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调查分析

时间:2022-05-25 11:12:54

呼和浩特市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调查分析

摘要:通过对呼和浩特市53 家生物制药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提出生物制药行业中小企业存在产学研合作不足,技术力量分散,人才缺乏,对外开放与合作不足,政策环境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实际,指明了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物制药企业;创新能力;内蒙古

生物制药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药品研发、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无不需要进行科学研究的不断实践和持续创新。一个多世纪以来医药产业的发展史可以说是医药科技创新的发展史,未来医药市场的竞争就是制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尤其是生物制药业,在近几十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呈现着非常积极的发展趋势。2007年国家发改委了《生物制药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生物制药业将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主导产业。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生物制药行业起步较晚,最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元和制药、大堂药业、华蒙金河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华药、石药、中牧集团等相继入驻,目前正在建设的有石药集团万吨青霉素项目和阿莫西林项目、华蒙金河年产2万吨饲料金霉素项目、中牧公司黄霉素预混剂项目、金达威公司维生素B12项目、升华拜克阿维菌素项目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2008年,将生物制药行业确定为呼和浩特地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推进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9年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但是目前呼和浩特地区注册的73家生物制药行业企业,7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业,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本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生物制药行业中小企业现状展开调查,进行数据开展分析。

1.呼和浩特市生物制药行业中小企业创新现状

1.1从业人员及企业家情况

我市生物制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较为活跃。53家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有46家,占86.89%;有从业人员13000多人,平均每个企业有246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500多人,占从业人员的19.59%。我市生物制药企业家具有年轻化、学历高等特点。30岁-44岁的企业家占57.38%,45岁-59岁的企业家占37.70%;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75.41%,具有博士学历的占 11.48%。

1.2产品与工艺创新的情况

1.2.1有超过 50%的生物制药企业开展了产品与工艺创新活动。2009―2011年间,有75%的企业向市场推出了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产品,有 63%的企业采用了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工艺。

1.2.2企业和企业集团是我市生物制药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研发主体。在产品创新中,由本企业和本企业集团研发的占 75%;在工艺创新中,由本企业和本企业集团研发的占84%。

1.2.3 各种模式的创新活动竞相开展。2009―2011年,从产品创新看,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占全部生物制药企业比重分别为34.43%、29.51%和 34.43%。从工艺创新看,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占全部生物制药企业比重分别为 27.87%、29.51%和 26.23%。

1.3 生物制药企业创新活动情况

1.3.1创新活动的形式。我市生物制药企业的创新活动逐渐普及并多样化,呈现出积极活跃的发展势头。2009―2011 年间,我市生物制药企业中内部研发的占 85.25%;培训的占73.77%;市场推介的占 65.57%;外部研发的占55.74%;获取机器设备和软件的占 54.10%。

1.3.2 创新费用支出和来源构成情况生物制药行业企业科技意识不断提高科技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006 年我市生物制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费用总支出为 1.80 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 3.02%,比 2005年增长 25.67%;R&D 经费内部支出 1.08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 1.81%,占创新费用支出的占 60.07%;创新费用中企业资金占主要份额,有55.74%的企业,在其创新费用构成中,企业资金达 70%以上。

1.4生物制药企业创新的绩效和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我市生物制药企业在广泛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2006 年,新产品销售收入为 11.84 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 19.83%,其中新产品出口 1.244 亿元,占 10.51%。在新产品销售收入中,国际市场新产品销售收入1.242 亿元,占 10.50%,国内市场新产品销售收入 7.88 亿元,占 66.60%,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 2.71 亿元,占 22.90%。生物制药企业中,对主营产品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 90.16%。其中,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形成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的企业分别占 62.30%、81.97%、22.95%、49.18%和 75.41%,说明我市生物制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2.呼和浩特市生物制药行业中小企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学研合作不足,技术力量分散、人才缺乏,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是全市有 30 多个从事药品研发的机构,属不同的部门和企业,既有中科院系统、中国医科院系统所属,也有省属,甚至有市地属乃至地方企业所属,条块分割,科技资源难以优化配置,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新药研发体系;二是人才总量偏少,尤其是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力量分散,整体实力不足;三是国有研发机构机制不灵,与市场脱节,科研机构新药创新成果数量少、转化率低,一些好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四是科研与产业、企业结合不紧密,缺乏统一目标和规划,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在 53 家生物制药企业中,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的仅有 3 家、占 4.2%,与高等学校开展合作研究的仅有 1 家、占 1.64%。

2.2 对外开放与合作不足,难以形成企业战略性技术同盟

内蒙古呼和浩特生物制药企业对外开放与合作不足,企业间难以形成战略性技术联盟,且与国外机构缺乏交流与合作,制约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53家生物制药企业中,企业间开展合作研究的仅有6家,占9.84%,没有一家企业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

2.3 政策环境不完善,制约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药品管理体系中对创新的保护不足,自主知识产权药由于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成本较大,与仿制药同台竞争处于劣势。医疗体制改革的滞后、以药养医的机制等制约了生物制药的发展,尤其使得国产生物药品与国外生物药品在竞争环境上有失公平。此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创新机制和激励政策力度不强,影响生物制药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在对全市53家生物制药企业调查中,认为优惠扶持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发挥了较大作用的企业仅为21家,占34.43%。

3.促进呼和浩特市生物制药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培养和引进人才,调动企业科研人才创新的积极性

培养人才要坚持自主培养和对外引进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要优化现有教育资源,扩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生物制药企业孵化基地抚育和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各种优惠政策留住人才、吸引海外高端生物制药人才回创业。同时,研究单位与企业应尽快建立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及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及员工的创造精神,为制药领域生物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3.2扩大对外开放,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一是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支持与国内外企业联合研发现代中药、干细胞移植、转基因工程等先进生物技术,增强内蒙古呼和浩特生物制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技术药品,走出一条生物制药技术成果转化的成功之路。三是实施“国际化战略”,融入全球市场,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3.3 完善政策服务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费用投入给予财政补助,通过财政投入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二是完善政府性创业投资机构或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推进生物医药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拓展创新投融资渠道;三是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药品定价要充分考虑研究开发费用成本,仿制药与自主知识产权药实行差别定价;四是以建设和完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并举,提高企业专业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魏江,许庆瑞.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1995.5

[2]李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

作者简介:

李俊英(1976.10-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上一篇:《玩偶之家》娜拉走后怎样? 下一篇:玫瑰成就巾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