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时间:2022-05-26 06:27:00

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舒兰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系统的职能作用,因地制宜,扎实工作,为全面提升舒兰市农机化装备水平,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当前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农机推广的发展 市财政只能负责发放工资和少量的办公经费,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高产示范等所需经费没有来源,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虽然对推广的经费保障有明确规定,但是财政经费不足,没有完全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1.2人员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偏低 外行人占一定比例,一些农机推广单位的部分人员不是学农机专业,进而影响基层农机队伍的充实更新。知识老化,文化水平低,专业素质差,农机推广科技人员现有的知识已跟不上现代农机化的发展需要,不适应农机推广工作。

1.3推广形式单一,与农业生产方式不相适应 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已由增加产量向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转移,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与生活的改善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目标;推广工作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纵深发展,并逐步拓展到农业推广咨询服务等。

1.4农机科研成果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农机化推广部门与农业科研等单位缺乏有效的配合,相互之间联系少,合作少,形成推广与科研脱节。一方面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急需转化,另一方面推广部门又找不到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导致许多成果没有转化现实生产力,造成科研成果的浪费。民营科研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单位,市场潜力比较大,竞争力比较强的推广项目具有较强的优势,但由于没有建立较完善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技推广激励机制等政策,制约了科技成果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导致农机作业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

2.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建议

2.1抓好培训,提高素质 农机化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及农民用户的素质十分重要,也是农机推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都根据实际情况做计划,邀请有实践经验的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及厂家的技术人员做系统的讲解,利用农闲时间,对基层推广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加快技术推广进程。

2.2抓科研成果,加大资金投入 主要体现在现有各项成果转化和推广政策、法规宣传不够;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不够;重点项目宣传不够;典型事例经验宣传不够。由于宣传不到位,基层对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观念与理解差异较大,存在理解与实践脱节现象。因此,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集资、农民自筹为主体,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如无息贷款、购机补贴等形式,加大投资力度,使科研成果早日转化生产力。

2.3抓现场会演示,推进农机化技术的普及 农业机械现场演示,解决了“耳听是虚,眼见为实”问题。根据农作物生长的不同特点,适时召开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农业机械化现场会,不仅为各地提供了新颖先进、作业效果好的机具,同时也为各地提供了实际考察、机具选型的机会,为舒兰市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普及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还应注意到参加现场会的大部分是领导,而真正要购买机具的用户看不到新机具,这今后推广工作中要改进的问题。

2.4抓好农机综合服务 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向广大农民传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农机技术和产品;提供优质售后服务,与驾驶操作人员零距离接触,实行“三包”服务及时到位;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在电台举办技术讲座、开通热线电话、设立咨询服务处等,热心解答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提出的各种农机技术问题;提供优质化的技术服务,在农忙季节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街、村和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请机具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对机具进行调节和维修,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俄罗斯农业现状及中俄农业合作潜力 下一篇: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 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