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三点思考

时间:2022-05-26 04:59:56

关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三点思考

摘 要:农产品流通关系国计民生,特别是与百姓一日三餐息息相关,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三点思考:首先,农产品价格高不等于流通成本高,应理性对待这两个概念;其次,从供应链角度解剖农产品流通成本构成要素,探寻流通成本高的真相;最后,从供应链局部改善和整体创新两个角度提出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成本;供应链

(一)农产品价格高不等于流通成本高

近几年,关于农产品流通成本高的言论甚嚣尘上,特别是新闻媒体关于“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报道普遍将矛头直至流通环节,认为农产品价格发烧的主要原因在于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然而,对于这个热点问题需要冷思考,流通成本高的确会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但农产品价格高不一定等同于农产品流通成本高。终端零售价格除了受流通成本的影响外,还取决于诸多因素:(1)生产成本因素,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雇工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从源头上推动最终价格上升;(2)通货膨胀因素,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保证充分就业同时,也会引发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后果,在物价普遍上涨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3)供需失衡因素,农产品具有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的特征因而理论上导致“蛛网模型”的发散,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民往往以前一年的市场信号为参照,地方政府也缺乏“反周期”调控措施,导致前一年价格高的作物种植面积瞬间叠加,前一年价格低的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削减,人为放大供需矛盾;(4)投机炒作因素,背后推手既有社会游资,也有预期未来市场会走强的种植户本身。

因此,农产品价格高与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是两个概念,不能通过直接比较田头采购价格与最终销售价格来判断流通成本高与否。

(二)农产品流通成本构成

尽管农产品价格高不等同于流通成本高,农产品流通成本高却是不争的事实,借鉴孙侠、张闯的方法,通过分解从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环节,如图一所示,可以对农产品流通成本构成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从总体来看,农产品流通环节多、链条长,从地头到餐桌一般至少经过四个流转环节,而每多一个环节就多一次成本加成,导致整体流通成本上升。对于是否应该缩短流通渠道,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尽一切可能减少流通中介环节、缩短流通路线来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另一种观点认为流通环节多与少是相对的、动态的,应该由市场竞争来决定,不能片面强调减少流通环节。作者个人倾向第二种观点,历史上商业的出现就是通过减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的次数和降低双方信息搜寻成本来减少交易出本,尽管中间商会从中加价赚取利润,但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会淘汰低效的商业组织,因此流通环节多与少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不应该主观要求缩短流通环节。

从具体流通环节来看,农产品供应链的起始端是农业生产者。从目前中国现状来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依旧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农业生产企业等生产性组织虽然日益得到重视但是并未得到全面推广,仍存在大量的小规模农户直接与大市场对接。一方面,个体散户在与产地批发商或经纪人进行谈判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势力不对等等诸多原因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往往田头批发价格较低,散户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产地批发商为了与众多的散户进行对接需要耗费更多的信息搜寻成本、合同签订成本、关系维护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直接导致初始环节的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

从农业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流通过程中,流通成本主要体现为每一环节流通主体的自身运营成本以及流通主体之间的物流成本。

综上,从地头到餐桌的流通费用是由供应链上各流通主体自身运营成本和各流通主体之间物流成本构成,不管是单一流通主体运营成本上升,还是供应链冗长下的流通主体数量增多,都会导致整体流通费用的上升。

(三)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3.1立足于供应链局部改善

上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对农产品流通成本进行解剖,同理,要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应该对症下药,针对供应链上的薄弱环节或者说低效率环节进行改善。

首先,针对供应链起始端即农业生产者组织化程度低,相应的对策是进一步推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农业企业等组织,提高农业生产规模、规范农业生产过程。一方面,农业生产规模上升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有利于统一标准、建立品牌,从而可以获得品牌溢价、促进农民增收,也便于进行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供应链管理创新。农产品建立品牌的有三个好处:品牌可以形成差异化,提高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当其他同类产品出现质量隐患或食品安全问题时,由于品牌自动进行市场区分,所以可以保护本品牌的产品不受波及,从宏观角度出发,建立农产品品牌避免了个别突发事件扩张为区域事件甚至全国性事件,有助于维护市场稳定。

3.2立足于供应链整体创新

由于农产品流通过程存在许多刚性费用,从供应链某一环节入手,流通成本降低空间有限,更为长远、可取的办法是进行供应链管理创新,重塑农产品流通过程。

主要是建立双向互动供应链、提高流通渠道利用效率。为了提高流通效率,不一定要绝对地缩短流通渠道、降低流通费用,通过提高流通渠道的利用率同样可以达到目的。以南京苏果为例,按照市-县-中心镇-行政村的梯度逐步建立由直营店和加盟店组成的城乡一体化连锁商业网络,通过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合作,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由连锁网络将优质农产品输送到城市,与此同时,通过集中城市与农村的需求统一向制造企业采购消费品,降低采购成本,由连锁网络将物美价廉的消费品输送到农村。理论上,建立城乡双向互动流通系统有三种途径:(1)大型零售企业后向一体化,在现有城市商业网络的基础上向周边农村市场辐射,自建集消费品销售与农产品采购为一体的门店网点,或者与农村地区的夫妻店签订合作协议,由夫妻店作为农产品采购站从而省却大型零售企业新建网点的资金人力等投入,而大型零售企业则充当夫妻店的消费品供应商从而降低后者进货成本;(2)农业生产组织前向一体化,譬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社团成员集资后在农村建立经营日用品的杂货店、在邻近城市建立专营生鲜农产品的专业连锁店,从而实现城乡对接;(3)大型批发企业纵向整合供应链,联盟农村的夫妻店与城市的连锁零售企业,利用第三方或者自建物流渠道,实现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结合现实来看,大型零售企业由于基本完成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拥有丰富的零售经验,介入农村市场的成本相对较低,是三种途径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方式,苏果正是此模式下的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孙礼照.我国农产品蛛网模型发散分析[J].管理世界,1990(5):124-129

[2]宋则.对农产品流通成本真相需要再认识[N].经济参考报,2011-07-27

[3]胡德春.降低农业产业化流通成本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 3(11):46-49

上一篇:圆度检测过程中的不同评定方法 下一篇:民族口述传统资源整合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