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阅读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时间:2022-05-25 11:30:52

为阅读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摘 要】阅读写作是初中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其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例,具体探讨了在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联想和发散思维,并提出了“夯实基础、创造思维环境—激趣质疑、培养思维方法—大胆联想、突破定势思维”三种可行的教学策略,供广大师生朋友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想象力;发散思维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项基本技能,被称作是语文学科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阅读写作是语文知识中的高级层次,创造性较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教学方法十分关键。笔者认为,联想和发散思维是一种求新求异的独特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十分可行。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

一、夯实基础、创造思维环境

夯实基础、创造思维环境,是训练联想和发散思维的基本层次。思维是在大量的基础知识及经验上进行的,发散思维更是离不开知识这一平台。为此,必须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有着牢固的、扎实的基础知识,为联想和发散思维提供条件。比如阅读教学时,若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可能会遇到字词意思无法理解、句子段落背后的深层含义无法琢磨,对文章的深层蕴意也难以把握,更别提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和进一步探索了。写作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学生没有深厚的基本功底,对写作的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没有更多的范文和阅读量积累,可能在写作时连基本的遣词造句、结构设置上面都有困难,要求达到大胆想象、立意新奇就更难了。所以,必须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为发散思维提供一个广阔、宽松的环境。

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字、词、句、义的学习和巩固,让学生将基本词汇及其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用法,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等,都掌握透彻、理解深刻。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包括阅读中朗读、诵读、快速浏览、精读、品读等技能,写作中措辞、结构组织、语法、表现手法运用等技能。这些基本知识越是丰富、基本技能越是熟练,学生们进行联想和发散思维的起点就越高,角度就越宽,灵感的源泉就越多。

二、激趣质疑、培养思维方法

激趣质疑、培养思维方法,是训练联想和发散思维的较高层次。当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接下来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和质疑引惑,来培养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推动学生联想和思考的好奇心。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这种愿望可以激发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和执着的精神参与到学习探索之中,引发学生的联想和创造。

比如学习课文《紫藤萝瀑布》,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紫藤萝的图片、花朵簇簇的繁荣画面供学生们欣赏。以生动形象、五彩斑斓的画面去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引起学生的质疑:作者在那样一种悲情、痛苦的境遇下,她眼中的紫藤萝会是什么样的呢?紫藤萝这种普通植物与生命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当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去阅读课文的时候,它更能撩拨思维的神经、触动心底的情感,学生们更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心境。学完之后,还可以让学生以《草》为题进行作文写作,训练学生的联想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大胆联想、突破定势思维

大胆联想、突破定势思维,是训练联想和发散思维的最高境界。中国人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凡事喜欢墨守成规、平平稳稳,这样就缺乏了创作的激情。所以,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敢于联想、大胆想象、勇于探索、主动突破的精神,同时善于把握课本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一方面,要培养我们学生的求异精神,对于大家公认、定向思维的事物、处理方式、观点看法,要大胆提问、勇于质疑,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看待。另一方面,要培养求新精神,对于常规化的现象进行反思,对于习惯性的问题多想想为什么,能够突破常规、标新立异。比如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山因高而雄伟、水因深而清澈、住宅因豪华而气派,但是古代文学家刘禹锡却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万事万物,抛开事物的外表而注重其内涵、实质,这这是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典范。

总之,思维和想象在阅读写作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发挥其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积累更多的素材;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新闻,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剖析和评论生活中的现象;鼓励学生多角度、批判性地阅读,发散性、创意性地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联想和发散性思维,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我们的阅读写作教学添花增彩。

参考文献:

[1]曾佐希.发散:多角度联想[J].新作文,2012(2).

[2]董伟.初中语文阅读与作文新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上一篇:小词语演绎大精彩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