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5-26 12:16:13

关于加强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工商所是工商部门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主体,是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武汉市工商局黄陂分局积极适应“两费”停征、工商职能转型的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职责明晰、运转顺畅、办事高效、监管有力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强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工商所行政执法主力、消费维权尖兵、服务社会前沿、展示形象窗口的作用。

一、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黄陂分局的情况看,基层工商所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基础建设、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离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一)机构设置规划的局限性。工商所承担着服务发展、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费维权等任务,领域广、头绪多。在内部机构设置上,未从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科学设置,因而机构交叉重叠,职责模糊不清,在履职过程中往往出现撞车现象,看似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却存在着职责的边缘化。如有的工商所设置巡查组、执法办案组,巡查组对巡查中发现的违法经营行为可立案,办案组也可立案。可能会出现二者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出现监管盲点,造成执法资源的浪费。

(二)制度设计上的不协调性。在制度的设计上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把握不住工作规律,缺乏系统性、周密性、可操作性。

(三)人员配备比例上的失衡性。一是辖区面积的大小与人员数量配备失衡。二是监管对象的数量与人员配备失衡。三是执法人员所承担的多岗与专业化要求的失衡。新形势下市场监管要求人员专业化,而现实中却存在一人多岗。

(四)干部教育培训上的单一性。基层工商所培训工作虽然年年搞,定期抓,依然存在着在培训内容上的零散性、方式上的教条性、机制上的不连续性等现象,致使培训工作不适应干部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大打折扣。

二、加强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途径

黄陂分局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强化整体布局,着力解决机构设置交叉重叠问题;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协调不顺畅问题;优化资源整合,着力解决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问题:健全培训机制,着力解决培训效率不高问题,提高了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布局。根据“三定”方案的要求,分局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工商所的职能定位,按照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原则,合理规范工商所的内部岗位设置和职责。工商所岗位设置主要包括内务管理、巡查监管、执法办案、消费者申诉举报等,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工商所内设综合组、监管组和办案组。综合组负责登记办照、档案管理、内务管理等;监管组负责申诉举报受理、监管巡查、专项治理等;办案组负责查办案件。全系统基层工商所在机构设置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二)健全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在工商所制度的设计上,分局力求做到精细,使每项工作都有专项制度,每件事情的落实都有专门记载,每项职责都有专人负责,每个阶段都有工作重点。相继配套制定了诸如工作纪律、内务管理、市场巡查、登记监管、行政执法等22项工作制度,形成了涵盖各项工作的制度链,从人的行为风纪规范到岗位技能学习提高,从岗位工作目标到岗位职能履行,从年度工作计划到月度工作执行,从重点项目的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开展,从市场监管到登统录入,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如《市场巡查工作制度》,详细地规定了巡查规程、巡查职责、巡查方式、行政处罚、巡查监督督考核4个方面18项具体要求,使得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以至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知晓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目标和要求是什么以及违规责任,工作有时限、有规则、有目标、有要求。

(三)整合资源,优化队伍结构。按照有利于廉政建设,有利于激发队伍活力,有利于推动工作的要求,分局有计划地实行轮岗交流。一是通过挂职下派交流干部。对长期工作在机关而又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安排到基层挂职锻炼,对挂职锻炼的同志严格要求,多交任务,多压担子,注重在实践中加强对挂职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和考验。几年来,分局共下派15名机关人员到基层工商所挂职锻炼。二是通过轮岗交流干部。针对中心城区干部不愿到乡(镇)基层所去的状况,分局制定了《中心城区工作人员到乡镇基层工商所轮岗交流制度》。三年来,分局从中心城区交流到乡镇基层所共计60人,为乡镇工商所输送了新鲜血液。

(四)健全机制,强化学习培训。一是学习培训制度化。分局在基层工商所推行了“一日一题”、“一周一学”、“一月一讲”、“一季一考”的学习制度,保持学习培训的连贯性。二是学习方式灵活化。大力推行“互动式”教学。实行干部职工轮流授课,营造参与、互动、共享的学习环境;积极推行“菜单式”教学,根据干部职工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工作职责,确立干部学习内容,做到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增强了学习培训的针对性。三是学习机制长效化。分局制定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学习培训督察机制、学习培训指导机制。如在学习培训上,分局要求做到“五有”:即:有一套培训计划、有一支授课队伍、有一套培训教案、有一套学习考勤制度、有一套读书笔记检查制度,保证学习培训落到实处。

三、全力推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不断发展

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领域宽泛,内容繁多。在推进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中,要围绕提高监管服务效能、健全工作制度、提升能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全力推进,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监管服务高效化。创新体制机制是提高基层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理顺基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监管效能。一是创新服务机制。立足工商职能,服务发展大局,建立健全规范的登记准入机制、高效快捷的服务机制。如制定登记注册工作指导,形成稳定的登记注册工作制度,推行登记注册优质高效标准化服务。建立重点联系服务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推行企业网上年检等,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创新监管机制。适应新时期工商所监管工作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方式和途径,力求达到配置资源合理、执法成本节约、监管效能高效的目的,使监管工作精准化、长效化。三是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工商所是区(县)工商局的派出机构,要树立区(县)级工商局和工商所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建立健全县级工商局与工商所之间的事权分级分工制度、重大疑难问题上报制度、共同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制度,努力建设领导有力、队伍精干、服务优质的区(县)级工商局和职责清晰、履职到位、执行高效、群众满意的基层工商所。

(二)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工商所工作标准化。在制度的设计上力求全面、科学、具有操作性。进~步规范业务工作制度,包括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制度、验照工作制度、12315消费投诉处理制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监管巡查工作制度、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制度、执法办案工作制度等。进~步规范内务管理制度,包括党支部工作制度、考勤制度、党风廉政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做到以制度管人治事,理顺各工作环节间的衔接关系,保证工作规范运行。

(三)着力推进管理创新,实现队伍建设规范化。队伍建设是根本、是保证。一是加强思想建设。紧扣新形势,瞄准新问题,强化理论学习、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干部职工吃苦在先、甘愿奉献的工作热情。二是加强素质建设。积极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分层分类培训,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体验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教育培训效果。要适应干部培训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趋势,积极拓宽教育培训新途径。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着力在提升“五气”上下功夫,即公道正派、坚守清廉,提升正气;积极工作、永不懈怠,提升朝气;博学多识、办事练达,提升才气;创新开拓、敢于负责,提升锐气;淡泊名利、宽容豁达,提升大气。

(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执法装备现代化。坚持循序渐进、适度适用、集中投入、逐步改善的原则,继续对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予以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加强工商所执法车辆、现代化办公设备、快速检测设备等执法保障设备建设,提高监管执法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确保工商所具备与现代监管执法相适应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

上一篇:工商事业转型期市场监管风险探析 下一篇:浅议技术手段在无照网吧查处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