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际化应重在理解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不同观点

时间:2022-05-25 06:26:27

大学国际化应重在理解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不同观点

《中国教师》:您认为当前英国一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是否存在困境?

特纳:在英国,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学生可以在每年三月提出申请,同时可以申请五个院校。申请之后,就要参加大学举办的考试。七月,大学会给出录取结果。之后仍然会有很多学生没有申请到心仪的大学,也有一些大学没有找到足够的学生。但最终,每个申请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大学,但未必能进入自己的第一志愿院校。

英国的适龄学生人数也在下降,但这并没有成为大学招生中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18或19岁的青少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大学;二是可以让更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龄较长的人进入大学。现在有很多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选择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我的班级中最年长的学生为67岁,而且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现象。

《中国教师》:您认为大学应当如何实现国际化?

特纳:现在大学正在做的就是招收了很多的国际学生,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这些学生有助于提高大学的国际化水平,但作用并不大。实现大学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让更多的研究者与欧洲国家的学者共同开展研究,进行经验交流是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仅仅与不同国家的研究者进行合作是不够的。很多人对国际化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的,认为国际化就是要在国际期刊刊发文章等等。国际化其实更多的是理解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不同观点。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国际化也并不是简单引入其他国家的知识,而是如何让学生学习到与自身相关的国际化知识。

在大学层面,管理者们并没有做太多事情来推进大学的国际化进程,在我的大学中便是如此。个人、院系、教职工在推进大学国际化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大学的管理者是最不积极的。大学中的教师们却做了很多事情,他们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研究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开展研究。他们甚至与其他学科的研究者进行交叉研究。教师在大学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大学除了为收取更多学费而招收更多的国际学生外可以做更多。

《中国教师》:大学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有哪些?

特纳:在提升教学水平方面,每个教师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你不能告诉一个教师他应该怎样教学。首先,要让教师理解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完全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其次,要鼓励教师尝试新的不同的教学理念。这不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反馈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后写出不希望教师继续做的方面、希望教师可以尝试的方面、希望教师继续保持的方面这三项反馈内容。这样就可以相对简单地获得直接反馈来提升教学质量。

有关大学研究方面的一个问题是,认为研究是完全独立的。我的大多数同事都是时刻在从事科研工作,但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很多教师会记录下学生的表现,会创造新的教学方式,也会在实践中证明哪种方式最有效。教师应当记下教学实践中的新发现,并且发表在刊物上以让更多的人学习。我把这些也叫做研究,但很多人不这么认为。有些教师在开展研究时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没有时间、精力和资助等等。他们往往认为做研究就要设计研究问题,进行访谈和调查等。如果他们可以改变这一观点,能够从日常工作中有新的发现,能够发现课堂上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进行推广,便可以创造更多的研究成果。

对我来说,高等教育的质量体现为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求。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他们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高等教育要做到如何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这也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标准。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增强大学中管理部门和教职工对学生的责任感。学生来到大学并不仅仅为学习、接受某些知识,而是要学会如何构建新的知识。学生需要积极地去思考这一点,大学本身也可以做到更多,但更多的需要教师对每个个体都负有责任感。

《中国教师》: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大学环境?

特纳:我在进入大学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与人交往的问题,因为进入大学便要与各种不同生活经验的人接触。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生活,甚至比花在学习方面的时间更多。因此我认为大学的环境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人。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是由大学支付我的学费,政府给予补助金以做生活费,并且会告知我的父亲读大学所需的费用数目。每个进入大学的人都可以得到政府资助以支付生活费用。现在英国的情况完全改变了,学生需要向学校支付学费。我认为政府应当回到40年前的做法,让每个年轻人可以获得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一样的入学机会。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上一篇:大学可有科研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的分类发展 下一篇:以注意力培养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