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教学融入生活

时间:2022-05-26 01:08:52

让品德教学融入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要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走出教室,观察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书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教育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学习“认识四季”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森林公园里、田野里去观察,并给他们布置任务,如让他们在课堂上说出春天的样子、画一幅关于春天的画。学生明确了任务,就会细心观察、感受春天的变化,同时了解大自然,养成善于学习和观察的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较少。如对日常生活中待人的礼节、生活自理的能力、紧急情况下求助和自救的能力、交通安全标志的认识等有所欠缺。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常常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体验生活的目的。

如教学“善待他人”,在“如何善待他人”环节上,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进而设计一些场景,让他们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随机进行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善待他人应该是以爱为出发点,去欣赏他人的优点,用平和的心态去发现他人的长处。

三、模拟表演,再现生活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模拟”生活,让生活中的情景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从而获得新的生活体验。品德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在引入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后,还要挖掘情景中蕴涵着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探究中获得价值判断。如教学“家庭安全不能少”时,可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事例,制作问题情景让学生辨析对错,同时巧妙地把本班一些学生的名字编入示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很快调动起来,并积极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在与教材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使学生对“家庭安全靠预防,遇到灾难适时机智自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换言之,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近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作者单位 山西省寿阳县北大街小学

上一篇:允公允能 巍巍南开 下一篇:课堂生成性资源应用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