一玻一纱,固定的部分为单层玻璃窗。纱扇一般为古建传统棂条形式,明间的门一般为隔扇门形式。传统木门窗虽然具有自己的形式和风格,但是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门窗四周的密封性较差,木门窗会随着木材的收缩而使缝隙变大,这样不利于保温,也增加了能耗;木材长时间干缩变形导致和门窗扇变形,开关不易等情况;并且,木门窗在耐候性以及隔音方面也存在着缺陷,难以满足现在居住功能的要求。

为了保持古建传统门窗的外观形式,还要达到节能保温、隔音、耐候等效果,一些新型的门窗材料和工艺开始在四合院工程中进行运用。部分门窗采用了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门窗的材料,还有的采用了塑钢门窗中空玻璃,在近年来的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施工中与门窗厂家协商按照古建传统门窗的样式进行加工制作,颜色与外檐油漆的颜色协调统一。门窗的边框可以采用木抱框材料和工艺,预先安装。木抱框与柱固定后,窗扇部分可以采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既能达到保温的效果,同时还对传统材料的缺陷有了一定的改善。

另外,也有一些采用双层窗的设计实践,外侧采用古建传统木窗,内侧采用新型材料来达到保温、节能的效果,做成双层窗的形式,既不影响古建外观,又达到了保温、节能的目的。

3 结语

上述几个问题是我们在四合院工程建设当中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已完成四合院工程的一些总结,不是很完善。四合院工程经过修建或者修缮之后,既保留了四合院外观的古建风貌及传统的施工工艺,又应用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在每一细节的施工工艺也有进一步的改进,例如墙面外观、保温节能屋面、院内消防等方面的技术处理更加完善。

在今后的四合院的修建中,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注重的不仅仅是工程中的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还应重视更加重视古建四合院独有特色的继承和发展,最后经过修建完成的北京古建四合院应该是仿古或传统的四合院中的精品,不应该是一座粗制滥造、失去传统特色的四合院工程。

北京古建四合院已经成为北京地区的一种文化产业,也是特有的古建筑之一,做为建造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去遵循传统四合院的建筑特色,与古都风貌相一致,为继承和发扬北京古建四合院的传统特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炳坚.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2] 马炳坚. 北京四合院建筑.

[3] 王其明. 北京四合院.

[4] 刘大可.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造技术.

[5] 08BJ14-4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 北京四合院建筑要素图.

[6] GB 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上一篇:一级公路大中修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 下一篇:互联网旅游文化的内容生产与媒体分发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