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价中标法应用带来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2-05-25 03:30:51

最低价中标法应用带来的问题分析

【摘要】合理应用最低价中标法,有利于节约建设投资,鼓励先进,并且有利于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而监督部门、招标人、设计单位、评标专家、招标、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单位的协调和配合是最低价中标法合理运用的前提。本文分析了应用最低价中标法存在的问题进解决有效措施。

【关键词】最低价中标法;存在问题;措施

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招标人希望以最低的价格择优选择优秀企业和创建优质工程,而施工企业由于僧多粥少,施工任务严重不足,在竞争过程中只考虑当前企业的困境价格严重背离市场规律,无节制地压价、降价,造成企业效率低下、甚至亏损,使施工企业利益和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必然导致不少企业不顾企业扩大生产而先低价中标以解决当前的生计问题,从而导致施工企业因利益驱动而放弃工程质量和安全,给工程项目埋下隐患。其次,市场主体不具备相应的主客观条件和能力,未建立完善、严厉的市场监督机制,一旦投标人由于报价失误而造成亏本时,不能做到像国外那样迫使投标人从主观意愿上不敢牺牲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即使亏本也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因此我国目前如何应用好最低价中标法是个 非常重要的课题。

1 最低价中标法的优势

最低价中标法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明确标底只是在评标时作为参考,这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遏制“泄标”“串标”等不良行为;第二,能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起到淡化标底的作用,最终达到“不低于成本”的合理低价者中标的目的;第三,能将各种影响因素最终归结到价格,以价格作为定标的依据,抓住了价格竞争这一招标的核心。相比综合评估法,最低价中标法更有利于节省投资,降低成本,保证投资效益;第四,采用单一、清晰的评标标准,能最大限度上降低评标人的主观意识对评标结果的影响,从而有效减少了评标中的人为因素,起到防止腐败、保证公平的作用。第五,有利于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惯例接轨,使其能更快适应加入WTO之后的市场需求。最低价中标法作为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和FIDIC条款的首选评标方法,其全面普及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并向国际竞争性招标常用的方法过渡。结合我国实际,目前普及“最低价中标法”一方面能针对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能为将来推行绝对最低价中标法打好基础,起到过渡作用,使其逐步建立相应有效的保障机制,令其最终具有可操作性。

2 最低价中标法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本省自从实施了最低价中标法以来,虽然不断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建筑市场中,仍出现了投标企业中标后严重亏损,施工质量存在隐患,施工现场安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2.1 低价缺少合理性,实际操作随意性大

按照本省现行的最低价中标法的相关规定,以招标单位的工程预算价作为最高控制价A值,最低控制价B值根据公式B=A×(1-K),由工程预算价在规定区间下浮动得出。虽然近几年有关部门不断补充完善浮动率的相关规定,但最低控制价B仍只是一个由一定随机性因素决定的相对低价标准,区间的划定仍只是简单根据市政工程等几大类来划分。采用该评标办法的招标企业若希望项目投资成本低,往往选择在规定浮动区间内选择下浮程度较大的区间,使最低控制价趋于较低来达到投资成本降低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将最低价中标法的“低价优先”原则错误地理解为“低价中标”。很多施工企业为能中标讨得生计,往往不惜以大大低于成本价的价格作为投标价,之后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工程索赔、设计及材料变更等手段获得利润。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土建工程一般比标底低20%甚至30%,装修工程一般比标底低30%。如果一味倡导低价将会导致投标企业不顾企业成本盲目报低价,这必将使建筑市场竞争恶化,导致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工程索赔增多和工程质量低劣,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最低价中标法需要一个可参考细分的成本预警底线。

2.2 评标过程中企业最低成本难以界定

目前,在评标中对于企业投标价是否低于成本的界定,主要方法是“企业自证,评委认定”,即由具有低于成本报价之嫌的投标人,自行提供证据,证明其投标报价没有低于本企业的成本;如评标委员会采信其证据,该投标报价便没有低于成本,否则便可确定为低于成本。其方法从本质上说,类似民法“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规则,追求“形式上的真实”,其本身并无不妥之处。但是,在招投标实践中却显得随意性很大,要维持“公平、公正”则成本太高。

企业投标价是否低于企业最低成本难以界定原因如下:第一,投标报价是由投标人自主确定的,即便投标人以低于成本价作为竞争的策略,投标人也决不会承认,他会竭力寻找理由证明其报价的合理性。第二,因为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其真实成本的计算较为复杂,对个别成本的考查更是难以把握,对不同企业的同类工程报价,其评价标准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评标委员会对其是否低于成本的认定,将由于经验、水平的差异出现,评定结果受主观因素较大常出现“此一时、彼一时”的现象。第三,支付给评委的报酬不是以评委工作质量为标准的,即无论评委的水平如何,也无论他的评价是否正确,他获得的报酬与其他评委都一样,没有人会因为他的评价更正确而增加报酬。因此,评委在确定某一报价是否低于成本时,会采取“搭便车”的态度,即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附合招标人意见。第四,由于评标结果受评委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这就为提供了空间,使投标人有机会预先“勾兑”潜在的评委,又为评委说真话多添了一道障碍。在如此体制下我们只能期待“道德责任感”来保证评委说真话,但同时我们也明白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

