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时间:2022-05-25 11:08:37

大黄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连续灌胃给予大黄颗粒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将12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各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大黄颗粒10、5、2.5 g/kg(生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1次/d,连续给药26周,大鼠每周称重,给药结束时测试大鼠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结果 高剂量组大鼠排稀便,体重增长缓慢,精神萎靡,尿蛋白阳性,血糖、氯离子轻度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肿胀。中、低剂量组大鼠各项检测结果未见与用药相关的毒性变化。 结论 大黄颗粒长期连续灌胃安全剂量为≤5 g/kg。

[关键词] 大黄颗粒;长期毒性;大鼠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a)-0004-03

大黄药理作用广泛,《神农本草经》载:“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1-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治疗糖尿病等作用,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在临床上可大量使用[6-12]。据统计,全国8000多种中药制剂中有800多种含有大黄,大多数降脂减肥、排毒养颜类中成药均含有大黄[13]。目前对大黄长期服用的有关毒理学方面报道较少,为探讨其安全性,本项目进行了大黄颗粒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药物

大黄颗粒,由天津现代医药开发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动物

Wistar种大鼠(SPF级),雌雄各半,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试验试剂

1.3.1 生化试剂 尿素氮(BUN)试剂盒、血糖(PG)、丙氨酸肌酐(CREA)等,上海丰汇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2 目测八联试纸带(OCTO TEST PAPER) 广州花都高尔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4 试验仪器

F-820血细胞计数仪、BECKMAN CX4 COULTERTM PR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5 试验方法

Wistar大鼠,体重85~105 g,按体重随机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及对照组,3个剂量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0、5、2.5 g/kg(生药),分别相当于人用临床剂量(0.1 g/kg)的100、50、25倍。每组30只动物,雌雄各半。每日定时灌胃给药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给药26周,给药体积为10 ml/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给药时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每周测体重1次。26周末给药后(每组雌雄各10只)及停药4周后(每组雌雄各5只)动物禁食24 h,用目测八联试纸法测定尿液。股动脉取血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电解质检查。各组动物分别剖取脑、心、肝、肾、脾等脏器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制成HE染色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给药期间,供试品高剂量组大鼠精神萎靡,排稀便,被毛晦暗,中、低剂量组动物被毛光泽,眼、鼻、耳、口、生殖器无异常分泌物,大小便正常,未见有系统毒性症状出现。停药恢复期间,高剂量组大鼠状态逐步恢复。

2.2 各组体重及摄食量的比较

给药26周,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雌、雄动物体重增长缓慢,摄食量减少(表1)。

2.3 各组尿常规的比较

给药26周,高剂量组雌、雄大鼠尿蛋白阳性动物例数增多,其余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2.4 各组血常规、血生化及电解质检查的比较

各剂量组各项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动物GLU、Cl-较对照升高,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2.5 各组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的比较

各剂量组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5)。

2.6 病理组织学观察

各剂量组动物解剖后见胸、腹腔未见出血点及积液,主要脏器大体观察未见明显病变。组织学检查除高剂量组雌、雄动物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外,其余脏器未见与药物相关的病理变化。

3 讨论

大黄,大苦大寒,有泻热通腑、荡涤肠胃之功,临床常用于大便不通、积滞泻痢、里急后重及溏而不爽等症[14-15],是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大黄颗粒是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开发的一种具有泻下攻积、凉血解毒、清热泻火、利湿退黄、逐瘀通经等功效的中药冲剂,使用广泛,对其长期服用的毒性反应、安全剂量等,国内外少有报道,缺乏长期大剂量服用的安全性评估数据,本研究对大黄颗粒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长期毒性评价。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给予高剂量大黄颗粒的雌、雄动物均被毛晦暗、排稀便、体重增长缓慢,考虑是大黄具有导泻作用造成动物腹泻,从而影响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所致。本实验提示大黄颗粒高剂量对动物无致死作用,但腹泻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而明显延缓了动物生长发育;高剂量组尿蛋白阳性数明显增多,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提示长期服用大剂量大黄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应密切监测肾功能;高剂量组血Cl-升高,表明其可能对电解质的分泌和吸收有影响;高剂量动物血糖轻度升高,考虑是大黄含有多糖成分,长期给药导致血糖升高,临床应监测血糖水平,尤其对糖尿病患者。试验期间中、低剂量组动物状态良好,被毛光泽,生长正常,体重增加,大小便颜色形状均未见异常,口、鼻、生殖器等未见异常分泌物,未见毒性反应及死亡,表明大黄颗粒中、低剂量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无致死作用;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检查,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差异,且动物解剖后胸腔、腹腔浆膜光滑,未见出血点及积液,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位置正常,大体观察未见明显病变,开颅后脑膜及脑未见异常,病理组织学检查各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表明中、低剂量对动物的神经、泌尿、心血管等系统无明显的毒性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大黄颗粒给予剂量合理,长期服用即安全。

综上所述,大黄颗粒以剂量≤5 g/kg(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的100倍)对大鼠长期灌胃,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安全范围广。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人们对大黄的认识会日趋深入。

[参考文献]

[1] 李淑娟,董晓华,武海霞,等.大黄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5,11(1):76-78.

[2] 张金喜,林翠茹.大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0,42(5):80-81.

[3] 傅兴圣,陈菲,刘训红,等.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6):1534-1538.

[4] 魏从师,冯晶,王玮.浅谈大黄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47-48.

[5] 刘仁俊.大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2011,9(17):150-151.

[6] 李晓红,李蒙,陶艳蓉.大黄酸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0,25(6):417-420.

[7] Smolarz HD,Swatko-Ossor M,Ginalska G,et al.Antimycobacterial effect of extract and its components from Rheum rhaponticum[J].J AOAC Int,2013,96(1):155-160.

[8] Tsai KH,Hsien HH,Chen LM,et al.Rhubarb inhibi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metastasis via GSK-3-β activation to enhance protein degradation and attenuat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β-catenin[J].Food Chem,2013,138(1):278-285.

[9] 郑晓博,闫洪涛,汤礼军.大黄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3):340-342.

[10] 赵一俊,邓刚,马立彬,等.大黄素前列腺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17-19.

[11] 陈鹏,刘子丹,顾勤.大黄素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34-236.

[12] 曹俊岭,孙玉琦,肖小河,等.对大黄“毒性”的认识与思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2):112-114.

[13] 丁艳,李强翔.大黄素在糖尿病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94-4596.

[14] 丁博文,嵇武.大黄素对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4):183-186.

[15] 唐铭坚,谭礼萍,刘争红,等.大黄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7):886-889.

(收稿日期:2013-04-26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完善职务犯罪立案监督的思考 下一篇: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