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让人满意的课

时间:2022-05-25 04:41:21

【摘 要】无论教育怎样发展,上课存在的价值是不容易置疑的,无论课程怎样改革,也不可能改掉这一重要的环节。而且对上课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教师解读新课标,活用新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知识结构。

【关键词】上课 让人满意 新课程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面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习;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他的这一番话对我的新的课程教学启发很大。

一、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学习局面增多了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平等的课堂气氛。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关系,学生才有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有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肯定的语言多了,学生在宽松了学习环境中,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我。如在《干旱的宝地》一课中的“石油宝库”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包括各类图片),然后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阿拉伯半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区(自然和人文特点)?

(2)后来人们发现了什么资源?主要产在什么地区?

(3)石油大量输出的原因是什么?

(4)石油输出给当地人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5)当他的石油输出国现在靠生产石油创造财富,将来石油资源开采完了,这些国家将如何生存发展?

以上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让每个小组选代表到讲台前进行即兴演讲,每个学生的兴致很高。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尤为精彩,有的学生联想到,等到这些国家的石油开采完以后,他们可以充分利用沙漠资源出口沙子,或利用沙漠特殊景观发展旅游业;有的同学则建议,用石油带来的财富发展其他产业。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也充分发挥了个性与创造性的空间。

二、采取恰当的方法

1.合作学习法

(1)多样化的小组合作。课堂上的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形式展开。比如。在讲《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节时,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进行组内民族资料的收集工作。上课时,每组都展开了各自搜集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服装以及其他实物)。所展示的资料可以说是色彩纷呈、有很多资料在课堂上没时间展示,只能利用课下时间进行交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即促进了同学间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又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的“中国行政区拼合图”制作中,大组不利于发挥学生各自所长,我又将每个大组细分成3个小组,这样可以使每个都有机会参与到制作当中去,从而也增加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小组内分工。能否吸引小组的全部成员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来是小组活动成败的关键,所以,小组内各自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是致关重要的。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组内分工,也可以由小组内同学自行分工。教师在小组内指定组长、支持人、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职务,这样可使一些同学的领导才能发挥,他们会成为小组的核心人物,而其他同学将发挥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行配合。如在讲七年级《山川秀美》第一课时《多样的地形》时,发给每一小组合作单即学生探究工作单。具体内容如下:

学生探究工作单

小组: 记录员: 发言人:

①山区集中在哪些地形区?②山区的优势: 山区的劣势:

③本地区主要属于( )地形单元区

本地区的优势:

本地区的劣势:

解放办法: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轻松掌握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仅如此,角色扮演还可以使部分学生克服害羞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比如:在讲第五单元第二课《身边的故事》时,《走进家庭》节时,安排每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搜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资料。在课上展示时,各组气氛活跃,尤其是负责近现代时期小组,他们以时装模特的形式展了了近现代服饰,并拌有主持人的讲解。又如,在讲第二单元第二课中《气象万千》一节时,各组学生分别扮演生活在不同气候区域的人们,去描绘当地的特点并及时的问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一组扮演的是来自热带沙漠中的人,他们在介绍完自己生活区域的气候特点时向同学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用头巾裹头,穿浅色的大衣服吗?”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各组纷纷讨论,气氛活跃。其他小组也不甘示弱,分别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提出相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3.竞赛辨论法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确定此方法。在讲《季风的影响》时。让学生辩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把全班八一建军节成两组:一组为正方,主张季风利大于弊:另一组为反方,主张季风弊大于利。双方课前搜集资料,课上进行辩论,辩论以方有理有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辩论,学生对课上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时,学生的辩论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4.游戏法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并强调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做到知识内化,情感提升。游戏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和载体。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游戏使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如七年级社会《同学之间》一课,为使学生感受集体中团结的重要。我创设了游戏“踩报纸”。每组选派四位代表,要求随着报纸的不断对折变小,四个人要同时踩在报纸上,学生为赢得比赛,相互配合,通过合作,先是让体重轻的学生踩在自己脚上,后来索性抱起以最小的占用空间。通过亲身感受,水到渠成的得出团结的重要。通过游戏,使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有所体会、有所感悟,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做到知识内化,情感提升。游戏犹如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散发无穷魅力。

三、尽量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而言,以感悟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从生活中引出问题,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如在讲合理的购物方式一课时,把整节课分成三个环节:首先通过价格竞猜活动让学生知道商品的价格受季节、品牌、地点、社会热点等因素的影响,然后让学生分析温州岁末狂购的购物现象,最后让学生扮演当家人,给家人买一份礼物,进行购物体验。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同时通过学习又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四、改革了学生的作业形式

为配合新课程改革,我增加了一些活动性的作业,如绘制学校平面图、社会调查、查资料和小论文等,减少了纯知识书写作业。

以上几点仅仅是我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体会。可以这样说,是新课程在帮助我逐渐成长。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让我们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让我们的心永远飘荡着课改激情,去领略教育这片神奇的大地,让我们无怨无悔、一路痴迷、永远走下去……

参考资料:

[1]《教学偶记》(历史与社会学科),2004.11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上一篇:浅谈经典诵读的教学模式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从阅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