2.3 缺乏可参考的企业成本信息

由于最低价中标法是通过专家评审选择不低于其成本且报价最低的投标人,因此专家对工程量清单中各项内容的企业成本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然而在实际评标中缺乏可操作性。原因如下:首先,项目的建设成本往往只有在竣工结算后才能清楚计算,且各企业的成本是商业秘密无从了解,评标过程中根本无法对投标人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力、材料采购渠道、财务状况等因素进行评定,导致评标专家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衡量、把握其成本,通常情况下很难有充分理由肯定某家企业报价是否低于其成本价,要确定投标人的企业个别成本相当困难。其次,我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仍近乎空白,未建立系统的企业成本核对资料库。评标专家评审过程中往往只能抓住文明施工费、主要材料等明确废标条款进行商务标的评审,投标企业提供的数据真实性无从考究。评标时间较短,找错工作繁杂,评审专家往往只能找出投标企业有非常明显的致命错误,使得经评审只能追求形式上的真实,实际操作中易流于形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专家评审有些虚设,无法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优势。

2.4 电子化评标流于形式

随着评标办法的不断完善,评标规则中需要评审的项目越来越细,不仅要评审工程总报价,还要对分部分项工程清单总价、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综合单价、措施项目清单总价、其他项目清单总价、主要材料价格以及计算错误进行检查,手工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困难。同时,在招标各环节使用的是纸质文件。在出售招标文件时,一份资料往往少不了一大摞图纸、一大本工程量清单、工程预算控制价和招标文件,而一个工程项目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少则十来位多则百来位,这里虚耗的纸质材料就有多少?在开标时,投标人需要报一大堆的纸质投标文件,就单一份投标文件就需要同样内容的正本一份,副本两份,而评标结束时,只有中标候选企业的投标文件才需要被保留,其他都被当做废纸处理。就一家机构一周的招标项目累计起来的纸质材料也有几大箱了,这无形间增加了整个项目的成本费用,而实行电子化评标能减少资源浪费。

电子化评标的实施,目前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原因如下:第一,较多工程建设交易中心不具备实施电子化评标的软硬件。第二,电子化评标整体系统还未建立完善。电子化评标只能在个别环节使用,起不到减少工作量的作用,于是现今仍以纸质资料为准,但电子化评标后,评委还要在纸质标书上挨项核对电子化评标发现的错误,增加了评标专家的工作量。第三,电子化辅助软件功能还未完善,模板单一不能满足大多数工程招标的需要,企业盖章只能在电脑上显示不能打印,导致电子化标书不能作为评标依据。第四,对于电子化评标的辅助软件使用还未普及,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评标人员、招标机构在评标过程中都还未熟练使用。

3 解决最低价中标法应用出现问题的措施

3.1 抓好招标前期工作,把好“源头”关

招标前,要做好工程勘查设计和招标文件编写的把关工作。勘查设计时必须认真抓好深度和精度,保证施工图的质量和设计深度,逐步改变边施工边更改及工程造价不断上升等现状。要做到实际操作时,业主与勘查设计单位签订的勘查设计合同中勘查设计单位对勘查设计成果的质量、责任、赔偿等条款内容明确。同时,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招标机构业务要求进一步明确,使其能做到编写招标文件细致周到,做到工程规模越大、技术越复杂招标文件编写的越精细越周密。

3.2 要把好评标关

招投标法规定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招投标法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应履行的义务做了严格的规定,授予了评标委员会推荐中标候选人的绝对权利。可以说,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但在实践中,由于评标专家业务不熟悉或不想承担责任,造成了在评审时不敢或不愿对投标文件提出质疑,特别是采用最低价中标法时,不管报价多低,根本不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直接确定报价最低的投标人为第一中标候选人,使评标流于形式,给项目后期的实施和管理留下了隐患。

因此有关评标专家的管理部门,应加强评标专家的管理和业务培训,分门别类建立各专业的专家库,建立评标专家的信用档案,让真正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且为公平、公正的专家来评标,确保评标的合法性,才能保证经最低价中标法达到预期目的,使投标单位有序竞争,确保建筑市场稳定的发展。

3.3 推行工程担保制度,以经济手段解决市场问题

建立完善工程担保制度,对于规范和促进建设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中标人向招标人提供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履约担保,招标人向中标人提供等额的工程款支付担保。一旦中标人在施工过程中违约或因故无法执行合同,则履约担保将对招标人的损失进行补偿。若是招标人无故拖欠工程款,则工程款支付担保可保证中标人的权利。

建设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必然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参加工程保险能使建设工程发生重大损失后可从保险公司及时得到赔偿,确保建设工程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从而最终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3.4 规范最低价中标法的评标办法,科学界定“成本价”

《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成本”是企业的个别成本,如何判断其合理性,没有一个参照的标准,评标专家是很难操作的。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结合招标投标实际情况,投标人个别成本的确定,可采用如下方式:①由政府的行为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先进企业的个别成本与本行业的社会平均水平成本,测算出投标人合理的成本下浮幅度;②如果投标人成本下浮幅度低于主管部门确定的下浮幅度,可参照物价定价的听证会制度,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成本下浮幅度的合理性进行质询、论证。

3.5 加大低价中标后的跟踪监督和管理

以最低价中标法得到工程,利润一般比较薄,降低了中标人抗风险的能力,容易造成工程的失败,比如说有的中标人中途就放弃了,有的则进度一拖再拖,有的干脆偷工减料,这样都会给建设单位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一般来说,在招标时必须要求投标人提供投标保证金;在签合同时,必须要求中标人提供履约保函;在付工程进度款时,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应严格审查承包人的工程款使用情况,按规定支付进度款,并应按规定预留10%的工程尾款。

4 结论

总之,科学合理应用好最低价中标法,对于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建筑市场,节约投资促进施工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上一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农村危房成因分析及改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