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本土资源对位

时间:2022-05-25 09:58:30

试析本土资源对位

关于苏力先生的“本土资源”,有人击掌称妙,认为自己很深刻;有人口诛笔伐,也认为自己很深刻;有人先赞同的反对,认为自己变深刻了;有人先反对后赞问,也认为自己变深刻了。如此观之倒不失为一处有趣的风景。

这情形不禁止让我想起那本大名鼎鼎的《西方的没落》。此书一出,便受到了神学家、史学家、科学家、艺术评论家激烈的批评,但是与此同时,人们又不得不承认:这部著作尽管有许多自相矛盾、牵强附会、不准确的地方,却比批评它的一切评论家都高明得多。

照此,我们似乎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以下结论(有人可能指出:这里没有必然的逻辑通道。论文百事通没关系,随笔嘛。更何况,没有一个逻辑系统是无矛盾的):苏力先生的观点远比我们的评价来得重要。(论据一: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一篇批判文章被公认为是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论据二:好莱坞的明星奉行的标准是:不论褒贬、总比没有注意要好。)

让我们设想两个人在谈话:

A:你比较推崇准的观点?

B:多啦,如笛卡儿、洛克、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弗洛依德、福柯……

(A心里话: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语言、哲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后现代主义……???)

A(打断):马克思呢?

B:哈哈……

A:你能简单讲讲福柯的思想么,我对他很感兴趣。

B:福柯嘛……,他是个同性恋……

这样的谈话夸张么?OfcourseNOT!有时候,我们推崇或贬低一个人,却根本没真正理解过他的思想!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没完全理解一种思想,便不能推崇或批驳它。只是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感性因素而非理性因素。

现代人似乎很崇尚言论自由,但是人家赵汀阳先生早说啦:关于价值似乎没有真理可言;价值多元也是一个事实,但是这个事实推不出各种价值同样有道理。对啊,有没有价值和价值多少是两码事儿嘛!(你能想象一个每句话都有同样价值的社会吗?!)在我看来,感性的推崇和批驳意义都不是很大,一种真正有价值的批评应是建立在批评者对批评对象的透彻的把握的基础上的。

很可惜,在批评苏力先生的文章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感情而非理性。是的,我国的内在和外在压力都很大,是是,我国有众多法律亟待制订和完善,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必然带来急急忙忙的批判。主流与非主流永远是并存的,况且,主流与非主流的转换还有待历史的裁决。(比如:发展主义受到的广泛批判和这样那样主义运动的兴起。)一种新的思想出现后,不论它是一颗原子弹或是一颗手榴弹,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透彻地了解它。新晨

仅举一例:在《法治及基本土资源》中有这样一句话:“寻求本土资源,注重本国的传统,往往容易被理解为从历史中去寻找,特别是从历史典籍规章中去寻找。……但本土资源并非只存在于历史中,当代人的社会实践中已经形成或正在萌芽发展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是更重要的本土资源。”然而,有多少文章却在急切地问:“中国传统社会有没有可取的本土资源?”

我们应该把当下的情况作为做学问,干事业的出发点,追溯历史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实。(如果我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某些反马克思主义者可能会撅嘴。但是请那些反马克思主义者看看:你所推崇的思想家是怎么干的呢?)把当下的情况排除在一本土资源“以外,似乎有点荒唐吧?

退一万步说,中国传统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外来入侵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这些重大问题困绕着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时候,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妄下结论吧!人家麦天枢辛辛苦苦地研究了十多年,才敢写了一本《天国猜想》,我们岂敢说中国传统社会中没有法治因素?提出看法、见解当然可以,但将其作为一个既定结论出现怕是有些不妥。

“本土资源”并没有在炮轰下消失,苏力先生仍在不断地深化他的思想。

我想要搞点学术,写点文章的人还是多一点宽容吧-尤其是当你不完全了解别人的时候。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写文章的人,千万别把自己当作真理的捍卫者。当然,有人可能会问:你在这儿是不是在捍卫这个真理?哎呀呀,不说了,哲学家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我就算了吧。随笔嘛。

上一篇:信息对法律 下一篇:法学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