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提升的融合

时间:2022-05-25 01:14:59

浅谈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提升的融合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全面考虑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身体素质训练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融入现代化、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情操陶冶、意志锻炼等多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全面探索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提升的有效教学模式,是现代体育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从学生素质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出发,分析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深入探讨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提升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学生素质提升;个性教育;素质教育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既是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尤其是小学体育,应该要从学生的兴趣、个性、心理等因素进行全面的思考,实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体育课程设计中体现现代体育课程的优越性,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简述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状及问题

1、教学方法简单

在现有体育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设计中,往往侧重于放羊式的内容,对于学生的自我训练需求,尤其是健康心态的培育等方面没有形成整体的引导,譬如对于内倾型的学生来说,动作缩手缩脚,无法准确完成;外倾型的学生自我表现强烈,动作大胆,但情绪激烈,波动性大。教师没有具体的引导过程,造成不同性格的学生存在思想上的脱节,影响整个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2、个性教学单一

在体育教学中,个性的培养也是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但是,在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身体个性、心理个性没有整体的思考,尤其是小学生体育课程上,学生新鲜事物有兴趣,有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都是侧重于文化课程,给学生自由训练的时间很少,尤其是在课外的体育训练上,譬如爬山、跑步、跳远等一些基本的体能训练都没有,造成教学实践与学生个性发展的严重脱节。

二、探讨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提升融合的教学模式

1、德育教育的体育训练方式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将心理素质训练与身体训练结合,尤其是围绕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操陶冶、精神品质进行全面的训练,将体育课程的触角延伸至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之中,并促进智力的全面发展。譬如,在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开展严格的列队练习,让学生在每天在10来分钟的军训中,感受到纪律性、严肃性,并形成团结意识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形成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并更好地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开展集体性的竞赛体育活动,譬如,接力赛、拔河更体育活动,让学生形成很强的意志力,增强拼搏精神,还可以开展一些常规性的体育项目,比如跳高、跳山羊、单杠等难度较大的动作,让学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敢于挑战自我,培养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并养成很强的挫折承受能力。

2、生活化个性场景培养的训练方式

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围绕学生素质的提升,在加强体育相关知识的讲解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设计,在各种常见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并激发锻炼身体、培养情绪的目的。将体育教学以及学生的个性培养置于生活化的课堂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捕捉,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在围绕缩短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上,让生活走进课堂,滋润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采用生活化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譬如,围绕学生喜欢的踢毽子、跳绳等,开展兴趣小组,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随意性的训练,在体育课堂中,采用小组竞赛、个人风采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这些项目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场地设计、教师编排等方式,给学生自由舒展的空间,形成课外体育教学的方式;还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野外拓展训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譬如爬山、散步、滑冰、游泳、打球等等活动,将体育教学的场地延伸至课堂之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审美情趣的引导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对学生个性特长给予综合评价和及时引导,主要是突出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才能,让学生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在要求上,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同时注重学生整体的发展素质,时刻注重学生的精气神的培养,将地域文化与整体活动过程结合在一起,注重动静结合,寓德美于体育活动之中的表现方式,培育学生在健身、智力、品德、美感的教育、娱乐、交往等各项功能的各面发挥。

4、采用灵活的教学活动

在体育教学课程中,活动的开展和引导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在破除以往体育教学中的随意性、放羊式的教学,可以依照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和身体特性进程具体课程的设计,减少学生体育训练的盲目性。因此,可以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作为载体,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可以采取竞赛或者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形成相互帮助、互相依靠的人际关系,将性情冷僻、沉默寡言的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集体协调观念,并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素质,也能培养积极向上、不轻言失败、努力向上的拼搏精神,克服自我心理上的一些弱点,既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锻炼了身体体能,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更好的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体育课程教学,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融入个性的体育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提升自我素质的同时,也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合理评价、整体评估、个性引导,必将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德年.结合体育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新课程(中

学),2010.09

[2] 陈长义.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与实

践,2010.19

[3] 何磊.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初探.少林与太

极(中州体育),2011.03

[4] 陈坤煌.新课程标准中分组教学新模式的探讨.文学教育

(中),2011.04

[5] 于辉.新课改下关于改进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国科

教创新导刊,2010.27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226511)

上一篇:呼吁!亟待建立儿童福利法 下一篇:器乐如何进入中学音乐教学课堂