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管理

时间:2022-05-26 05:00:00

略谈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管理

[关键词]电算化 会计工作 微观管理

电算化工作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本文主要阐述微观管理,微观管理是指各个企业、事业单位在遵循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电算化会计发展规则、制度等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设立组织机构和拟定有关制度的管理活动。它是指各企业事业单位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后进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既对电算化会计工作中的人、财、物等各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电算化后的会计工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必须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管理、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

第一,人员管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有以下几类人员构成: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编程调试员、系统管理员、专职会计员和专职分析员。一般来说,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和编程调试员统称系统开发人员。在一般单位的规模不是很大或无需特殊编写程序,开发软件的机构可以不设系统开发人员而使用现成的财务软件。

(1)系统管理人员是执行系统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精通本单位的财务和会计业务,应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应熟悉本单位所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一般由具备条件的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

(2)系统操作人员是指有权进入当前运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并调用系统生产部分功能的人员。操作人员是熟悉本单位财会业务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在用系统的使用,并能熟练录入所需数据,其职责主要包括负责系统的数据登录,数据备份和输出账表的打印工作。

(3)数据录入员负责录入数据的人员即为数据录入员,数据录入员应对会计业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知识,熟练地录入规定数据。其职责包括检查专职会计人员提供的数据的审批手续,对非法数据不得录入;严格按照专职会计人员提供的数据进行录入。

第二,操作管理是指对计算机及系统操作运行的管理工作,其主要体现在建立与实施各项操作管理制度上,操作管理的任务是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按规定录入数据,执行各模块的运行操作,输出各类信息,做好存档数据的备份及系统发生故障时的恢复工作,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有效、正常运行。

第三,在维护管理方面,实施对系统硬件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排除和恢复运行,较大的维护工作一般是由销售厂家承担的,使用单位一般只进行些小的维护工作,如果用杀毒软件,要注意软件的升级问题。

第四,档案管理电算化后,会计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薄、报表、凭证、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系统开发中形成的各种文档及其他会计资料。

第五,财务管理电算化后的会计工作,无论是固定费用还是变动费用,都大幅增加,各种计算机及配套设备会增加大量的固定费用。必须加强电算化后的财务管理,合理配备、降低费用,人员要减少。对电算化系统运行所需的材料采购、领用要有控制手续。

(作者单位:吉林四平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

上一篇: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治理对策 下一篇: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